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眼界#
二寶每天讀一遍《大學》,已經快會背了,我每天聽他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成了一種習慣,也是一種享受。有時候他會問我,其中一句是什麼意思,經常把我問懵,我也講不出個所以然來,就編一編,有時也會讓他猜猜什麼意思,再去網上查查。當我看到《楊鵬解讀<大學>》,果斷入手,和孩子一起讀起來,發現這本書是真的不錯,對我們很有幫助。
這本書是楊鵬編著的,他畢業于北京大學西語系,哈佛大學北京掌上國學院創辦人。著有《成為上帝》、《楊鵬解讀<道德經>》、《老子詳解:老子執政學研究》等等。
孩子也問過我,為什麼要讀《大學》?我隻知道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國學經典!具體也說不出來。讀了這本《楊鵬解讀<大學>》,透徹許多。
《大學》篇幅不長,不過很精辟,文字簡潔優美,朗朗上口,是儒家經典,啟蒙首先。與《論語》《孟子》《中庸》并稱“四書”,位于“四書”之首。閱讀四書五經,必須須先研讀《大學》,把握領會儒學根本,才能更好的正确理解其他經書。《大學》作為官方科舉考試規定教材之一,竟然延續了600年時間,可見其地位之高。
那麼在今天讀還有價值嗎?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其實貫穿《大學》始終有一個思維方法,那就是“天理秩序”,“格物秩序”,“明德秩序”,“人事秩序”,這四組關系即為:人事在德行中,德行在自然法中,自然法在天理中。這個思維方法是具有超越時空的重要價值的。《大學》是一部實現生命天人合一的教程;人與自然合一的教程;個人修身的教程;社會治理學的教程。所以時至今日,讀《大學》還是意義非凡的。
楊鵬老師共用十二章來講解《大學》。先講了總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再用十章來慢慢解讀,最後一課總結收尾。清晰的譯文,詳盡的注解,文中逐章逐句逐詞的解析,聯系當今社會做更透徹深刻的闡述。讓我們輕松易讀,又醍醐灌頂。
特别是“第六講,正心: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特别受用。教會我們排除情緒幹擾,管理好情緒,學會能夠公正客觀地判斷事務。修身指的是使自己心正。解析了造成心不正,認知偏差的五種情緒,即“憤怒、恐懼、愛好、喜歡、憂患”;和“偏愛、歧視、盲從、偏袒、偏差”這五種人會出現的情感狀态。認識這些以後,學會管理好情緒,對我們的正确判斷和決策非常重要。
孩子讀《大學》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首先對表達能力提升有很大幫助,與此同時,收獲了知識,還提升了認知。
一天倆娃争吵,爸爸訓斥他們,二寶小小不服氣的說:“你這樣說話也不對,為人父,止于慈,你看看你……”我瞬間哈哈大笑,問他怎麼知道的“為人父,止于慈”?他說在《大學》上讀的。我首先表揚他讀書認真,能恰當運用。接着,我又問,它的前一句是什麼?他很快說,為人子,止于孝。我正想說什麼,他立馬說,他錯了,不該和姐姐吵,不該反駁爸爸。我接着又誇他,讀經的孩子就是通透,覺悟高。他有時候會冒出一句“富潤屋,德潤身”,或者來一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大學》作為國學經典,不止孩子可以讀,其實每個人在任何階段都可以讀它,它是鑄造心靈的重要工具,會培養我們的“明明德人生觀”,提升我們的德行。《楊鵬解讀<大學>》就是學習《大學》的指南針,帶着我們一一破解經典中蘊含的文化密碼,學好“大學之道”,從而修身養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