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特殊的新春第一課硬核又暖心

特殊的新春第一課硬核又暖心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10 03:39:44

特殊的新春第一課硬核又暖心?● 校内資源多樣化,教育質量能提升,有針對性地提升教學内容和教師隊伍把該上的優質課程資源放在校内,課後負擔就減輕了校外作為補充教育,以查漏補缺為主,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特殊的新春第一課硬核又暖心?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特殊的新春第一課硬核又暖心(線上課程擠占春節假期)1

特殊的新春第一課硬核又暖心

● 校内資源多樣化,教育質量能提升,有針對性地提升教學内容和教師隊伍。把該上的優質課程資源放在校内,課後負擔就減輕了。校外作為補充教育,以查漏補缺為主

● 教育行業的基本規則是依據兒童的成長發展需要,去進行教學和開展評價,建立健全一個良性的評價體系,在這種良性評價體系裡,對學生的評價必然具有多樣性,不會像現在這樣過度集中和單一

周一全天英語課;周二、周四線上數學課;周三舞蹈課;周五線上英語課;周六上午繪畫課、下午視唱練耳。

這是4歲的北京女孩周周在一周内的課程安排。但這并非全部。

按照周周父母的計劃,2019年春暖花開後,要給周周安排一項運動,現在的備選是花滑課程。不過,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這堂運動課安排在哪天上。

“看到這樣的安排,很多人都會覺得對孩子來說,太殘忍了。但現實是,孩子因為熱愛而有了興趣,現在英語、數學、舞蹈這些課程都是她自己堅持要上的。”作為周周的媽媽,劉鳳楠并不認為女兒屬于“别人家的孩子”,而不給孩子減負是目前中産階層家庭中比較普遍的現象。

2019年春節假期,在海南過年的周周依舊沒有閑下來。當線下的課外班紛紛放假停課後,線上課程成為家長們的首選。從1月底到正月初十,周周有兩個線上短期強化班,就連大年初一和初四的上午,周周也有兩節線上英語課。

“線上課程的選擇性更多一些,更受家長們青睐。明顯感受到2018年下半年各類線上課程擴張得很快,我們現在擔心過快的擴張會影響教學質量。”劉鳳楠吐槽到,“如今,線下課程教得越來越簡單了,不好。”

不想搶跑更不願落單

家長培優心理在作祟

按照曾經的計劃,現在每周隻上四天課的周周,将在兩年後提前從幼兒園“畢業”,開始學前班生涯,之後直接進入小學。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安排,原因很簡單——“方便幼小銜接”。

對于這樣的幼兒園安排,劉鳳楠說她并非拍腦門決定,而是前輩們的經驗之談。

劉鳳楠的好朋友鄢紫的女兒在2018年上小學,也屬于幼兒園的提前“畢業生”。

談及提前“畢業”的原因,鄢紫說緣于和幼兒園老師的一次談話。

“當時,孩子上幼兒園大班的下半學期。老師對我們說,‘全班25個孩子,有9個已決定不來上大班了,這些孩子都去上學前班學習小學一年級課程’。”鄢紫說,“聽到這個情況時,我就開始糾結了。”

鄢紫告訴記者,她當時就打聽了附近孩子的學習情況,最差的也是在上小學一年級前在培訓機構上了兩個月的“暑期幼小銜接”。“但這是兩年前的情況,現在已經大不一樣了。所以,這個情況對我來說已經沒有參考性了,如今讓孩子參加‘幼小銜接’培訓班的風氣有愈演愈烈的感覺,我女兒她們班居然走了一半的孩子,這讓我始料未及。”鄢紫說,這樣的情況出現在很多公辦幼兒園。

2018年7月,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此後各地教育部門開展整頓工作,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内容,但一些家長的對策卻是讓孩子退園,參加各種各樣的“幼小銜接”培訓班。

不過,2019年年初,劉鳳楠改變了計劃,原因是目前有關部門對培訓機構的一系列整頓。

“我的一個朋友給孩子報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學前教育機構,一年費用将近4萬元,以前是上下午全部是文化課,中午有小床睡覺。整頓之後,變成上午兩個小時的文化課,下午就是玩,中午隻能趴在桌子上休息。”劉鳳楠說,有關部門的整頓讓培訓機構尤其是學前班越來越不穩定,“瞬息萬變,我們不能再全部寄托于未來的學前班,隻能細水長流”。

随着調查的深入,記者發現,與周周類似的情況非常普遍。

“我不想讓女兒‘搶跑’,但更不想‘落單’。”5歲北京女孩梓萱的媽媽告訴記者,幼兒園一放假,她就與相識的幾個家長一起報了名,“報了班之後我才發現,原來以為教孩子認識了100多個字已經很多了,沒想到與‘啟蒙班’的家長一交流,發現竟然有識字四五百個的孩子。這樣的‘學霸’娃娃都在‘啟蒙’,像女兒這樣的‘白紙’孩子必須得加油了。”

還有更拼的家長。3歲北京女孩芊芊從1歲就開始學習各種課程,從最初的唱歌、跳舞、做遊戲,到兩歲開始的右腦開發課程,直至現在的芭蕾、戲劇表演以及英語課程。

“唱歌、跳舞是為了讓孩子的性格開朗一些,右腦開發則是為今後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能力打基礎,芭蕾這樣的舞蹈課程則是現在幾乎所有小女孩的必修課,體态很重要。”對于另外兩門課程,芊芊的媽媽黃小玲提到的原因令記者瞠目,“很多小學現在都有英文戲劇表演,所以學英語是必須的,如果口語不流利,根本沒有機會上台演出,戲劇課則可以讓孩子在這方面更有信心。”

2019年,芊芊又将迎來三門新課程:乒乓球和繪畫、樂器。關于學什麼樂器,黃小玲打算先給芊芊做個測評以後再說,因為“現在的樂器不能學得太大衆化,小衆樂器更容易脫穎而出”。

接下來,還有擊劍、射擊、滑冰甚至橋牌等可能等待芊芊去嘗試。在黃小玲看來,要學就學“不一樣的,别随大流,因為現在孩子們都在學”。

不敢成為同學中異類

成績單仍是評判标準

看着因為上課而快被折騰得人仰馬翻的孩子和家人,疲于陪讀的黃小玲自嘲,自己已深陷家庭教育綜合焦慮症,“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

這樣的人仰馬翻并非隻出現在這個家庭。和芊芊在同一家遊泳中心學習的4歲男孩小凱,一周七天,隻有半天沒有課程安排,英語課就有兩種:一種偏重口語,一種偏重拼讀。

在采訪中,不少家長向記者無奈地表示,自己争先恐後地将孩子送到校外教育機構,并不是自己不近人情,實在是大環境使然,“赢在起跑線”的理念深入骨髓,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學業競争就不斷地被提前。

也正因如此,黃小玲有了這樣的反問:“當一個班的孩子大多數都去補習班,你怎麼敢做‘異類’,讓自己的孩子獨享‘快樂’”?這背後是中國家長的集體焦慮,即使質疑各種補習班的新聞層出不窮,家長們依然我行我素。

在采訪中,不少業内人士向記者表示,教育改革在不斷深化,教育資源在不斷均衡,過于焦慮的家長們需要好好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生不是短跑比賽,而是一場馬拉松,總想着赢在起跑線上、拼命地沖刺,效果就一定好嗎?讓孩子一直保持緊張的狀态真能得償所願嗎?畢竟我們要的不是一台學習機器,而是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 “雖然國家不斷改革考試制度,各地也都積極響應以确保人才選拔的綜合性,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一紙成績’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評判标準,特别是在升學考試的關鍵時候,還得拿分數說話。”北京市一家輔導機構的王老師告訴記者,“家長送學生上補習班是想讓孩子除了課堂學習之外,能比其他孩子多學一點,這樣才有機會在升學考試的激烈競争中脫穎而出。”

家長比拼教育資源

美好願景何時實現

在采訪過程中,一些家長對于整頓培訓機構,也保留了自己的看法:“真花錢了,還是希望課外班真教東西”“單純整改培訓機構,隻能讓精英家庭的娃越來越優秀,吃機構大鍋飯的娃有學習能力也吃不飽,長期‘營養不良’就落後了”……

“理論上,大家的期望值是一緻的。希望校内資源多樣化,教育質量能提升,有針對性地提升教學内容和教師隊伍。把該上的優質課程資源放在校内,課後負擔就減輕了。校外作為補充教育,以查漏補缺為主,提高發展還是應該回歸校内。”劉鳳楠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美好願景”。

“希望校内教育可以多元化、基礎化,以拓展視野和興趣為主,校外機構自由競争,家長自由選擇梯度和難度。這個其實也成了美好願望了。”劉鳳楠無奈地說,現在的風氣與家長的慣性焦慮有絕對關系。

這樣的觀點也得到了黃小玲的認同。“當一個人搶跑的時候,有一部分人在蠢蠢欲動;當一部分人下定決心也開始搶跑的時候,剩餘的絕大部分人都開始惶恐,于是争先恐後。搶跑的那一批人一看差距被縮小,于是更賣力。循環一旦産生,人們就開始不随意願而随大流。于是,就是現在這個局面了。”黃小玲說。

“如果各地學校的教育差異不大,焦慮會少很多,但教育資源不均衡,甚至某種程度上不透明,這就引起了部分家長對學校好壞的幻想,也不利于消除對名校的追逐熱,降低焦慮。”鄢紫說,孩子教育的主宰者雖然是家長,但這背後的焦慮也是來自于大環境,“别人家都在努力,我家小孩一不留神就會被抛得遠遠的”。

采訪結束後,劉鳳楠給記者發來這樣一條倘若不用考試和分數來衡量教學質量,又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所謂的“素質”嗎?在這個大環境下,壓力不僅在學生身上,同時也在每位父母的身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