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中年老母親,看到這種消息實在是非常地酸:今年湖南有個名叫鐘芳蓉的小姑娘高考文科676分,名列全省第四。
分數本身沒什麼可酸的,那麼多高考狀元都酸不過來呢。問題是這個妹子是個留守兒童,她爹接受采訪的時候,高興地語無倫次,說:女兒從六年級開始住校,到現在他隻去看過3、4次。
女孩的媽媽沒露面,聽爸爸的意思,女兒長那麼大,他們夫妻可能就帶過1年,1歲以後扔給爺爺奶奶,6年級後就去學校寄宿了。
這是什麼神仙孩子,又是什麼神仙父母,孩子是充話費送的吧?
上一對頭這麼鐵,娃還有大出息的父母還是白素貞和許仙。
同樣是養孩子,怎麼别人上手就是天胡,什麼心都不用操,咱隻能瞅着一手小碎牌左拼右湊,争取打得漂亮一點呢?(紮心,原來爹媽打着麻将,娃就上了清華北大的梗,是真的。)
鐘姑娘一直就喜歡曆史和考古,生平最佩服的人就是被譽為敦煌守護神的樊錦詩教授,因此她報了北大考古系。
于是乎,網友的羨慕和贊揚就漸漸變了調。
有人質疑“她的選擇正确嗎?”(喂,作為曆史大号,問人家進考古專業正不正确,我看你有點政治不正确呀。)
還有網友說,鐘芳蓉是被招生辦忽悠去學考古的。
網友大概意思是鐘姑娘成績那麼好,為什麼不去報北大光華學經管,或者報個元培呢?
目測女孩的家境很一般,父母在外打工,都舍不得每年回來看看。而考古系實在是一個性價比很低的專業。哪怕當到教授,也就那樣,偶爾别人出個幾千讓鑒定個花瓶不得了了。同年齡的其他系的教授們,早就已經自己開公司或者挂名開公司,躺賺了。
為了一個夢想,放棄富貴榮華,前程似錦,以及帶領家庭走向輝煌的可能,是否值得?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窮人家的孩子該不該追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人高考填志願的第一參考坐标就是畢業以後就業形勢如何。簡而言之一句話:什麼專業更賺錢?
每年計算機、金融、外貿這些離錢近的專業分數線都高于同校其他專業一大截。再不然就是圖安穩的專業,比如師範、法律之類的除非主動辭職,不然很難下崗的專業。
難道真的人人都想當程序員,個個都稀罕成為基金經理?
未必。
中國人已經漸漸地失去了理想,就連17、8歲正當熱血的青年人,大部分也失了那份銳氣和朝氣。
偶爾有個别抱着理想不撒手的孩子,拿着可以進熱門專業的分,非要奔冷門的專業去,七大姑八大姨也能勸到你懷疑人生。
什麼“你吃過的飯還沒我吃過的鹽多啦”,“年輕人不懂事,将來有你後悔的時候”,“理想有什麼用,又不能當飯吃”。
好不容易鐘姑娘作為留守兒童,父母親人不好意思說三道四,網友又一擁而上,扮演起苦口婆心的角色了。
這事兒咱們從兩個層面掰扯一下道理。
宏觀層面上,這個世界能前進,其實是被少數理想主義者推動的。
科學家、程序員多得滿坑滿谷,可埃隆·馬斯克隻有一個。當年他做夢要移民火星的時候,遭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熱情嘲諷,結果這家夥還是搗鼓出了Space X,專門研究怎麼把各種東西送上天。
金融危機那幾年,受Space X拖累,馬斯克差一點破産,天天借錢度日,連自己住的房租都得找人借。換了一般人老早把這累贅玩意給棄了,好歹還有特斯拉呢。
馬斯克為啥能堅持下來?還不就是因為“上天”是他的夢想。雖然現在看來Space X前途無量,但若當初換了任何一個現實點的家夥來經營,Space X一定早就不在人間了。
同樣的,蘋果如果不是喬布斯,也絕不可能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喬幫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從他走後,蘋果手機就徹底失去了想象力,鑽進更大、更薄的死胡同裡出不來了。
喬布斯後,蘋果再無“驚豔”二字。
世界之所以能變得更美好,正是因為有這些理想主義者。他們有的憑着理想發了大财,有的像錢學森一樣甘守清貧,但他們都未變過初心。
一個沒有理想,隻有現實的社會是無趣、無聊、不值得期待的。
微觀層面上,也應該支持孩子實現理想。
有人說,你這是“站着說話不腰疼”,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就不會勸他遵從本心了。
(首先如果我有個娃,不用管就上了北大,做夢也笑醒,更不用說勸她改志願了。人家憑自己本事上的北大,就算是父母,又有什麼資格置喙?)
我們來讨論一下普遍情況,比方說孩子本來可以讀計算機系,卻偏偏喜歡生物。或者明明喜歡文科,卻逼着他學理。這個時候父母如果一定強逼着孩子改了志願,會如何呢?
讀不喜歡的專業,就想跟不喜歡的人談戀愛一樣,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包辦婚姻都不作興了,包辦專業可還行?
逼着孩子讀下去,隻會讓他越讀越痛苦,越讀越後悔,就算真的讀出來找了高薪的工作,他也會始終覺得意難平,好像這輩子沒有為自己活過一樣。
因為父母的希望讀了不喜歡的專業,讀着讀着又半道轉去做喜歡的事的大有人在。
比方說羅大佑出身于一個醫學世家,拗不過父親讀了醫。他都已經讀到畢業,去醫院上班了,想想不甘心還是辭職做音樂了。
然而中途變向畢竟是有成本的,為人父母又何必去做孩子的絆腳石呢?
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追逐理想最多固守清貧,餓是餓不死的。無論是從小我還是大我層面考慮,我們都應該對理想主義的孩子多一些寬容。
最後來講一講留守女孩鐘芳蓉的偶像樊錦詩的故事。
40多年前,一個生于北京,長于上海的年輕女孩也像今天的鐘芳蓉一樣愛上了考古,愛上了敦煌。
大西北的環境惡劣加上水土不服,幾乎壓垮了這個瘦弱單薄的小姑娘。那裡到處是黃沙,吹得臉生疼。夜裡老鼠打架,吱吱叫着掉到被子上,上個廁所要拿着手電筒走上好遠。少女樊錦詩望着月亮,想家想得掉眼淚。
可隻要一看到石窟裡的壁畫,她就忘記了一切,甘之如饴。
她這一生沒有享過什麼福,對丈夫孩子也多有虧欠,可她是“敦煌的女兒”,她把青春獻給了所愛,又有什麼可後悔的呢?
能為理想奮鬥一生,就已經堪稱美滿了。
希望鐘芳蓉也能收獲一個圓滿的人生,也希望中國人,少一點浮躁,對理想主義者多一些寬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