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淩汛 圖據新華社
川觀新聞記者 邵明亮
近日,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李國英主持專題會商,研判黃河流域淩汛汛情?
為什麼冬天研判汛情?何為淩汛?帶着疑問,川觀新聞記者進行了采訪。
專家解釋,每年三四月份,我國南方開始出現強降雨過程,一旦連續3天累積雨量50毫米以上雨區的覆蓋面積為15.5萬平方公裡,就可确定當年我國入汛日期。在四川,汛期一般為5-9月,主汛期為7、8兩月。進入汛期意味着進入了強降水集中期,降雨強度更大、曆時更長,洪澇災害事件随時可能發生,天氣更加複雜多變,極端天氣将明顯增多。
但是,除了降雨帶來的江河漲水引發的汛情,其實還要一些汛情跟降水并沒有很大的關系,它就是:淩汛。
成因:受地理位置和氣溫影響而形成
在我國的黃河流域,除了雨季,冬季也是另一個防汛的重要階段,這種汛情就叫做淩汛。
歲末年初,正值各項工作掃尾總結階段,然而對于黃河流域的“防淩人”來說,一切才剛剛開始。淩汛,俗稱“冰排”,是指冰淩堵塞河道,對水流産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水文現象。
冬季結冰河流千萬條,黃河淩汛發生的原因是?
緯度差異是引起淩汛的主要原因。黃河呈“幾”字形結構,流域南北覆蓋約10個緯度,地形地貌相差懸殊。
氣溫下降後,上遊段暖、下遊段寒,封河自下而上,冰層下厚上薄。單純河流結冰倒沒什麼需要擔心的,但由于南高北低的氣溫差,到了第二年春季開河也是自上而下,上遊大量的冰、水湧向下遊,形成較大的冰淩洪峰,極易在彎曲、狹窄段卡冰結壩,雍高水位,形成嚴重的淩汛災害。
我們都知道,流動的水不容易結冰。但是,黃河下遊段河勢平坦,流速較上遊慢,容易形成較厚的冰層。因而當上遊冰水形成的碎冰塊或者冰花來到下遊時,遇到冰蓋隻能“停滞不前”或者下潛。
危害:會沖擊堤防橋梁設施,破壞力不小
黃河作為北方河流,結冰是冬季自然水文現象,然而黃河并不是全線都會出現淩汛。像黃河甯蒙段、黃河下遊蘭考-利津段,是比較容易出現淩汛的河段。除了黃河流域,東北地區的黑龍江、松花江一帶也會出現淩汛。
近日,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李國英主持專題會商,分析研判黃河淩汛形勢,安排部署防淩工作。防淩汛與夏季防汛相比,特點有哪些?
一是預報難。涉及因素很多,受地理位置、河道條件、溫度變化、流量變化等因素影響,冰塞冰壩發生時間、位置極難預報。
二是調度難。防淩調度既要考慮水庫、河道的防淩安全,又要兼顧供水、發電、生态等多目标,調度時間、空間跨度大。
三是破壞性強。淩汛洪水中由于摻雜大量的冰塊,沖擊河道堤防、橋梁等工程設施,破壞力大。
世界各國在高寒地區的河流都有冰淩危害,根據種類的不同,需采取不同防治措施。比如,冰淩凍結江河、湖泊、港口,影響航運交通,可采用破冰船破冰,或在港岸和船閘附近采用空氣篩等防凍措施;冰淩撞擊建築物,如橋墩、閘墩、整治河道的丁壩等,多采用局部加固或破碎大塊流冰等措施。
(部分内容綜合中國水事微信公衆号、中國水利報、新華社等媒體)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