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水浒傳什麼題材的小說

水浒傳什麼題材的小說

娛樂 更新时间:2025-02-10 10:44:02

水浒傳什麼題材的小說?《水浒傳》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編著的章回體長篇小說,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水浒傳什麼題材的小說?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水浒傳什麼題材的小說(水浒傳元末明初施耐庵創作的長篇小說)1

水浒傳什麼題材的小說

内容簡介

《水浒傳》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編著的章回體長篇小說。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後為宋朝征戰,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曆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争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内在曆史原因。

《水浒傳》主要描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

曆史背景

《水浒傳》的成書,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據《東都事略侯蒙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宋代說書技藝興盛,民間流傳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說書人采來作為創作話本的素材,南宋羅烨《醉翁談錄》記有小說篇目《青面獸》《花和尚》和《武行者》,這當是說的楊志、魯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頭孫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浒故事。

這是有關《水浒傳》話本的最早記載。南宋末有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并序》,序裡說:“宋江事見于街談巷語。”并說在龔開之前有畫院待诏李嵩,曾畫過宋江等人像。但龔開的贊并未說故事内容。現在看到的最早寫水浒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遺事》(見《宣和遺事》),它或出于元人,或為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認為它是說書藝人的底本。

它所記水浒故事梗概,從楊志賣刀殺人起,經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直到投降朝廷鎮壓方臘起義止,順序和後世的《水浒傳》基本一緻。這時的水浒故事已由許多分散獨立的單篇,發展為系統連貫的整體。元代雜劇盛行,有大量的水浒戲出現,元雜劇和《大宋宣和遺事》所記水浒的人物姓名大緻相同,但聚義地點不同,雜劇說的是梁山泊,《遺事》說的是太行山;雜劇中已有“一百八個頭領”之語,《遺事》隻提到了36将的綽号姓名;《遺事》中寫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雜劇中李逵是第13頭領,燕青是第15頭領。

凡此種種,可見在《水浒傳》成書以前,水浒故事在流傳中内容細節上頗有異同。這或者同在不同地區流傳也有關系。施耐庵正是把這些在不同地區流傳的故事,彙集起來,經過選擇、加工、再創作,才寫成《水浒傳》。《水浒傳》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間,從南宋開始就成為了民間口頭文學的主要題材。流傳下來的根據說書人編成的話本中就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

書名由來

“水浒”出自《詩經·大雅·緜》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一句。但至于這個書名的确切含義,一直存在異議。

一種說法是:作者施耐庵由于厭惡爾虞我詐的官場,僅供職兩年,便辭官回到老家,一面教書,一面寫《江湖豪客傳》。書終于脫稿了,施耐庵對書中的情節都很滿意,隻是覺得書名欠佳。當時還是施耐庵學生的羅貫中建議書名為《水浒傳》,施耐庵一聽,高興得連聲說:“好,好!這個書名太好了!‘水浒’,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且合《詩經》裡‘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水浒傳》。

作者争議

《水浒傳》的作者據傳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羅貫中加以潤色及編排,實際參與創作者跨越了從宋元到明末的數百年,包括了民間說書人、文人、書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積型的長篇文學作品。

從早期刊本的署名上看,明朝萬曆二十二年(1594)福建建陽餘象鬥雙峰堂刊本《京本增補校正全像忠義水浒志傳評林》題羅貫中編集,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袁無涯刊《忠義水浒全傳》一百二十回本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與之相近的還有明萬曆三十年(1602)前後容與堂刻本《水浒傳》署名是“施耐庵撰,羅貫中纂修”。

從其他文獻中的記載看,郎瑛的《七修類稿》中曾經說過:“《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曰編。《宋江》又曰:"錢塘施耐庵書本。”高儒《百川書志》記載:“《忠義水浒》一百卷。錢塘施耐庵書本,羅貫中編次。”李贽《忠義水浒叙》中提到作者時,說是“施(耐庵)、羅(貫中)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馀》和王圻《稗史彙編》都記羅貫中所著。

思想内容

全書以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主線,通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經曆,描寫出他們由個體覺醒到走上小規模聯合反抗,到發展為盛大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全過程,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塑造了農民起義領袖的群體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

作者站在被壓迫者一邊,歌頌了農民起義領袖們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正義行為,肯定了他們敢于造反、敢于鬥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義士,當他被逼上梁山之後,壯大了起義軍的聲威,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義事業登上巅峰之時選擇了妥協、招安,最終葬送了起義事業。小說通過宋江起義的失敗客觀上總結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

小說以高俅發迹作為故事的開端,意在表明“亂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統治集團的代表人物。作者還寫了大批的貪官污吏和地方惡霸,正是他們狼狽為奸,魚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們不得不铤而走險,奮起反抗。同時,小說還對田虎、王慶、方臘等其他地區的農民起義軍作了一定的側面描寫,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時代的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以及農民起義的深層原因。

社會影響

《水浒傳》對招安的描寫曾經對某些義軍的領袖産生過消極的影響,如張獻忠在谷城受撫,就表示“戮力王室,效宋江水浒故事耳”(《紀事略》)。但比較起來,《水浒傳》對農民起義的積極影響還是主要的。一批批義軍将《水浒傳》作為起義的教科書,從中汲取力量,高舉起武裝鬥争的大旗。據現有的資料記載,從萬曆十四年(1586)起,就可以看到梁山英雄對于造反者的影響。特别是在明末農民大起義中,水浒英雄的口号已被廣泛地寫在農民軍的義旗之上,許多義軍首領襲用了《水浒傳》的人名或诨号,成為中國農民起義史上的一種奇觀。後來清代義軍打着《水浒傳》旗号的也屢見不鮮,太平天國、天地會、小刀會、義和團等無不受到《水浒傳》的影響。

文學影響

《水浒傳》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說的先河。它作為一種新的文體,從此在文學領域内确立了應有的地位,開始逐步改變以詩文為正宗的文壇面貌。從小說創作的角度來看,它和《三國演義》一起,奠定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為廣大人民大衆所喜聞樂見,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心理和鑒賞習慣。但它比之《三國演義》,更貼近生活,作者開始把目光投向市井社會、日常瑣事和平凡的人物,注重刻畫人物性格的層次性、流動性,并純熟地使用了白話,多方面地推進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藝術的發展。

《水浒傳》在明代時被列入“四大奇書”。近現代以來,又成為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水浒傳》的文風、構思和理念,都對後世的中國乃至東亞小說,産生了重大的影響。

明清兩朝,出現了多個版本的《水浒傳》續作,另有很多小說、戲劇等以《水浒傳》中的故事為素材,比如明朝的世情小說《金瓶梅》就是從《水浒傳》中武松殺嫂的情節發展而來的。另外,《水浒傳》還被翻譯成了多種文字,在國外很多國家流傳開來,如18世紀流傳到日本、朝鮮,朝鮮最早的小說之一《洪吉童傳》和日本曲亭馬琴的小說《南總裡見八犬傳》的創作,都受到了《水浒傳》的影響。19世紀,《水浒傳》又流傳到了歐美各國,出現了德語、法語、英語等譯本。

作者簡介

施耐庵(生平不詳),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本名彥端,祖籍一說是興化白駒(今江蘇大豐),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其人博古通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蔔、星象等,無不精通,35歲曾中進士,後棄官歸裡,閉門著述,與拜他為師的羅貫中一起進行《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作,搜集、整理關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寫成《水浒傳》。關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衆說紛纭,甚至對有無此人都有争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