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我國玉米畝産的最高記錄已經達到1517.11公斤,這個産量是我們農民朋友想不到的,也有很多農民朋友不會相信玉米畝産會有這麼高。這些都是事實,在新疆的生産建設兵團單産就達到了1517.11公斤。有的農民朋友心生詫異,為什麼我們在大田種植隻能達到這個産量的一半甚至更低,那是因為玉米的高産并不是一個單一的一個因素就能夠使玉米獲得畝産最高,得需要玉米高産品種以及水、肥和高效的栽培和管理等等這些密切的配合,才能把玉米高産的潛力發揮出來。
玉米播種以後,必須有足夠的水份才能使玉米種子膨脹發芽,需要吸收本身 絕對重量的50%,約為風幹重的35%的水份,如果水份不夠充足,則會延緩甚至不能發芽,或是勉強發芽 ,并且苗弱,同時相反如果水份過大,勢必造成土壤通氣不良 ,容易使種子産生其它一些意外情況,造成缺苗現象。播種的最佳土壤含水量應該保持在60%左右為好。
玉米的苗期植株較小,葉片少并且小,生長比較緩慢。蒸發水量較少,需水量少。但是根系生長速度較快,為促進根多、紮根深,這時水量不要超過田間持水量的60%,尤其是土壤表層的水份不宜過多,否則根系分布在上層土壤而不往下延伸,會減弱植株中、後期的抗旱能力以及抗倒能力。所以此時要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長和根系向土壤深層伸展,促進多生根和深紮根,有助于抗旱和抗倒伏。
從拔節到抽穗期間是玉米生長的旺盛時期莖葉增長速度加快,雌雄幼穗分化形成,進入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并進期,幹物質積累增加,各種生理活動增強,此時的需水量會更大。尤其在抽雄前10天左右,雄穗基本形成,雌穗進入分化,所以此時對水分的要求更高。如果此時水分供應不足,果穗就會生長緩慢變下以及果穗上的籽粒減少,造成減産。這個時候的幹旱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卡脖旱”,此時的幹旱會會影響雄穗的抽出和雌穗的吐絲,以及延緩授粉,嚴重時會造成花粉無活力。所以這時候的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的70%左右。
玉米開花以後是需水的臨界期,需水量達到最高峰,對水分反應也是比較敏感,如果這時造成田間缺水,又伴随高溫,不但會延遲雌穗的花絲伸出苞葉和雄穗的抽雄時間,甚至會造成花絲和雄穗不能出現,就算雄穗抽出,花粉的質量大多沒有活力,并且有活力的花粉壽命也會縮短,雄穗也會縮短散粉的時間,所以這個時期的土壤水分保持在70%-80%。
玉米授粉以後,在灌漿期間的需水量雖然有所減少,都是仍舊不能遇到幹旱,因為這個期間莖葉中的大量營養物質需要輸送轉運到果穗和籽粒中去,隻有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證這種生理活動的進行。此時土壤有充足的水分,對提高籽粒重和飽滿度有顯著的成效。到乳熟期以後,籽粒進入成熟期階段,生理活動會逐漸減弱,最後成熟收獲。
玉米因為植株高大,需水量特别多,而且生育期有多呈現在高溫的季節,所以更增加了玉米的耗水量。根據測定的結果表明,每生産1公斤玉米籽粒要耗水0.663立方,在玉米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候,一株玉米在一夜之間内要耗掉水分3公斤左右。在種植的農田玉米中,春玉米每畝一生耗水量約為300立方左右,而夏玉米約為250立方左右,耗水量有所差異,是由于玉米品種、玉米畝産量以及自然條件和栽培條件不同所産生。如果您有不同意見或不同建議,請在下方留言 ,如果您喜歡或想了解更多農村、農民事以及農業技術分享和農業新作物新品種,請您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