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明,留下了無數的典故和哲理。記得上小學那會,語文老師曾教過我們這樣一個典故:“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個典故講的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愛讀書,一天碰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大鐵棒在石頭上磨,李白不解。老婆婆說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用功讀書成為中國曆史上有名的大詩人。然而,我在著名的武當山上也發現了同樣的故事,而且它所發生的時間更早,讓我非常的好奇。
寒殘一葉拍攝于湖北武當山。
武當山,中國道教聖地,武當武術發源地,被稱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明朝時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被皇帝封為“治世玄嶽”。1994年武當山古建築群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就發生在武當山太子坡景區磨針井内。道教認為每天太陽初升,這裡是最先接納到純一陽氣的地方,故又名“純陽宮”。
相傳淨樂國太子十五歲入武當山修道,在深山中修行幾十年大道未成,心灰意冷決定放棄。有一日走到這裡,遇見一老婦人正坐在井邊砺磨鐵杵,太子感到奇怪問:“磨鐵杵何用?”婦人答:“磨針”,太子吃驚地問:“那不是太難了?”婦人說:“鐵杵磨繡針,功到自然成。”太子頓悟,繼續修煉,最後得道成仙。
這位淨樂國太子就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北方之神,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玄武大帝,又稱真武大帝。現在武當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玄武大帝,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
磨針井建築居高臨下,為武當古建築群中典型的小品建築,布局緊湊,其主體建築依據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行的故事所築。
在磨針井大殿内的牆上,現還存留着玄武修真的壁畫。壁畫以細膩傳神的筆觸,生動描繪了玄武入山修煉到功成正果的全過程。其“鐵杵磨針”一幅,更是筆墨流暢,意味深長。
“鐵杵磨針”這個美麗的典故,無論說的是真武大帝還是李白的故事,其深刻的哲理,千百年來一直廣為傳頌,也已成為武當文化中的一個部分。
或許有人會說,在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拿鐵杵磨成一根繡花針,是不是太浪費時間了,現代人講究的是效率。不過在我看來,這恰恰是現代人的一種浮躁的表現,沒有辦法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去專研某一件事。最簡單的例子,為何中國人引以為傲的書法、國畫水平與古人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主要原因就在于缺少“鐵杵磨針”精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