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織布的方式

織布的方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6 12:12:13

織布的方式?紡線的目的,是為了織布人類告别蒙昧的标志是農耕,是有羞恥之心,知道穿衣服而且,夏天一過,北方的冬天是需要衣物禦寒的,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織布的方式?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織布的方式(家織布是怎樣誕生的)1

織布的方式

紡線的目的,是為了織布。

人類告别蒙昧的标志是農耕,是有羞恥之心,知道穿衣服。而且,夏天一過,北方的冬天是需要衣物禦寒的。

在北方地區的農村,女孩子一般長到八九歲就開始學紡織了。牛郎織女的傳說告訴人們,紡織是女人的活。所以,隻要不是地裡的活特别忙的大麥二秋,各家的紡車都是從早轉到晚。

紡出的線在頂杆上成一個陀螺形狀,叫紡線錘。紡線錘從頂杆上直接拔下來,纏到專門的落子上。落子就是兩個木制的十字架,用四根互相平行、二十厘米左右長的橫木連接起來。兩個十字架中間有眼,可以把落子穿到一根細鐵棍上,以鐵棍為軸,右手轉動落子,左手握住紡錘,紡錘上的線就可以很快的纏到落子上。落子纏滿,一個落子就成為織布機的一根“經線”。

織布機的構造有點複雜。主體是一個長約三米,寬約一米,高約一米半的木頭框架。框架的一頭有塊橫闆,可以坐人。下邊有兩個腳踏闆,左右腳各踩一塊,各自帶動框架上兩排橫木。橫木的形狀,有點像大号的箅頭發的篦子,叫做柱。為什麼叫柱?不是很清楚。我們那裡的很多方言,跟普通話說法都有區别,很多字詞也不能在普通話裡找到相對應的。但是這個“柱”,不由得讓人想起“一弦一柱思華年”的“柱”。長長的經線,從“柱”的上下邊分别穿過去,單數的在上邊排一排,雙數的在下邊排成一排,從遠處看去,确實有點像是琴上的琴弦。。

當然織布機織布并不是這樣簡單,還有立起來很高,結構更為複雜的架子。由于自己沒有織過布,現在的大多數村莊已經很難見到織布機,所以詳細的構造,已經不能說的很清楚了。隻是憑着自己兒時的記憶,大概知道其工作的原理。每一根經線,在上織布機之前,需要先稱好重量,在織布機另一端的一根木頭滾子上纏好,保證每根經線一樣長,并符合事先确定要織的布的長度。裝在織布機上的經線,繞在織布機最遠端的一個木架子上繃緊,不能有彎曲也不能有接頭,否則織出來的布就會有疙瘩。同樣的,緯線也不能有接頭,否則布上邊也會有疙瘩。至于兩根緯線之間是怎樣連接好的,我确實說不太清楚,我隻知道緯線是裝在織布梭裡邊。織布梭是棗木制作的,像個大的餃子的形狀,一般都磨的非常光亮。梭子中間有個鋼絲,纏好緯線的蘆葦管穿在鋼絲上,投梭子的時候,蘆葦管轉動,緯線被梭子帶到另一端。蘆葦管是事先纏好線的,線用完了,直接把蘆葦管從梭子裡拔下來,換上另外一根。

織布的人左腳踩下踏闆,兩排經線在“柱”的前邊上下交叉,形成一個通道。右手把織布梭通過經線交叉形成的通道從右向左投到左手,然後右手拉住柱前邊的木架向身體方向運動,将經線交叉處的緯線使勁打一下,可以讓讓經線交叉處更緊密,防止經緯線之間有空隙。下一個動作,右手把柱向前推,右腳踩下去,“柱”上下的兩排經線完成又一次反向的交叉,左手的織布梭投向右手,左手拉着柱向後打一下,然後向前推,繼續下一次投梭,踩踏闆的動作循環。這樣循環往複,前邊纏繞經線木滾子越來越細,胸前的布越來越長。身體前邊的布稍長一些,胸前有一根橫着的圓木,轉動圓木可以讓織好的布卷在上邊,身前的布重新繃緊。腳踩踏闆、投織布梭和推拉“柱”動作比較有節奏,形成“哐當--克拉”,然後身體前傾,又“哐當——克拉”,這樣的聲音,單調重複。日複一日,各家的婦女、女孩基本上把空閑的時間都投入到搖紡車和踩織布機這兩個非常枯燥的動作之中去了。

一般人家為了使織出的布好看,做出衣服有型,織布之前要“漿線”。漿線的時候,是小孩子比較高興的時候,因為——要有好東西吃了。

漿線用的漿,是用麥子面做的。和好的面放在鍋裡反複漂洗,直到面裡邊的漿全部洗出來,隻剩下面筋。怎麼樣漿線,說實在的,我沒有太關注過,我所關注的是剩下的這面筋。今天的小吃攤上,烤面筋仍然是比較受歡迎的食品,在饅頭都難得吃上的年代,雖然沒有現在烤的這樣味美,也很容易讓我們歡呼雀躍,大快朵頤的。

往公家交的織布都是白布,村民家自己用,白布的用處并不是很大,隻能做一些被裡或者褥子的裡面。而做被面、褥子面,或者做衣服,就需要織花布。要想織出有花條紋或者方格的花布,程序比織白布要複雜很多。織布之前,需要将經緯線染成彩色,然後精心計算每種顔色的線所在的位置,以及每一根緯線所用的顔色。這種複雜的計算,計算完了還要對每一種顔色的線進行稱重,不是從事織布多年的巧婦,根本就幹不了。

不由的又想起織女的故事。上述所說的紡車和織布機,其工作的效率是可以想象的。即使家裡的女人終日勞作,還是不能保證所有家庭成員每年都有新衣服穿。而且,這種勞作是從小女孩,一直持續到老太婆,直至做不動才算為止。在這永無休止的勞作下,農村的女人們,除了神話裡的人物,還能看得見别的希望嗎?男耕女織,在農業時代,是保持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社會模式。農民,作為社會最底層,卻又排在士農工商的第二位,可見其作用之重要。衣食住行,依,也是排在第二位,也說明了織布機在農民家庭裡的地位之重要。

當然,這裡是華北平原,是種棉花的,所以才會紡線織布。有的地方不種棉花,養蠶抽絲做衣服。既不養蠶又不種棉花的地方是怎樣解決穿衣問題的,我不知道,反正所有的人都沒有不穿衣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