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一天最高獎勵近20塊錢,你願意放棄開車嗎?不知道小夥伴們的意見,作為愛環保的車主,藍藍天工作室記者可是挺樂意的!
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北京環境交易所、微衆銀行、北京綠普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攜手發布“綠色出行普惠平台”,給出明确信号:要吸引車主綠色出行!
綠色出行是好事,但僅北京車主就有幾百萬,如果有1/10參與,這可是筆不小的開支。相信大家心裡都有點疑問:參與麻煩嗎?這錢從誰口袋裡掏?這個政策可持續嗎?獎勵怎麼到達車主手中?藍藍天工作室就此采訪了相關人士。
自動記錄車主減碳行為,自願停駛一天最高獎勵近20元
記者發現,這一活動的參與方式并不麻煩,在微信平台關注“綠普惠”服務号,點擊“參與活動”。查詢綠普惠平台的規則,參與方式有兩種選擇:一是參與基礎碳積分獎勵活動,用戶可在線申請免費獲取和安裝車聯網減排設備。停駛期間,根據車的排量,車聯網設備每天自動獲取減排量和基礎碳積分獎勵,一個碳積分相當于人民币一元;二是參與高額碳積分獎勵活動,線上購買綠色車險,停駛期間,每天獲取減排量和高額碳積分獎勵,減排越多獎勵越多。
記者初步算了下,如果把所有的條件都用起來,一天獲得碳積分折合的獎勵金有近20元人民币,當然,獎勵也不是沒有止境,以180天為限。碳積分怎麼換成現金或者其他實惠?用戶參與基礎獎勵,停駛按日獲得基礎碳積分,這部分獎勵隻可兌換平台商品,這些商品很多來自企業捐贈,用碳積分能以很低的價格買到實物禮品,比如玉米、牛奶等。
“我們正與愛義行等商家協商合作,未來參與活動的車主可以用很少的積分洗一次車,而在門店估計需要五六十元。”綠色出行普惠平台負責人陶岚說,用戶參與高額獎勵(比如直接線上購買車險),停駛按日獲得高額碳積分,碳積分不僅可以兌換禮品,也可以提現到銀行卡,每月可以提現一次。
“平台與合作企業實現了車險的線上化對接,車險價格是保險公司直客價格,不會出現提高保險價格再用來獎勵的情況。”陶岚給想參與高額積分的車主吃了顆定心丸。
引導激勵車主自願少開車,其實早有實踐。2017年6月,北京市發改委倡導“我自願每周再少開一天車”活動,是全國第一個真正交易的個人碳交易案例。燃油車車主每停開車24小時,便至少可獲得碳排放收益0.5元,獎勵以微信或者支付寶紅包方式兌現,并有電子優惠券等獎勵。100天裡,響應倡導的車主達到6312人,碳減排量超過1800噸。西安自2018年1月開展這一活動,其後一個月就有5萬多車主加入。
“少開一天車”活動與螞蟻森林合作後,車主可以選擇紅包或者一天2.1公斤的綠色能量,這更吸引了車主的參與熱情,最多時北京一天的審核量高達20萬單。這個活動一直在持續開展。
但這一活動并非無可挑剔。記者有位朋友是螞蟻森林的忠實粉絲,原來為了綠色能量,盡量少開車,但去年這一活動停止了與螞蟻森林的合作,隻剩下每天四毛五分的獎勵金,這讓她非常“搓火”。“地下車庫沒信号,拍照上傳數據麻煩,而且有時候走得急忘了拍最終裡程,停駛的成果就白費了。”
新平台可以免去這些煩惱。陶岚介紹,免費的車輛網設備完全可以自動記錄車主的駕駛行為,車主雖然需要到愛義行免費安裝,但可以說是一勞永逸。
高科技服務綠色出行,基金運作、多方參與實現共赢
為鼓勵車主自願停駛,當年北京市财政投入百萬元。那“綠普惠”的錢從哪來?
陶岚說,在政府的支持下,平台引入公益、商業、金融、保險等多種激勵機制,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綠色出行聯盟主席杜少中告訴記者,為支持平台的綠色創意,綠色出行聯盟聯合銀行、保險公司和其他合作夥伴,共同成立“一噸碳”行動項目基金,資金将由阿拉善SEE基金會專門管理。“基金不是一潭死水,我們鼓勵更多企業和機構購買‘一噸碳’,參與碳中和,以實際行動支持綠色出行。而且,這樣的方式也可以保障資金運行的可持續,對車主綠色行為‘利誘’的可持續。”
保險、銀行等金融企業為啥能看中這個平台?因為車主可以在平台上輕松購買車險,以銀行卡網絡支付,這樣保險公司、銀行都獲得了業務收入,有積極性用收益反哺平台激勵金,實現共赢。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委員、副會長王玉祥表示,發展綠色低碳為核心的綠色汽車保險非常重要,與平台合作是保險行業探索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有益舉措。
去年7月,交通運輸部、中宣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共同發布《綠色出行行動計劃》,提出降低小汽車使用強度,探索建立小汽車長時間停駛與機動車保險優惠減免相挂鈎等制度。生态環境部法規與标準司司長别濤認為,綠普惠平台引入保險企業合作,為實現政策提出的目标做出了有益探索。
在記者看來,北京環境交易所推動公衆參與綠色出行本在情理之中,綠普惠平台的亮點在于通過科學技術手段,動員衆多行業、領域的企業參與,以公益與商業結合的方式促進綠色出行,實現多方共赢。銀行、保險企業如此,互聯網及其他高科技企業的參與也是如此。
比如,車輛網設備的背後是大數據和區塊鍊的應用。微衆銀行就把自己區塊鍊技術應用在了這樣一個社會公衆領域。啟動儀式上,微衆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發布“善度”白皮書。所謂“善度”,實際上是一種基于區塊鍊技術,對善行進行度量、激勵、跟蹤、監督的社會治理框架。“綠普惠”是這一框架的首個落地應用:用戶的綠色出行行為被記錄,并通過減排量精準度量;各參與者各取所需,既實現價值共赢,又達到了倡導綠色出行的結果;産品借助區塊鍊技術的不可篡改、全流程追溯、多方共識等特性,可滿足監管審計要求,兼顧創新與風險平衡。支撐公衆生活方式綠色化,高科技企業的作用日益凸顯。
平台有個合作夥伴是貝殼找房,每個停駛車主在這個網絡虛拟看房平台上看一次房子,貝殼找房都會向其發放綠色獎勵。為啥?網絡虛拟看房,意味着無需交通工具,本身就與停駛減排的理念相契合。
上圖:為鞏固大氣污染治理成效,持續改善首都空氣質量,6月1日,北京恢複工作日高峰時段區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圖為北京十裡河橋路段清晨行駛的機動車。(劉憲國/人民圖片)
希望帶動百萬車主參與綠色出行,目标三年減排100萬噸碳
“交通運輸領域是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我國交通領域碳排放占全部排放總量比例逐年增加,2005年7.3%,2014年8.6%,2018年9.4%,到2030年将達到9.8%。”在平台啟動儀式上,氣候變化事務特别顧問、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表示,交通領域節能減排降碳任重道遠,綠色出行意義重大。“綠色出行普惠平台”和“一噸碳”行動倡議,就是用靈活的形式鼓勵公衆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其實,汽車排放的有害廢物遠不止二氧化碳。在大城市,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已經成為大氣污染主要來源之一。北京本地PM2.5的來源中,機動車排放占比高達45%,綠色出行絕對是改善空氣質量的善舉。“平台是一個重要的工具,通過設計合理的市場機制和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能夠讓更多的朋友參與到綠色出行的活動中。”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環境資源所所長徐洪磊說。
“目前我們平台還暫時局限在北京,北京有600萬輛車,減排潛力非常大。”陶岚說,未來平台不僅将為更多城市提供服務,還将深度挖掘車聯網對駕駛行為的記錄,更好地指導車主綠色駕駛,進一步挖掘減排潛力。
“力争在未來3年内,号召帶動百萬車主參與綠色出行,目标減排100萬噸碳。”杜少中信心滿滿。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孫秀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