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生老病死與愛恨情仇,季節也是作曲家們十分熱衷的重要靈感來源。1842年,33歲的德國猶太裔作曲家、指揮家和鋼琴家雅各布·路德維希·菲利克斯·門德爾松·巴托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遵從普魯士國王的授意将柏林打造成德語國家藝術之都的雄心壯志遭到莫名阻力的時候,攜妻子第七次前往英國,并在蘇格蘭交響樂團的陪伴下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在這裡,他不但完成了驚豔世界的《仲夏夜之夢》,還創作了一首旋律優美卻又飽受争議的作品,作品号第62号第六首《春之歌》。
《春之歌Frühlingslied》
作為浪漫派的傑出人物,門德爾松對古典音樂史的貢獻頗豐。1829年,年輕的門德爾松力排衆議,策劃并組織了由管弦樂隊和158名來自柏林聲樂學院(Sing-Akademie zu Berlin)的學生組成的合唱團的演出,并親自執棒。這次演出讓塵封了近百年的巴赫《馬太受難曲》再次被奏響在柏林上空,并掀起了歐洲音樂界對巴赫的研究狂潮。
與此同時,一個嶄新的音樂體裁躍然于門德爾松的筆下,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無詞歌(Lieder ohne Worte)。無詞歌是一種特殊的音樂體裁,在浪漫時期,有無數的藝術歌曲(Lieder)被創作出來,包括我們所熟知的被傳唱至今的舒伯特《冬之旅》。
這些藝術歌曲往往由一位出色的聲樂歌唱家獨唱,同時配以樂器——絕大多數時候是鋼琴——伴奏。而無詞歌則是門德爾松靈機一動的嘗試,将伴奏與旋律融為一體,統一由鋼琴表達。因鋼琴的旋律表達無法添加歌詞——通常是因為鋼琴演奏者的歌唱水平不盡人意——而選擇的“無詞歌”這個名字确實十分貼切。
與其他鋼琴獨奏小品相比,無詞歌的旋律優美,形式清晰,十分受大衆的喜愛。門德爾松精心設計了無詞歌的難度,讓技術能力不那麼強的鋼琴演奏者也能很好地享受這些精緻的小品,這讓“無詞歌”這一對許多人來說十分陌生的名字快速流行了起來。
這首春之歌則是無詞歌的代表作。全曲旋律優美、和聲清晰,以最短的時間迅速刻在聽衆的腦中。中聲部伴奏模仿了豎琴,給人一種春風輕拂過花叢原野的柔和的感覺;高音的旋律如快樂的鳥兒放聲歌唱,盡情贊美着風和日麗春暖花開的美好。
卻不想,一位不速之客——中部出現的小調,如一片烏雲出現在上空,旋律鳥兒難以察覺地縮了縮身子,卻依然在空中盤旋。
是啊,這可是春天,怎麼能讓區區一片烏雲影響我快樂的心情呢。
而後下起了稀稀落落的小雨,鳥兒躲回樹梢,與樹枝、風雨共同奏響了嘩啦啦的三重奏。
雨過天晴,快樂的鳥兒又展翅飛翔。看這溫暖的春風,看這雨後的水珠,看這鮮豔的花朵!
整曲在A大調的分解和弦中,伴随着大好的春光,在鳥兒的盤旋中落幕。跟随着鳥兒的目光,兩百年後的我們成功領略了十九世紀英格蘭春天的美好。
一年後,門德爾松動身前往萊比錫,協助舒曼成立了萊比錫音樂學院——這也是德國第一所正式的音樂院校。直到今天,這所擁有178年曆史的高等音樂院校還在為德國乃至全世界輸送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音樂人才。正如這所院校,在今天,春之歌正在世界各個角落,被無數音樂愛好者和鋼琴演奏者們一次又一次地奏響。
文:墨噗
|想進一步了解“寶藏”樂鄰?
下載樂鄰APP!“解鎖”更多互動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