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張伯禮坐診記錄

張伯禮坐診記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6 19:17:44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

昨天上午10點,“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号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來到天津中醫一附院國醫堂按時出診。身穿白大褂的他,一如往常步履矯健、面帶微笑地走向診室。與張伯禮院士的淡然、平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早已等候在診室外的患者,大家激動地站在走廊兩側熱烈鼓掌,向人民英雄緻敬:“歡迎院士回家!”“院士辛苦了!”

張伯禮坐診記錄(張伯禮一如往常按時出診)1

患者熱烈歡迎張伯禮載譽歸來

望聞問切、把脈開方。載譽歸來的人民英雄張伯禮以這樣一種方式,開啟了新一天的工作。

整個上午,張伯禮一直認真給患者看病,耐心詢問病情,态度和藹可親。患者張宇告訴記者,自己全程收看了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特别激動地看到了給張伯禮頒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号獎章的畫面。“我親眼見到的張伯禮醫生和電視裡授勳的‘人民英雄’,都是那樣親切儒雅,實實在在,沒有一點架子,讓我們患者感到心裡很踏實。”張宇說。與張宇心情一樣,張伯禮告訴記者,在人民大會堂現場聆聽的重要講話,以及接受頒授獎章,并受邀在主席台就座時,自己心潮澎湃。會後他難掩激動心情,再度作詩一首《獲獎感言》:“英雄”重如山,榮譽激波瀾。幾朵小浪花,波濤百千萬。犧牲赴壯志,人民多奉獻。抖擻決勝疫,全心為病患。

在央視直播環節,記者留意到領獎前張伯禮給深深鞠了一躬。“見到,我激動萬分,全國抗疫鬥争的重大戰略成果,是在高瞻遠矚、親自指揮、果斷決策下取得的,他是全國人民心目中的主心骨、大英雄,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所以領獎前我給深深鞠了一躬,表達感激和敬仰!”張伯禮告訴記者,回到天津,市委市政府在這麼短的時間内,舉辦了熱烈隆重的祝賀儀式,更讓自己感到誠惶誠恐。張伯禮表示,黨和國家給自己的榮譽太高、太重了。

張伯禮告訴記者,這次抗疫鬥争讓自己收獲了很多啟迪。“抗擊新冠疫情中我們踐行黨中央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的要求,進行了早期隔離中藥漫灌、方艙治療控制轉重率、重症中西醫結合救治提高治愈率、恢複期減輕後遺症促進康複的實踐,成為‘中國方案’一大亮點。”張伯禮對記者說,中醫藥防控新冠肺炎早期介入、全程參加,在各個階段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大量的實踐再次證明,中醫藥在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完全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本市憑借多年的積累和中醫藥領域的領軍地位,在全國中醫藥疫情防治工作中做出重要貢獻,國家衛健委公布診療方案中“三藥三方”,天津貢獻了“一藥一方”。這得益于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關懷和支持,幫助學校解決實際困難,使學校得以進入快速發展期,科研平台建設屢創佳績,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全面展開,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中醫藥領域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些平台為抗疫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

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張伯禮告訴記者,自己一直跟學生講,醫術固然重要,但想成為一名好醫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仁慈的愛心更為重要。這次抗疫期間,生死面前、大是大非面前,很多醫生逆行而上,這是德行使然、使命使然。這一切,要從基礎培養,從起步時曆練。“作為教師,作為醫生,最重要的品德是愛心,愛事業、愛學生、愛病人,最重要的使命是責任和擔當!”張伯禮說。

張伯禮坐診記錄(張伯禮一如往常按時出診)2

張伯禮按時為患者坐診看病

勇者恒心:白衣執甲戰江城

“疫情蔓延舉國焦,初二星辰奉國诏。曉飛江城疾, 疫茫伴心悌。隔離防勝治, 中西互補施。冠魔休猖獗, 衆志可摧滅。”1月27日淩晨4點,接到“趕赴武漢”命令的5個小時後,張伯禮隻身一人啟程趕赴首都機場集合地點。此刻,清冷的月光灑在孤獨的路面上,一排排樹木、房屋在車窗外快速向後“滑”過。望着窗外熟悉的家園,古稀老人内心堅定地寫下了這首《菩薩蠻·戰冠厄》。

這是一次肩負使命的出征。17年前,在抗擊非典前線,他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庚子新春,他再次逆向而行、披荊斬棘。

一路無眠。

抵達武漢深入了解疫情後,張伯禮提出要迅速采取措施,對确診、疑似、發熱和密接的四類人進行集中隔離、分類管理。同時,征用學校、酒店作為隔離觀察點。他強調:“隻隔離不吃藥隻成功一半。”于是給患者普遍服用中藥,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達到早期幹預的目的。嚴格的隔離加上普遍服用中藥,四類人中确診新冠肺炎的患者比例逐步下降,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

2月10日,由60人組成的天津中醫醫療隊抵達武漢後,張伯禮在第一時間看望慰問大家,并介紹了當時武漢戰“疫”的進展情況。對于當天的場景,天津中醫醫療隊領隊、中醫一附院急症部副主任劉學政記憶猶新:“當聽到校長說‘中醫藥對治療新冠肺炎是可行的’這句話後,大家激動地鼓起掌來。沒有什麼比聽到疫情得到了控制、中醫藥對治療有效更能鼓舞人心!”

早在2月初,張伯禮與其他專家一起提出了籌建一家以中醫藥綜合治療為主的方艙醫院。2月12日,經中央指導組批準,張伯禮作為名譽院長,率領來自天津等五省市的中醫醫療團隊組成的“中醫國家隊”,進駐武漢市江夏方艙醫院。這裡共有五個病區,天津中醫醫療隊負責的病區被稱為“天一”病區。

“‘天一’病區,收到請回複……”開艙後的那些天,醫護人員每天都能聽到對講機裡傳來張伯禮的聲音。在大家看來,這聲音更像是一顆定心丸。但是,就在2月18日那天,劉學政發現,每天早上9點前準時出現在方艙醫院的張校長“失約”了。

其實,在那段時間裡,除了江夏方艙醫院,中藥還被大範圍地投入到其他方艙醫院,使用率超過了90%。張伯禮要指導臨床、進入隔離病區看患者,還要負責拟方、巡查醫院等。由于長時間不分晝夜地高強度工作,他膽囊炎發作,腹痛難忍,中央指導組的領導強令他住院治療。2月19日淩晨,張伯禮接受了微創膽囊摘除手術。為了不動搖軍心,也不讓家人擔心,手術前他讓醫院不用征求家屬意見,并且自己簽下了手術同意書。

手術醒來的當晚,躺在病床上的張伯禮就開始用手機指導疫情防控工作,這讓學生黃明博士心疼不已:“術後第三天,校長要參加之前定好的疫情防控視頻會,為了不讓大家知道他生病的消息,他特意讓我找來一件外衣幫他穿在病号服外,并讓我攙扶他慢慢‘挪’下床,坐在椅子上參加了整場會議。”視頻的另一端,沒有人知道這是一位剛剛做完手術的病人;視頻的這一端,看着鏡頭外虛弱疲憊的張伯禮,黃明的鼻子酸酸的,“校長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中醫藥抗疫中。”

術後,張伯禮迅速地重回“戰場”。對于自己剛剛經曆的手術,他笑稱:“這回,我把膽留這兒了,與武漢人民是真正地肝膽相照了。”

随後的日子裡,好消息一個一個的傳來:

3月10日,江夏方艙醫院休艙。收治的564例患者中,無一例轉為重症,且做到了零感染、零複陽。

3月19日,武漢新增确診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現有疑似病例首次全部歸零,這一天恰逢張伯禮72歲生日,他說,“武漢清零”就是送給他最好的禮物。

4月16日,在武漢奮戰了整整81天的張伯禮凱旋。在回津的高鐵上,張伯禮的一段話讓黃明終生難忘:“校長說:‘隻要疫情需要,我定義無反顧。如果不來,這輩子都會後悔死!’”也是在那一刻,黃明終于讀懂了張伯禮校長的那句話──“甯負自己,不負人民!”

師者匠心:栉風沐雨育杏林

院士、中醫、校長、教師……在諸多頭銜中,張伯禮最看重的,是教育工作者。

作為天津中醫學院的首屆碩士研究生,張伯禮畢業後留校成為一名教師,直至今日。從被人稱為老師的那一天起,教師的使命便在他的心中刻上烙印。在張伯禮看來,教師就是階梯,可以讓更多學生不斷發展向上。2009年,張伯禮倡導成立以“責任、堅韌、克己、奉獻”為班訓的“勇搏勵志班”。這份“堅持”,正是對中醫藥大學學生一種特别的磨煉。同時,他還捐出個人獲得的各類獎金400餘萬元,設立“勇搏”基金,獎勵品學兼優和生活貧困的學生,為更多年輕人照亮未來。十餘年來,“加入勇搏、挑戰自我”的信念在全校學生中傳遞普及,一大批勇搏學子經受過身心磨砺和意志鍛煉後脫穎而出。

“早上6點半的晨練能鍛煉出意志力和健康體魄,晨讀經典可以讓我們夯實中醫理論基礎,讀書交流會使我們時刻保持飽滿的求知欲,每月固定的公益活動督促我們身體力行進行社會實踐。校長倡導的這種優秀學習氛圍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你,帶來生活和學習态度上的升華。”去年加入“勇搏勵志班”的天津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2019級學生徐孜玮說。

“除了胸懷和品德的塑造,張校長還一直強調我們要精益求精地研究‘術’。”回憶起大學時的經曆,勇搏四星優秀畢業生、如今在科技部生物中心中醫與中藥處工作的方子寒說:“每年開班和畢業典禮,校長都會來參加,畢業典禮上給每名畢業生授予證書,用這一儀式期待後來者能夠服務患者、造福人類,把中醫藥做得更大更強。”

張伯禮常說,一流的醫生應該坐下來會看病、站起來能演講、閉上眼會思考、進了實驗室能科研──這是他培養中醫人才的目标所在。為此,他堅持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相結合,要求學生從院校走出去,跟臨床名師學習經驗;鼓勵師生間對病例的分析讨論,創建了“基于案例的讨論式教學──自主式學習聯動”的教學方法,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多年來,他還十分重視中醫藥教育質量提升及标準化建設,緻力于創建中醫藥高等教育規範、世界中醫教育标準,組織海内外專家編寫世界中醫核心教材,籌建國際師資培訓基地,引領世界中醫教育健康發展。

今年教師節前夕,張伯禮被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在他看來,銘記教育的曆史責任與傳承偉大抗疫精神,有着一緻的精神内核。張伯禮說:“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向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緻以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對疫情期間迎難而上、奮戰在‘停課不停學、不停教’兩條戰線上的廣大教師給予了高度評價。我們深受鼓舞,身為一名教師,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願意為了這個偉大的曆史使命,貢獻自己的力量。”

醫者仁心:大醫精誠寫大愛

“醫術固然重要,但想成為一名好醫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仁慈的愛心,更為重要。”張伯禮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從醫40餘年來,他一直用自己的仁心诠釋着大醫精誠的深刻内涵。

昨天是張伯禮從北京載譽歸來出門診的第一天,3個多小時的門診中,他一連看了26位患者。“他看病很認真,考慮問題細心周到,心裡會裝着患者。”“完全沒有架子,對我們非常好。”“他是一個有溫度,相處起來讓人感覺溫暖的人。”這些都是患者對他的評價。

“我來這兒不光是看病,還跟着張院士學做人。”“老”患者王女士這樣表達着自己對張伯禮的敬仰,“這五六年裡,每次來,他除了給我調整處方,還總是寬慰我。患者再多,他也會耐心地看完所有病人。有一次一直看到晚上9點,他依然不急不躁,就像對待自己親人一樣有耐心。”

雖然身兼數職、工作繁忙,但已72歲高齡的張伯禮仍堅持每周出三次門診,每次門診30人。“今年5月初複診以來,他幾乎沒有停過診。即使是兩場會議的間隙,或是午休吃飯的時間,他也會趕回醫院出門診。”天津中醫一附院國醫堂護士長俞潔說。

俞潔回憶說,前不久,張院士上午參加了全市衛生健康戰線抗疫先進事迹報告會,下午2點還有國際視頻會要開。上午散會後,他急忙趕回醫院利用午休的兩個小時出門診。“那天他回來後,直接進了診室,還一直跟患者道歉說‘讓大家久等了’。”那一刻,俞潔深深感受到張伯禮對患者發自内心的愛。

全國名中醫張伯禮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主任江豐,跟随張伯禮出診已經十餘年。在他的眼中,張校長總是精神飽滿,對待每名患者都特别認真,永遠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疫情防控進入常态化後,張伯禮未曾懈怠,又轉向“扶貧戰場”。暑假期間,他趕往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對口支援的甘肅省臨洮縣人民醫院,為患者把脈開方,并進行現場教學,還察看了天津中醫二附院援建的國家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病房,鼓勵援甘隊員為提高當地醫療水平、保障當地人民健康貢獻更多力量。

“張院士,您就是我們心中的‘人民英雄’。”昨天下午1點半,看完所有病人的張伯禮走出了診室。這時,一位患者把早已準備好的鮮花獻給張院士。接過鮮花,張伯禮說:“大家的心意我收到了,謝謝大家對我的信任,對中醫藥的信任。”随後,他微笑着把鮮花送還到患者的手中……現場再次響起熱烈掌聲。

鮮花掌聲獻英雄,最高禮遇敬英雄!

患者們不會忘記,治療康複中,張大夫的一路陪伴;

學生們不會忘記,成長過程中,張校長的傾情哺育;

人民更不會忘記,抗疫歲月中,人民英雄的逆行壯舉!

綜合天津日報、今晚報

(來源:津雲微信公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