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沒:雪嶺熊風》正在影院熱映,盡管昨日有多部新片上映,該片排片受到不小影響,但仍以較高的上座率保持着票房的穩定上升,上映8天來,總票房已近2億,成績喜人。近日,導演丁亮接受早報記者采訪,回應了關于國産動畫小兒科、低幼化和分級制度等敏感問題,他表示,動畫片的“低幼化”有其合理性,而《熊出沒》将力争每年一部與觀衆相約大銀幕。
關鍵詞·小兒科
“小兒科”是惡性循環
記者:一直以來,國産動畫片都給人“小兒科”的印象,目前的主流國産動畫片的觀衆定位是怎麼樣的?
丁亮:近幾年,中國電影的發展比較迅猛,相比來看,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稍稍慢了一些,動畫電影還沒有擺脫“小兒科”的局面,投資小兒科、創作人員小兒科、技術水平小兒科,當然最後的票房也是小兒科,形成了惡性循環。但是以《熊出沒之奪寶熊兵》為代表的中國動畫片,正在努力擺脫“小兒科”的窘境。
動畫片是一種特殊的電影,目前來看主要有兩類觀衆,一類是“合家歡”觀衆,父母和孩子一起看,除了《奪寶熊兵》,我也關注到,同期還有一些其他的動畫電影在做這方面的嘗試,這個方向是對的;另一類是少年動漫,這個難度要高一些,無論是對投資還是對開發團隊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其中還有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我們缺少優秀的少年英雄故事,雖然國内同行也在做大膽的嘗試,但目前還鮮有佳作,這是整個時代的困境。
關鍵詞·去低幼化
“合家歡”離不開“低幼”
記者:有人說為了國産動畫的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去低幼化”,你怎麼認為?
丁亮:《熊出沒》大電影成功之後,很多評論認為,我們成功地擺脫了“低幼化”,我想這句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合家歡電影又不能離開“低幼”這個核心,這是這種電影類型所決定的。孩子雖然低幼,但是孩子的世界并不簡單,我們做動漫創作,要經常蹲下來觀察這個世界,當你走上大街,滿眼看到的都是成人的雙腿,你會覺得花草距離你更近,蝸牛、小貓更容易成為朋友,這就是孩子們的世界觀;當我們蹲下來,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耍和交談,當孩子們打開心扉的時候,我們會驚訝于那個世界的豐富多彩,這個多彩的世界是我們動漫創作的源泉,也是動畫片的獨特魅力。
低幼的另外一面就是純真。成年人為了名利忙忙碌碌,有時候就迷失了自我,喪失了這份純真,這是我們成年人時常要反思的問題。動漫電影創作的一個重要目标就是喚起我們成年觀衆心中的純真的一面,讓我們長期保有好奇心、好勝心、同情心和公平心,從某種意義上講,“低幼”動畫片也是對成年人的一種救贖。從這個角度來看,“合家歡”動畫片的創作還是要做好 “低幼”這個文章,否則就是南轅北轍了。
關鍵詞·分級制度
呼籲父母關心孩子觀影
記者:中國沒有影視分級制度,所有的影視劇都對兒童開放,隻能靠父母自己去甄别,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丁亮: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定會受到影視作品的影響,有一次我和孩子一起看電視,看到一個美食節目,直接播放宰殺動物的鏡頭,令人不安,所以我非常希望能夠盡早出台相關的法律法規,為這個行業的發展制定規矩。
但是不管有沒有分級制度,我都呼籲父母能夠多關心一下孩子的觀影和閱讀,我知道,中國的年輕父母都比較忙碌,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時常把孩子丢給電視,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多交流,幫助孩子樹立正确的價值觀。
關鍵詞·審美疲勞
《熊出沒》力争每年一部
記者:《熊出沒》系列今後是否會每年出一部賀歲大電影?怎樣考慮降低觀衆的審美疲勞呢?
丁亮:中國還處于一個動畫片短缺的時代,我們一定要做好《熊出沒》這個品牌,争取每年拿出一部高水準的大電影奉獻給觀衆。我們目前有專門的創作公司負責這方面工作,已經有了大量的故事儲備。
我認為古典動漫的故事模式是善與惡的鬥争,比如《白雪公主》《大鬧天宮》,因為講述的是善惡鬥争,或者是天敵關系,所以故事模式都比較簡單,很難再延伸出新的故事,但是《熊出沒》屬于現代動漫,講述的是人物的“成長與轉變”,故事深入到角色内心世界,有更多戲劇沖突的可能,所以可以據此創作出很多精彩故事。大家看過兩部 《熊出沒》大電影就會發現,2014年的《奪寶熊兵》講述的是光頭強的轉變,2015年的《雪嶺熊風》講述的是熊二的轉變,未來我們還會繼續講述關于成長和轉變的故事。《熊出沒》絕不會讓大家失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