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漢服為什麼一直不是小衆文化

漢服為什麼一直不是小衆文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2:07:00

仙袂乍飄,回風舞雪;荷衣欲動,環佩铿锵……如今,随着傳統文化的回歸,漢服不斷亮相各種場合。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雖然漢服走進年輕群體,但還僅停留在表面,公衆對這一現象亦褒貶不一。

漢服複興:一種時尚與生活方式

宋楠挽發戴簪,身着绯紅色立領對襟長襖和織金青藍馬面裙,宛若一名從古代穿越至現代的女子。“我身上穿的是明代服飾,長襖、馬面裙在當時是非常流行的。”宋楠說。

37歲的宋楠早在20年前就關注漢服。“我現在每天24小時都穿着漢服,衣櫃裡有上百套漢服。開始我穿着漢服上街,總會被人不停打量,還有人跑過來問‘是不是在拍戲’,現在基本上沒有人會覺得怪異,大家對漢服接受度已經很高。”

作為漢服文化從業者,胡汀洲最喜愛的是一套重達70斤的複制唐代铠甲。這套铠甲幾乎完全按照古代工藝制作。在十幾年前,這套铠甲基本不可能誕生,因為根本找不到能制作的師傅。

“十幾年前,漢服複興還處于起步階段。在西安,本地的漢服品牌也就三四家。一些漢服店開幾天就倒閉了。”胡汀洲說,“現在不一樣了,漢服店随處可見,隻要用心做,生意不成問題。”

成立于2010年的西安天星軒服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擁有6名專業設計師和3家實體店。董事長張禧松在2008年曾創辦過另一家漢服公司,但一件也沒賣出去,半年就關張了。但近兩年的年銷售量已達到百萬件以上。

張禧松說,漢服是曆史的産物,不同時代的漢服具有不同的美學價值。漢服的美,主要體現在色彩搭配、材質選擇、配飾點綴、服飾結構等方面。在曆史長河中,漢服與不同地區的民族服裝相互借鑒、吸收融合,形成完整的服飾文化體系。因此中國素有“衣冠上國”的美譽。豐富、繁多的漢服種類,總會找到自己的粉絲。

漢服為什麼一直不是小衆文化(漢服走進年輕群體)1

華衣背後:須解深刻文化内涵

漢服是對整個漢民族服飾的統稱,是漢民族在幾千年曆史中,通過不斷的自然演化與民族融合所産生的代表性服飾,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在許多專家看來,近年來的漢服複興在看似偶然流行的背後,有着其文化必然,與文化自信息息相關。

“漢服雖是古代服飾,但設計美觀、風格飄逸,非常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審美需要。漢服的火,與近年來傳統文化興起直接相關。”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高永安說。

1991年出生的鄭惠隆是個不折不扣的“漢服迷”。在他看來,漢服的火是“必然的”“肯定的”事,需要漢服這樣具有民族特色的标志性載體來展示文化自信。

鄭惠隆感慨,漢服以及古風音樂這兩年都非常火,一方面是因為真的美,這是傳承了幾千年沉澱下來的;另一方面是近年來,在《琅琊榜》《陳情令》等古裝影視作品中服裝設計越來越精美,《國風美少年》等相關綜藝也越來越多,讓追星的年輕人看到了這些傳統文化有多美。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産業與現代傳播研究所所長王永壽說:“很多漢服在傳統的基礎上添加了現代服飾的流行元素,改良過後的漢服也受到‘90後’‘00後’的追捧,這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然而不和諧的現象也在悄然出現,有些青年将同着漢服的人群與非着漢服人群嚴格劃分,與人群格格不入以彰顯自己的不同。通過漢服表達個性無可厚非,但傳統文化屬于全人類,不應因“圈子”成見而遭割裂。

破繭成蝶:尚需“表裡相得”

在漢服複興的同時,也出現不同的聲音。有人表示,漢服是傳統服飾、文化瑰寶,這不假,但應該把它放在博物館裡而不是現實生活中,否則,就是倒行逆施、曆史的倒退。也有人表示,時代已經變遷,現在穿漢服的不一定懂文化。不讀四書五經,不曉君子六藝,不通宮商角徵羽,不奉恭儉勤良淑……這樣的複興隻是皮毛,走不長遠。

漢服愛好者表示,漢服是文化也是衣服,人們既可以隻喜歡這件衣服的外在美,也可以深入了解它内在的禮儀文化,這些都無可厚非。始于顔值,終于内涵,見仁見智。

漢服複興是在當代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漢民族的文化溯源之旅,也是國學複興、傳統禮儀複興等大潮中的一條重要脈絡,是國人在尋根曆程中的一場回歸,最終目标是複興中國傳統文化。因此不必過于苛責人們喜歡漢服華美的外表,可以将其看作傳統優秀文化複興的表征和機遇,加以适當引導,讓人們由表及裡、追根溯源。

高永安說:“漢服可以作為視覺文化符号,把傳統文化展示給人們,服飾文化便于組織交流和展示。漢服本身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載體。在大衆喜歡華美漢服的同時,相關部門可以借助服飾展示,拓展相關的閱讀、講座等文化傳播類活動,引導年輕人從喜歡漢服到喜歡傳統文化。”

漢服文化不僅要能傳承、能弘揚、能轉化,更要能發展。目前漢服文化很多僅停留在表面的喜歡和展示上,缺少一些深入的發展。應該通過創造更多機會讓人們穿漢服、懂漢服,從而形成一種良性的社會現象,才能促進相關産業的發展和傳統文化的複興。

無論是喜歡穿漢服,還是做漢服市場,隻有深入了解服裝背後的文化内涵,做到外表與内涵相得益彰,才能讓漢服發出璀璨的光芒。

弘揚漢服文化不能一味地傳承,更需要契合時代特征去發展和創新,隻要能夠代表民族自身的特色,就是能夠适應現代社會需要的漢服文化。

(來源:半月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