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國家生育政策的開放,很多家庭都進入了二孩時代,可面對大寶們的排斥,父母總是很有些無奈。
女兒的玩笑話:那我的價格就低了
女兒4歲時,我和老公商量着明年準備生個二寶。
那天,女兒外婆過來了,我和她坐在沙發上聊起這件事。
沒想到一旁玩得起勁的女兒突然撲到了我懷裡:“我不要你生弟弟妹妹!”
外婆笑着逗她:“為什麼呀?”女兒回答:“那我的價格就低了呀!”
外婆又逗她:“價格低了,那是什麼意思?”
女兒急了:“就是現在100塊,以後就隻有50塊了!”
我和外婆都被她逗得大笑起來:平時算術不行,這筆帳倒算得清清楚楚。
笑過之後,我在想,看來我也不得不面對現在大多數二孩家庭普遍面臨的問題:大寶對二寶的排斥。
對于這個問題,很多父母也很無奈,認為小孩子鬧鬧情緒,随他們去吧,勁頭過了也就沒事了。
雖然這想法也有一定道理,很多二孩家庭也就這麼過來了。但大寶的排斥情緒終究是個問題,現實中也有演變成個别極端事例的悲劇。
所以父母能及早重視這個問題并加以引導,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家庭的和諧都是非常關鍵的。
大寶的情緒不容忽視
幾乎所有的大寶們在被初次問到:“想不想要個弟弟妹妹呀”時,都會毫不猶豫地提高了聲音說:“我不要弟弟妹妹!”
父母們可能會有點不解:這小不丁大的孩子們怎麼會對多個弟弟妹妹這麼大的反應啊?
其實孩子有這種反應也是源自于心理學中被稱為“領域意識”的一種正常表現。這種意識會讓人對于屬于自己的物品、空間、人際關系等産生天然的保護和占有欲,也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
這種意識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形成,而且随着年齡的增長會變得更加清晰。孩子們不會掩飾這種意識,在他們覺得有來自外界的威脅時,就會大聲說出“不!”
當然,這種自我保護意識在不同的個體身上表現出的強弱也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周圍環境和事物的改變,但也有些孩子的自我意識太強,就很難适應和接受這些變化,這時就需要父母給予及時的引導了。
曾經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一位民警笑稱:今天我找到了個從警以來碰到的最小年紀的“離家出走者”,小家夥隻有4歲多點,卻已經在外面晃蕩了大半天,家裡人急得全亂套了。
小家夥被“抓”回派出所等待父母的時間裡很委屈,一直在抗議:“我不想回家,爸爸媽媽都隻喜歡妹妹,不喜歡我了。”警察們都樂了:看來又是個有脾氣的大寶。
孩子們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不要簡單地認為:“孩子嘛,随便哄哄就過去了。”對于那些性格敏感、個性又比較要強的孩子,他們在二寶的問題上反應是比較強烈的,如果父母們在言行中有所疏忽,就很容易讓他們做出一些超乎大人們意料的過激行為。
對于問題,防範于未然是最好的解決之道。所以我想,不管女兒将來對二寶的接受度如何,趁早對她進行合理的引導,對我們來說可以更輕松地迎接家庭新成員的到來。
做好“三陪”工作,大寶的“排斥”也能變成“期待”
接下來的日子,我和老公商量,盡量多抽出些時間陪伴女兒,引導她釋放掉對于二寶要來的不安情緒,讓她能開開心心地做個“小姐姐”。
1、陪她聊
多交流無論對于孩子還是成人都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隻有一方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另一方才能更好地了解并加以改善。
“霍桑效應”就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
在美國的芝加哥有一個名為霍桑的工廠,工廠的薪酬、醫療包括文娛制度都挺不錯,可工人的積極性總不太高,産值也升不上去。管理者不解,隻好求助于心理學家。
心理學家在工廠開展了一項試驗,就是和每位工人進行了單獨深入的談話,耐心聽取他們的不滿和意見。結果奇迹發生了,工人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産值也大幅上升了。
孩子們排斥大寶,無非是擔心自己的零食玩具要被人搶走了,爸爸媽媽沒那麼喜歡自己了,所以我會經常拉着女兒和她聊聊這些:
“寶貝,你覺得弟弟妹妹會搶你的玩具和好吃的嗎?”
“會!”
“傻瓜,弟弟妹妹都很小,他們隻會喝牛奶,也不會玩你那些玩具。等他們長大一些,媽媽會買更多好玩的好吃的讓你們一起玩一起吃。”
“你是不是覺得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啦?”
“是的!”
“爸爸媽媽最喜歡的是你呢,你一個人玩多沒勁啊,生個弟弟妹妹就是想有個人陪你一起玩多開心啊!”
經常和女兒聊聊天,讓她訴訴苦,再告訴她我們非常愛他,漸漸的我發現女兒在回答上面那些問題時已經由開始的肯定變得沒那麼堅定了。
2、陪她看
人類有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五大感觀,它們在大腦的指揮下,協力合作,幫助我們感知事物,并作出相應的判斷。而視覺是人類最賴以信任的感覺,正所謂是“眼見為實”。
因此我們除了陪女兒多聊天之外,還想着應該帶她去看看實際的情況,讓她通過自己的眼睛印證爸爸媽媽沒有說謊話騙她,這樣就更能消除她的顧慮和不安。
因此,在周末的時候,我們會帶着女兒一起去有二寶的朋友家裡去聚一聚,讓她體驗一下有兄弟姐妹陪伴的家庭生活樂趣。
孩子們總是特别容易玩到一塊去的,每次到了朋友家,女兒看到有2個小夥伴,還有一堆的玩具都開心得不得了,立馬就加入了小家夥們的玩耍中,離開的時候總是我們拖着拽着走的。
回到家裡,看着女兒玩得意猶未盡有點失落的樣子,我會問她:
“今天玩得開心嗎?”
“開心的。”
“在家裡有小夥伴陪你一起玩是不是更好玩?”
“嗯”
“你看,人家都有弟弟妹妹陪,多好啊,媽媽也給你生一個,你從幼兒園回來就不用一個人玩了。”
女兒沒做聲,但不會像從前一樣立馬回答“不要”,看得出來,她對有人陪着一起玩還是很心動的。
3、陪她玩
在兒童教育中,有一種“角色代入”的遊戲特别受孩子歡迎,老師們會通過讓孩子進入特别設定的遊戲角色,讓孩子通過扮演的角色,在遊戲中體驗到人際交往、生活規則和各種小常識。
于是我給女兒訂購了一個會“說話”的小機器人玩具,告訴她:這個小機器人叫“小凱”,以後你就是小凱的姐姐啦,你要負責照顧小凱,讓他開心。
女兒很樂意地接受了當小凱的姐姐,并向我保證:一定會保護好小凱的。
在此後的日子我會經常制造出一些狀況,讓女兒幫忙照顧小凱。有時我會說:“小凱不高興了,你幫媽媽哄哄他吧!”女兒會煞有其事地拍拍小凱:“别不開心了姐,姐來陪你”,有時她會唱個歌,有時會講個故事來哄小凱,當我按下按鈕,聽到小凱說“謝謝”時,女兒滿是得意。
看到女兒當“姐姐”越來越習慣,越來越起勁了,我問她:“媽媽給你生個弟弟妹妹,讓你當真正的姐姐,好嗎?”這次,女兒很爽快地就回答:“好的!”
面對着二寶的到來,大寶們多多少少總是有些排斥和不安的情緒,父母們不必如臨大敵,但也不能置之不理,提前做好引導工作,讓大寶們安下心來一起迎接二寶的到來,可以省去日後很多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内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幹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