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2019各大院校校考成績陸續公布中,關注微信公衆号藝考界,點擊菜單欄-校考成績,即可查看最新成績動态,未收錄說明暫未公布。
如今的北京大學是我國久負盛名的高等學府,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啊。通過一組老照片,帶大家去看70年代初的北京大學,看那時的北京大學是什麼樣子的。
德才均備齋
遠看北京大學德才均備齋,這裡也被叫作斐齋、蔚齋、幹齋、複齋或者紅一樓、紅二樓、紅三樓、紅四樓。四齋布置在未名湖北岸,取“水北為陽”之意。
正在上體育課的北大學子
在1977年恢複高考後,要上大學都要經過高考。在當時上大學沒有高考,當時是推薦上大學,實行群衆推薦、領導批準和學校複審相結合。這些從工農兵中選拔的學生稱為“工農兵大學生”。
博雅塔
北大校園,圖中遠處的那個塔是北大博雅塔。
“一塔湖圖”是形容北大主校園——燕園的風景,其中的塔指的就是位于北京大學未名湖旁的博雅塔。它原是校園供水水塔,是仿通州燃燈塔修建的。
當時燕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雅(當時居住在美國)捐資興建的,所以被命名為 “ 博雅塔 ”。在北大任何一個新建的建築物都不能比博雅塔高,這裡是北大的最高建築,這裡是北大的象征。
當時在上課的北大學生
最開始高校招生制度在1970年先從北大、清華試點,後來其他高校也開始相繼招生。從1970年到1976年全國共招生94萬人。
當時北大英語課
在當時那些政治思想好、身體健康,年齡在20歲左右,有相當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貧下中農、解放軍戰士和青年幹部以及在單位表現特别突出的人才有被推薦的資格。
在宿舍樓下打排球的學生
當時入校的工農兵大學生,年齡大小不一、文化程度參差不齊。這些工農兵大學生還肩負着“上大學、管大學、改造大學”的責任。
北大的一堂曆史課,從黑闆上的闆書可以看出這位教授正在講秦律和漢律。 1977年,中國恢複高考,而1976年的那一屆,也就成為了最後的工農兵大學生。
在食堂就餐的學生
當時北京大學在陝西漢中還有分校,1969年10月,北大在陝西漢中建立分校。分校設有無線電系、技術物理學系、力學系等3個系,10個專業,師生員工1600餘人。
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教職工艱苦奮鬥,培養了6屆工農兵學員,完成了20餘項國家科技項目。1979年1至2月,北大漢中分校1000多師生分批返京,北大漢中分校結束。
北大圖書館
北京大學圖書館是中國最早的現代新型圖書館之一,北京大學圖書館前身為建立于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藏書樓,辛亥革命後,京師大學堂藏書樓改名為北京大學圖書館。
1952年,北京大學圖書館合并了原燕京大學圖書館。
正在做廣播體操的北大學生
廣播體操這項廣為人知運動,我想大家都不陌生。這是一種徒手操,不用器械,隻要有限的場地就可以開展。看到這樣的景象不禁想起學生時代做廣播體操的場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