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為什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為什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8-04 19:42:33

陶淵明不願為五鬥米而折腰,辭去彭澤縣令之後,歸隐田園生活,期間借酒抒情寫下了二十首《飲酒詩》,這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就是: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古體五言詩​非常得好,好在思想境界上非常高遠超脫、淡泊悠然、從容自得,這是一種難以企及的人生境界,是内心的理想與堅守。大多數人對這種境界雖不能及但心願往之,因為它讓人忘掉煩惱、回歸甯靜,可是,這樣的一種境界卻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達到的。

為什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1

這首詩中陶淵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歸宿,從盲目追求名利的場中徹底超脫出來了,他把自己的感悟寫進詩中,後來的人讀此詩有相同感受的自然會體悟到什麼是陶淵明所追求的“真意”,這“真意”無須多辯,并不是語言所能夠傳達的,而在于心照不宣的心心相印!相視一笑,如佛祖拈花迦葉微笑,就是此等境界。

我最贊歎此詩第一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這是一種心性的修持,是定力,更是一種人生境界。這種内心深處的淡泊甯靜,為精神靈魂滋養了一方栖息地。在車馬喧嚣的鬧市中,縱然外面紛紛擾擾,但自己的内心并不會被它們幹擾左右。因為“心遠地自偏”,隻要内心能遠遠地擺脫世俗的束縛,那麼即使處于喧鬧的環境裡,也如同居于僻靜之地。

為什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2

不為外界煩惱、紛亂所動,是一種定力。《大學》中有雲:“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佛家也講戒、定、慧。智慧的圓滿成就是建立在“定”基礎上的。一個人沒有定力,外界一有風吹草動,内心就随之搖擺不定,無法安靜,這樣是永遠不能夠達到圓滿智慧的境界和層次的。我們常自勉要提升自我涵養,不如先從培養定力開始。

為什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3

​内心的淡泊甯靜是一種無形卻又強大的精神力量。佛家講“境随心轉”,是開示衆生學習在生活中修行降服自己的一顆“心”,心态、心性上的向好向善轉變就是修行層第上的進步。自己内心是什麼樣,就會帶着什麼樣的有色眼鏡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當你真正有了慈悲心、菩提心,你如理如法地修行,真心誠意地去做,别人自然會尊重你,喜歡你。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态,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會随心而轉。

陶淵明的心境修持得非常高妙、甯靜淡泊,否則他也寫不出《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飲酒詩》等等這樣境界高遠的作品​,他筆下的事物如松、如菊都是高潔淡雅的,秀美而堅強!在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自得的深處,更有一種堅貞秀美的品格令人贊歎!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