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對王安石推陳出新的理解

對王安石推陳出新的理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7 23:18:07

對王安石推陳出新的理解?王安石在《遊褒禅山記》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從字面上來看,這句話怎麼看怎麼别扭:但是力量足以達到目的,在别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悔恨的這不符合常理啊,為什麼力量足夠了,卻還遭人嘲笑并且自己還悔恨呢?事實上,換個思路來看,這個句子中省略了一個分句,如果補出來的話,全句應是“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這就完全符合人們的價值觀了由此看來,如果不能深入了解古人寫文章時常用的特殊句式的話,還真不能準确理解文意,甚至還有可能理解反了,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對王安石推陳出新的理解?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對王安石推陳出新的理解(我有足夠的能力)1

對王安石推陳出新的理解

王安石在《遊褒禅山記》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從字面上來看,這句話怎麼看怎麼别扭:但是力量足以達到目的,在别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悔恨的。這不符合常理啊,為什麼力量足夠了,卻還遭人嘲笑并且自己還悔恨呢?事實上,換個思路來看,這個句子中省略了一個分句,如果補出來的話,全句應是“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這就完全符合人們的價值觀了。由此看來,如果不能深入了解古人寫文章時常用的特殊句式的話,還真不能準确理解文意,甚至還有可能理解反了。

常見的文言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其中倒裝句根據倒裝的句子成分的不同,有可以細分為賓語前置句、定語後置句、介詞結構後置句、主謂倒裝句等。

判斷句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情況、事物之間的關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

【1】典型判斷句式是“……者,……也”,這是判斷句的典型形式,“者”表示提頓,“也”表判斷。

①廉頗者,趙之良将也。(司馬遷《廉頗蔺相如列傳》)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③今所謂慧空禅院者,褒之廬冢也。(王安石《遊褒禅山記》)

【2】用“……,……者也”、“ ……,……也”、“ ……者,……”表判斷。

①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谏》)

② 夫戰,勇氣也。(左丘明《曹刿論戰》)

③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注意】

一個句子中有“者”“也”不一定是判斷句。

1) 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主謂短語作謂語)

2) 古者丈夫不耕。(“者”表時間)

3)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表感歎)

4) 叱者何也?(“也”表疑問)

5) 莫用衆人之議也。(也表祈使)

【3】用動詞“為”或判斷詞“是”表判斷。

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司馬遷《鴻門宴》)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北朝民歌《木蘭詩》)

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⑤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蘇轼《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注意】

I、判斷句中謂語之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如:

1) 是說也,人常疑之。(指代前所述的石鐘山命名由來的一種說法,可譯為“這種說法”)

2)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複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這件事。)

II、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代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如:

1)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将為人所并。(司馬光《赤壁之戰》)

2)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滕王閣序》

3)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閣(《孔雀東南飛》)

【4】用“即”“乃”“則”“皆”“本”“誠”“亦”“素”“必”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譯時将判斷語意與副詞語意一并譯出。

①梁父,即楚将項燕。

②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③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範仲淹《嶽陽樓記》)

④夫六國與秦皆諸侯。

⑤臣本布衣。

⑥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出師表》)

⑦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

⑧且相如素賤人。(司馬遷《廉頗蔺相如列傳》)

【5】用“非”表示否定判斷。

①予本非文人畫士。

②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6】用“此……”、“是……”表示判斷的,可譯為“這(是)……”。

①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諸葛亮《出師表》)

②是寡人之過也。(左丘明《燭之武退秦師》)

【7】無标志判斷句。有的判斷句沒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可以轉化為“……者,……也”句式。

①劉備天下枭雄。(司馬光《赤壁之戰》)

②秦,虎狼之國。

被動句

【1】帶“于、見、為、被”等标志詞的被動句。

(1)“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史記•屈原列傳》)

(2)“秦城恐不可得,徒欺。”(《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3)“信而疑,忠而謗”(《史記•屈原列傳》)

(4)“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天下笑。”(《伶官傳序》)

【2】以“受……于……”、“見……于……”、“為……所……”、“……為所……”等為标志詞的被動句。

(1)“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衆,人。”(《資治通鑒》)

(2)“臣誠恐王而負趙。” (《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3)“無使積威之劫哉。”(《伶官傳序》)

(4)“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3】意念被動。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戍卒叫,函谷。”

省略句

【1】主語省略。

(1)承前蒙後的主語省略。承前省,如“成然之。(成)早出暮歸……”

蒙後省,如“(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2)自叙時的第一人稱省略。如:至莫夜月明,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3)承上句賓語而省略。如:永州之野産異蛇,(蛇)黑質而白章。

(4)對話環境中的省略。如: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2】謂語省略。

(1)承前省略,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2)蒙後省略,如: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3)對話環境中的省略,如: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

【3】賓語省略。

(1)承前或對話中的省略。

(2)介詞“與、以、為”的賓語省略,也即代詞“之”的省略。如:“君與( )俱來”;“必以( )分人”;“為( )具牛酒飯食”等。

【4】介詞省略:

(1)“于”的省略最常見。如“今君乃亡( )趙走( )燕”:前括号中省略的“于”,相當于現在的“從”;後括号中省略的“于”,相當于現在的“到”。

(2) “以”有時也能省略,但比“于”的省略頻率要低。如“賜之( )酒”,括号中省略的即介詞“以”,相當于現在的“拿”。

【5】定語的省略。

如:細瞻(圖之)景狀,與村東大佛閣逼似。(《促織》)

【6】定語所修飾的中心詞的省略。

如:四境之内(之民)莫不有求于王。(《鄒忌諷齊王納谏》)

【7】分句的省略。

如: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遊褒禅山記》)

倒裝句

1. 賓語前置句。

【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往往前置。表明否定句一定有“不、弗、未、非、否、毋”等否定副詞或表否定的動詞“”或無主代詞“”。

格式:主十否定詞【不、未、無、莫、毋、弗】十賓【餘、吾、爾、自、之、是】十動

如:古之人不餘欺也。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往往前置。常見疑問代詞有“何、安、誰、孰、惡、焉、胡、曷、奚”。

(1)賓語在動詞前面

格式:主十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十動?

①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②吾誰敢怨?(《捕蛇者說》)

(2)賓語放在介詞前面

格式:主十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十介十動?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②微斯人,吾誰與歸?《嶽陽樓記》譯文:“哦!除了這樣的人,我能同誰在一起呢?”

【3】用“之、是、之為”等作标志。往往用語氣副詞“唯”放在前置賓語前加以強調。

格式:主十賓十之(是)十動

如:“何陋之有”;“唯命是從”;“唯奕秋之為聽”等。

【4】介詞(“于、以、為、與,從、自、向”等)的賓語往往前置。

格式:賓十介十動

(1)疑問代詞作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前。如:微斯人:吾誰與歸?

(2)介詞賓語不是疑問代詞,但是為了強調它,也放在介詞的前面,這種情況最常見是介詞“以”的賓語位置。如:①餘是以記之。②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3)介詞賓語是方位詞,也放在介詞的前面。如: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範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5】代詞“自”、副詞“見”、“相”。如:①忌不自信。②府吏見叮咛。③不久當還歸,還必相迎取。

【6】為突出賓語,無标志地将賓語提前。如: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7】賓語前置後,原位用“之”補足。如:是說也,人常疑之。

2.介賓結構後置句。

【1】“于”組成的介詞結構,一般都後置。如“戰[于長勺]”,“業精[于勤]而荒[于嬉]”。

【2】“以”組成的介詞結構,有的後置,有的不後置。如《促織》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前句後置,後句不後置。

【3】其他介詞組成的介詞結構

3.定語後置句。

【1】數量詞定語後置,文言中數量詞或數詞作定語,可以前置,與現代漢語相同;也可以後置。如: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殽之戰》)

【2】 “……之……者”、“……者”、“……之……”、“……而……者”、“……有……者”。如: ①石之铿然有聲者。②蚓無爪牙之利。③ 求人可使報秦者。④缙紳而能不易其志者。⑤楚人有涉江者。

【3】“所”字結構作定語後置。如: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

4.謂語前置句。

如:“甚矣,汝之不惠”;“渌水蕩漾清猿啼”;“兵精足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