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包括什麼?十三陵”是明代13個皇帝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城北約40多千米的軍都山南麓,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十三陵包括什麼?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十三陵”是明代13個皇帝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城北約40多千米的軍都山南麓。
自公元1368年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到1644年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吊死在北京景山上,曆時277年之久,前後共有16位皇帝。他們之中:明太祖朱元璋葬于南京鐘山,稱“孝陵”;明惠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沒有建陵;明代宗朱祁钰遭害别葬。其餘13位皇帝都葬在軍都山南麓的天壽山下,通稱十三陵。
這13位皇帝和他們的陵墓名稱為:十三陵
明成祖朱棣,長陵;明仁宗朱高熾,獻陵;明宣宗朱瞻基,景陵;明英宗朱祁鎮,裕陵;明憲宗朱見深,茂陵;明孝宗朱祜樘,泰陵;明武宗朱厚照,康陵;明世宗朱厚熄,永陵;明穆宗朱載厘,昭陵;明神宗朱翊鈞,定陵;明光宗朱常洛,慶陵;明熹宗朱由校,德陵;明思宗朱由檢,思陵。
這13座陵墓中最早修建的是長陵,始于明永樂七年;到明朝滅亡的崇祯十七年,十三陵的營建工程曆時230多年,陵區面積達40餘平方千米。群山環繞之中,那紅牆黃瓦、金碧輝煌的陵墓下面,埋葬着13位皇帝、23位皇後以及貴妃和殉葬宮人等,是中國最大的皇帝陵墓群。
十三陵的地勢十分優越:群山環抱,林木青翠,北面天壽山主峰巍然雄峙,有如天然屏障;東邊蟒山逶迤,西邊虎峪山聳立,猶似龍盤虎踞,輔弼左右;南面山丘矮小,中間一塊平地,“北依山勢,南控平原”,寬暢通達;加上幾條山溪交彙于平原中部後曲折東去,是所謂“山川大聚”、“水抱山繞”的優良地理環境。明成祖朱棣親臨此地察看後極為滿意,下令在此修建他自己的墳墓陵園。
十三陵的地面建築包括13個陵墓和一個神道。神道是一條7千米長的大路,也叫“神路”。神道的起點是一座巍峨高大的石牌坊,寬約29米,高14米,全部用漢白玉石料建成,表面飾以雲龍、卧獸,雕刻精細,圖案優美,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大的一座仿木結構建築的石雕藝術品。石牌坊是整個陵區的起點,具有紀念意義和鮮明的标志作用。
石牌坊以北是大紅門,這是陵區的正門。門兩旁各有石碑一座,上刻“官員人等在此下馬”。大紅門再北,過“大明長陵神功聖德碑”亭,就是1000米長的陵道。陵道兩側排列着18對石像生。其中12對為石獸,石人6對。這些石像都是用整塊的巨石雕刻而成,兩兩相對,栩栩如生,造型雄偉壯觀,有的連基座重達數十噸。它們都“誕生”于明宣德十年,算起來已是560歲“高壽”,一直忠實地守衛着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家陵寝。
走完陵道,就到了“棂星門”,也稱“龍鳳門”。皇帝死了,稱為“殡天”,遺體進了這座門,就算是上天了,故又稱之為“天門”。過了棂星門往北,就是十三陵中修建最早、規模最大的長陵了。
長陵為十三陵之首,居正中位置,其餘12陵均在其兩側排列開來。長陵的地面建築形制為前方後圓,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其建築特點之一,是棱恩門、棱恩殿、明樓和寶頂等主要建築設計建造在一條中軸線上,附屬建築對稱地建于兩旁。
長陵的棱恩殿是十三陵中唯一保存完好的。此殿建成于1427年,比故宮重建的太和殿還早200多年,也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好的楠木大殿。棱恩殿建在3米高的三層漢白玉台基上,每層都有雕制精美的雲龍望柱和欄杆,台階中間專供皇帝走的“禦路”上刻有雙龍浮雕。此殿的規模是參照故宮太和殿的樣子而建,面闊有九間,進深五間,重檐庑殿頂,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最令人驚歎的是殿内60根柱子,全部用整根的金絲楠木做成。中央4根高達14米多,直徑117米,要3個人合抱才能圍過來。梁柱都不用油漆彩面,以顯示楠木本色,故通常習稱“楠木殿”。
棱恩殿又名享殿,是進行祭祀活動的殿堂,原設有雕龍大龛,供奉着成祖和徐皇後的牌位。明代每年的三大祭、四小祭,都在殿内舉行。明中葉以後,改為春、秋兩祭,是陵祭中等級最高、禮儀最為隆重的一種。
棱恩殿後面高聳着明樓,樓建在高15米,形似小城堡的方城上。樓四面開門,當中豎立大石碑,碑上刻“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9個大字。明樓是全陵的制高點,登樓眺望,遠近的山川田野與陵墓諸建築,盡收眼底,景色優美。
明樓再後就是寶頂,這是一個隆起的大黃土堆,上面已長滿了樹木,周圍有1000米的圍牆。寶頂底下就是安葬朱棣及其皇後的地宮。
其餘12陵地面建築的布局,基本上是仿長陵而建,大緻相同,隻是規模大小不一。一般說來,凡皇帝在位時間長的,規模較大;在位時間短或由後任皇帝建的,規模較小。最簡陋的是亡國之君崇祯的思陵——它本是為田貴妃建的墓。
十三陵的地面建築大多已非原建,但地下建築仍無損壞。考古工作者于1956年5月開始對十三陵中定陵的地宮進行了科學發掘,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揭開了“地下宮殿”之謎。
定陵是明朝第13個皇帝神宗朱翊鈞的陵墓。朱翊鈞10歲登上帝位,做了42年的皇帝。他21歲時就開始為自己建造陵墓,曆時6年,花費白銀800萬兩。施工期間,朱翊鈞曾6次去工地視察。完工後,他還帶着一批後、妃、侍從到地宮裡大擺宴席,開懷暢飲,得意非凡。
定陵地下宮殿距地面27米,總面積1195平方米,由5個高大寬敞的殿堂聯接組成,全部采用筒形石拱結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無梁殿,也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皇陵懸宮建築。前殿和中殿聯接成一個長方形的通道,長58米,寬6米,高72米。中殿兩側是各長26米的左右配殿。後殿是地宮的主要部分,也是最大的殿,高95米,長301米,寬91米。後殿裡漢白玉砌成的棺床上有3口棺材——朱翊鈞和孝端、孝靖皇後。兩旁26隻紅漆木箱裡裝滿了殉葬物品:有金、銀、玉、瓷、漆器和織錦、龍袍、衣物等3000多件,珠光寶氣,富麗堂皇,都是稀世珍品。其中最珍貴的是金絲編成的金冠和鳳冠,一頂鳳冠上竟鑲有100多塊寶石和5000餘顆珍珠,制作極為精細,司說是舉世無雙的國寶。
定陵地宮自建成至今,曆時400多年,仍完整如初,沒有一塊石頭松動,當年建築技藝的高超,由此可見一斑。
1961年,十三陵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又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今天的十三陵,以它宏偉的氣勢、豪華的建築、珍稀的文物和優美的景色,吸引着中外遊客,是一處令人向往的旅遊勝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