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天,福建一村莊村民與四名同伴在泥土中挖出了一塊特殊的石頭。隻見這塊石頭通體瑩潤,呈淡黃色,表面散發着珍珠般的光澤,中間隐約可見淡紅色紋理。
村民們一看,頓時大驚。不久後,這件事在同村村民中傳開了,這五位村民也成為了當地家喻戶曉的名人。
那麼,這塊石頭中包含着怎樣的秘密呢?為什麼福建的一個平平無奇的小山村會出現這樣的石頭呢?
福建小山村中的田黃石
壽山村位于福建省,這裡依山傍水,風景秀美。“壽山溪”位于壽山村中,溪水清可見底,周圍田連阡陌。壽山村看似平平無奇,卻是田黃石的唯一産地。
田黃石是一種稀有的黃色彩石,由于其質地特殊,十分少見,其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古代就有“一兩田黃三兩金”的說法,現代由于“壽山溪”周圍的田黃石幾乎被開采殆盡,質地上乘的田黃石更是奇貨可居。
上乘田黃石
由于田黃石的特殊性質,當地的“田黃石開采業”也應運而生。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天,村民老陳和四名同伴一起在“壽山溪”周圍尋找“田黃石”,不曾想,這次經曆改變了這幾位石農的人生。
老陳和往常一樣用鋤頭挖開層層泥土,隐約可見一塊淡黃色巨石的“冰山一角”。老陳大概能猜出這塊巨石正是人們熟知的田黃石,頓時喜形于色。
他叫來幾位與他一同采石的同伴,衆人皆喜出望外。在兩小時的細心挖掘後,一塊巨大的田黃石呈現在幾位村民面前。欣喜若狂的村民們連忙将這塊田黃石搬回家中。
在稱量後,幾位村民驚奇地發現,這塊田黃石重達九斤。哪怕在壽山村這個田黃石的唯一産地,如此巨大的田黃石也極為稀有。
村民挖田黃石
這件事在當地村民間可以說是婦孺皆知。更為村民們所津津樂道的是,這塊田黃石在當時賣出了十一萬的高價。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萬元戶”都是少有的,擁有了十一萬元的幾位村民成為了當地知名的有錢人。但值得一提的是,這幾位村民并沒有将這些錢肆意揮霍,而是将這些錢作為經商的本金。
現在,老陳和這幾位村民都成為了當地著名的田黃石商人,從事田黃石鑒定和售賣工作。
現在,老陳和這幾位村民早已不在壽山村居住,他們認識了不少知名鑒寶專家,也稱得上是“閱石無數”了,他們的生活和眼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受到這幾位村民的影響,“田黃石開采業”在當地更是風靡一時。但意外的是,在幾十年間,雖然當地偶爾有村民采集到田黃石,但質地上乘且質量大的田黃石再也不見蹤迹。
開采田黃石
在當地流傳着這樣一個說法,“田黃石的開采與運氣息息相關,如果運氣不佳,可能終其一生也難以采集到質量好的田黃石”。
令人意外的是,一位慕名而來的小夥在壽山村挖到了一塊重達九兩的田黃石。這個小夥本來隻想碰碰運氣,誰知,僅僅花費了一天半的時間,就挖掘到了一塊九兩的田黃石。現在,壽山村的田黃石礦藏極為罕見,連挖到田黃石的村民都少之又少。
這件事很快傳遍全村,當地村民都震驚于這個小夥子驚人的好運氣,願意結交他的村民也踏破門楣。這件事也傳到了早已不再從事“田黃石開采業”的老陳等人耳中。老陳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來到自己曾經白手起家的故鄉,想要了解一下這位運氣極好的小夥子。
當地村民也有說有笑地對老陳調侃道:“這個小夥子本來三十多歲沒有結婚,這次挖到田黃石,願意與他相親的姑娘們多達三十個”。調侃歸調侃,當地村民更多的是羨慕無比,當地沉寂一時的“田黃石開采業”也愈發興盛起來。
挖到九兩田黃石的小夥子
老陳也愈加好奇,這九兩田黃石現在能賣多少錢?一位與老陳相識的工藝品專家告訴老陳,現在重達一斤左右的上品田黃石市場價可以達到一億元左右。聽完此話,老陳也是啧啧稱奇。
那麼,田黃石究竟有何特殊之處?究竟為什麼一塊看似普通的黃色石頭能夠賣出如此高價?又為什麼多數村民們都無法采集到品質尚佳的田黃石呢?
廣受追捧的田黃石
田黃石對于壽山村村民們來說,早已不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它意味着榮華富貴,不僅當地村民們趨之若鹜,不少聽聞此事的外地人也心向往之。事實上,田黃石不僅受到現代人的追捧,文人雅士們對田黃石的喜愛也是古已有之。
壽山村
這就要從田黃石的外形說起。田黃石通體透亮,顔色多樣,有桔黃、豬黃、棕黃、橙黃等色調,但多數都是以黃色為主色調。
更令人震驚的是田黃石的光澤,不同于琉璃水晶等珠寶玲珑剔透、閃閃發亮的光澤,田黃石是瑩潤細膩的,給人以溫潤如玉之感。如果說鑽石水晶充斥着現代工藝的色彩,具有“現代感”;
田黃石就如同散發着沉洝濃郁的古籍氣息的謙謙君子。部分田黃石更是有紋理點綴其中,這些紋理多以朱紅色為主,交錯縱橫,給了這種彩石别樣的美感。
田黃石的色澤在古代是富足高貴的象征,它的産地“福建、田邊”更是給了人們關乎吉祥富貴的無限遐想空間,因而,田黃石受到古之文人雅士的追捧也就不足為奇了。人們也在田黃石中寄予了不少美好期許。其中就包括将田黃石比喻為“女娲補天石”的傳說。
“田黃石雕瑞獅紙鎮
上好的田黃石,顔色呈現出凝固的蜂蠟一般的橙黃色,配合高超的雕刻技藝,得到的不僅是一塊石頭,更是一件藝術品。在古代,人們對田黃石的追捧由來已久,“黃金易得,田黃難求”的說法流傳至今,甚至相傳清朝皇室祭天時,也少不了田黃石的身影。
著名的田黃石工藝品也并不鮮見,例如清朝溥儀曾帶在身邊的寶物“田黃三連印”正是如此。
“田黃三連印”采用的是上品的田黃石,這種田黃石令人稱道的是它的顔色與通透度。這塊“田黃三連印”,顔色透亮,沒有一絲雜質,色澤更是呈現出如同蜂蜜一般的橙黃色。
不僅如此,“田黃三連印”所采取的工藝也十分高超,能夠看出是熟稔雕刻技藝的匠人悉心篆刻的得意之作。最為著名的便是“田黃三連印”之上雕刻成鎖鍊狀的田黃石,而這“鎖鍊”又無比巧妙地将三塊“田黃石印”連接在一起。
三連章
這塊印章跟随這位末代皇帝一同見證曆史的風雨,現在它靜靜地躺在故宮博物館中,仿佛在向遊客們講述着一個個掩埋于曆史塵埃中的故事。
田黃石的地位,與自古以來達官顯貴、文人墨客的追捧密不可分。無獨有偶,壽山博物館中也藏着這樣一件工藝品。
它被稱為“九連章”,田黃石印章上雕刻着盤踞的龍,栩栩如生,這件工藝品巧奪天工的雕刻工藝讓人們無不震驚于田黃石工藝品那震懾人心的美感。
正是因為如此,田黃石工藝品才受人追捧,田黃石的價格也随之水漲船高。事實上,“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在田黃石上展現得淋漓盡緻。
田黃石是一種我國獨有的寶石。它的産地也僅僅隻存在于壽山村,村民們熱衷于采石行業。
挖掘田黃現場
多年來,當地村民對于田黃石的開采多少有過度開采之意,田黃石在壽山村也愈發稀缺,也就出現了故事開頭采集到田黃石的老陳等人飽受追捧的一幕。現在的田黃石更為稀缺,價格也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不可同日而語了。
壽山村的村民們發現,田黃石多數都存在于“壽山溪”旁邊的田地中。雖然無數村民都起早貪黑、夜以繼日地守在“壽山溪”旁的泥地裡,但真正有所收獲的村民可以說是寥寥無幾。無數村民“铩羽而歸”。
而這位外鄉人卻憑借多年難得一遇的好運氣挖到一塊九兩重的田黃石,難免讓其他村民豔羨不已。不少村民甚至想将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這位外鄉人,祈求一個好運氣。那麼,田黃石的質量有何講究?
為何無數村民都挖不到的田黃石卻輕而易舉地被一個外鄉人找到了呢?不同地方挖出來的田黃石在品質上又有何區别呢?
田黃石的誕生過程
關于田黃石的誕生,民間流傳着不少廣為人知的傳說。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女娲補天說”。傳說女娲補天石多出了一塊,就落在人傑地靈的福建省壽山村,掉落在溪水中,在旁邊也就形成了田黃石。
壽山田黃石“九龍戲珠”鈕玺
但傳說總歸是傳說,我們一定能在科學的角度找到相應的解釋。不少雕刻專家認為,田黃石的特征是其中的一道紅色紋路和外部的一層“皮”。
科學家們對田黃石進行了不少研究,那麼,田黃石的成因能否在科學上找到與之對應的解釋呢?不同區域的田黃石在其品質上有有着哪些不同的區别呢?
科學家取田黃石進行研磨,再對其成分進行分析對比後發現,田黃石的成分與地開石一樣。所謂地開石,是在特殊溫度壓強環境下,形成的一種含鋁礦石。
而專家們将田黃石與其周邊的普通地開石對比後發現,田黃石的成分似乎與其他普通地開石并無不同之處。那麼,田黃石究竟是怎樣形成這種獨特的顔色呢?
專家們又發現,似乎溪水上遊與中下遊的田黃石品質區别較大,其中,上遊和下遊的地開石品質較差,而中遊的地開石品質較好。出現這種現象無疑與溪水的成分有關。
田黃石
專家們對溪水的成分進行化驗後發現,溪水在不同區域,其酸堿度有所不同,不僅如此,溪水中鐵離子的含量也大相徑庭。田黃石的成因似乎也就近在眼前了。
原來,田黃石是地開石經過長時間掩埋于地下,其中的鋁離子與地下水的鐵離子等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其顔色也逐漸發生了不同的變化。久而久之,地開石褪去原本的白色,變成了鵝黃色。
而不同區域受其不同酸堿性和鐵離子濃度的影響,田黃石呈現出的顔色也略有不同。同時,田黃石的紅色紋路與其外部的“皮”也與化學反應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地開石經過長年累月的變化并沒有形成田黃石,而是形成了一種顔色較為混亂,成相不太好的石頭,這種石頭通常被稱作“壽山石”。“壽山石”的價格不如田黃石,也不像田黃石那樣受人追捧。
專家們揭開了田黃石神秘的面紗,似乎它的誕生與成分并無特殊之處。但田黃石之所以能被人們所喜愛,并不是因為它有着多麼特殊的化學成分,也并非是因為它的誕生有多麼獨一無二。
田黃石之所以受到人們的追捧,正是因為它獨特的外形和曆史文化價值。無數工匠為田黃石貢獻了自己畢生所學的技術,無數文人墨客對田黃石追捧有加,他們用田黃石雕刻成獨特的印章,而這些印章承載着厚重的曆史底蘊。
田黃石
田黃石的形成過程絕非是一朝一夕。事實上,田黃石能夠由普通的地開石變化而來是一個無比漫長的過程,這正是大自然贈予人們的禮物。
多年來,壽山村的村民們對田黃石過度開采,的确使田黃石的數量銳減,對當地的生态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現在,壽山村已明令禁止過度開采田黃石的行為,往日人頭攢動的“壽山溪”旁人煙寥寥,盛景不再。
為村民們所津津樂道的“外鄉人挖到九兩田黃石”的傳聞也逐漸煙消雲散了。
田黃石亦如其獨特的底蘊與價值,被了解它的人們所銘記,也被執着于用其換取金錢的人們所遺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