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特約評論員 塗格
疫情發生兩年多來,由于線下消費場景受限,電子商務和平台經濟迅速補位,為保障社會經濟的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中國電商産業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杭州近日發布的《關于促進杭州市新電商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引發各方關注。
意見提出,對招引的新電商企業,每年按其實際投資額的20%給予資助,最長不超過3年,累計不超過500萬元;對本地年實際交易額在100億元以上的電商平台,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符合條件的新電商園區(基地),按其實際投資額的20%,給予最高500萬元的一次性資助。
近兩年,随着其他城市電商産業的崛起,杭州“電商之都”的地位也面臨挑戰。此次杭州首次出台新電商促進政策,也是意圖在電商新賽道上維持領先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一屆全球新電商博覽會将于6月29日至7月1日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召開。這些真金白銀的獎勵和資助,也是一種預熱。
問世20多年,電商已成為中國經濟的生力軍
當前,各地正在全力穩經濟、保就業。這其中,電商能發揮哪些積極作用?這個一度曾引發“虛拟經濟”争論的行業,又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着中國城市的吸引力和競争力?
不妨先從頭說起。
中國的電子商務産業起步于1997年。當時以IBM為首的一些國外IT企業,率先把電子商務的概念引入中國,激發了不少創業者的興趣。他們相繼注冊成立了8848、阿裡巴巴、易趣、當當等電子商務網站,成為最早的一批電商服務平台。
然而,由于這一時期我國的信息化發展水平較低,社會大衆對于電子商務缺乏了解,仍習慣于到實體店購物,所以電商網站的發展步履維艱。加之不久以後互聯網泡沫的破裂,中國的電商産業一度跌入冰河時期,直到2003年才迎來轉機。
非典肺炎疫情的發生,使得很多出不了門的人轉而嘗試網上購物,由此掀起了一波電商熱潮。後來支撐電子商務産業發展的一些基礎設施和政策法規,也在這一時期陸續誕生。
比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幹意見》、《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等接連落地,從政策層面為電子商務發展指明了方向。一些平台也解決了網購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等問題,徹底激發了大衆的網購熱情,電商産業就此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黃金年代。
2021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已經達到13.1萬億元,較上年增長了14.1%,更是十年前的整整9倍。而根據《“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到2025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還将達到46萬億元,網上零售額預期目标為17萬億元,跨境電商交易額有望實現2.5萬億元。
可以說,電子商務在中國這20多年的發展,不僅改變了國民的購物消費習慣,催生了618、雙十一等購物狂歡節,也促進了國内産業結構的調整,帶動了快遞業務量、非銀網絡支付交易金額的飛速增長。
甚至,就連全國的區域城市格局,也因為電子商務産業發生了重大改變。一些城市依托電商的發展實現了崛起,杭州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
杭州激起漣漪,百花齊放的電商城市格局
在成為“電商之都”以前,杭州留給外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座夢想成為“東方日内瓦”的美麗旅遊城市。
而說起杭州的産業,80年代以前,多還是杭鋼、杭氧、杭絲聯等傳統工廠的天下。改革開放以後,雖然崛起了萬向、傳化、娃哈哈、農夫山泉等一批知名民企,但因為行業所限,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并不大。
1999年,杭州誕生了一家名字聽起來有些怪異的公司:阿裡巴巴。到2008年時,杭州的電子商務企業已近200家。也是在那一年,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授予杭州“中國電子商務之都”稱号。
杭州在電子商務上的成功,在全國激起了巨大的漣漪效應。
2011年11月16日,國家發改委在深圳召開“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國家物聯網雲計算試點示範、國家創新能力建設”授牌表彰大會。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21個城市(後增加到23個)被授予“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牌匾。
此後的2014年、2017年,國家發改委聯合相關部門又評選出了第二、第三批名單,另外47個城市入圍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
經過這十多年的培育發展,如今電子商務在中國已經呈現百花齊放的格局。不僅北上廣深電商産業規模龐大,廣大中西部地區的電子商務也蓬勃發展。
2009年12月,第三屆網貨交易會在成都召開,标志着2300億網貨内銷市場與中西部對接的管道被打通,電商産業開始從發達城市向中西部地區延伸。到2021年,成都的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已經達到2.45萬億,網絡零售額近5000億元,在全國排名第6。
同時,電商産業也逐步向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下沉。根據“2022年度縣市電商競争力百佳樣本”榜單,義烏、石獅、常熟等縣市的電商産業規模已不輸大城市,而農産品電商更是成為普甯、和林格爾等地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這種擴散、下沉的産業現象,也促使杭州不得不去反思和改進。
在杭州市人民政府網站,一則對上述《意見》的政策解讀文章提到,“經過20多年的發展,杭州電商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不容忽視的是,與兄弟城市相比,近年來杭州網零增幅逐年下滑,在内容電商、生鮮電商、興趣電商等電商新賽道後繼乏力,新興企業成長匮乏等問題初見端倪。”
的确,與傳統電商相比,新電商從功能型消費轉向了體驗式消費;從以産品為中心變成了以用戶為中心;從單一場景精華到多場景融合。這些新特點,都需要杭州電商産業有新的布局和規劃。
新電商時代來了,還要争什麼實體和虛拟?
最近這些年,輿論場上出現一股奇怪言論,覺得凡是跟互聯網沾邊的就是虛拟經濟,就加以貶斥。比如電商社區團購,明明降低了人們買菜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卻被一些人指責為搶了菜販的飯碗。似乎隻有堅持實體制造業,也是城市發展的正道,這顯然是對電子商務的極大曲解。
正如即将舉行的2022第十一屆(杭州)全球新電商博覽會介紹的,大會緻力于幫助傳統企業轉型線上電商新渠道,鼓勵企業充分利用直播帶貨 社群/社群團購,圍繞新電商、新直播、新渠道為主題,推動直播電商 社區團購闊步前行、健康發展。
事實上,随着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速發展,電子商務不僅新業态、新模式層出不窮,而且正在加速線上線下、産業鍊上下遊以及國内外市場的融合發展,助力傳統零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農業數字化的加速推進。
以往,每到收獲季節,媒體上總會看到某地豐産不豐收,呼籲大家踴躍購買的報道。現在,借助農村電商平台,暢通了工業品下鄉、農産品進城渠道,很少再聽到農産品滞銷的消息了。
而作為消費者,通過電商平台,我們也可以比過往更加便捷、廉價地購買到海南的芒果、新疆的哈密瓜甚至美國的車厘子,從而極大地豐富了國人的餐桌。
十三五期間,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增長了5.1倍,2020年達1.79萬億元。同樣的,在制造業領域,電子商務也正在以數據為紐帶,加快與制造業融合創新,推動智能制造的發展。
所以,簡單地以“虛拟經濟”還是“實體經濟”來定義電子商務,是不準确的。随着線上線下的融合,已經沒有了所謂虛拟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對立,有的隻是電子商務産業發展得好還是不好的區别。
站在便利民衆生活、創造就業崗位的角度,電子商務越發達、産業鍊越完善的城市,才能越具有吸引力和競争力,而不是反過來。
在這一點上,杭州起步早,但想要在新電商時代保持持續領先的身位,顯然還需要不斷突破。
所謂不進則退,這兩年,抖音、快手、小紅書等新電商平台紛紛崛起,而内容電商、生鮮電商、興趣電商等新電商業态,也方興未艾,這些都挑戰着傳統電商的江湖地位,促使杭州這樣的“電商之城”去積極适應和改變。
海報設計 白浪
責任編輯:王磊 圖片編輯:李晶昀
校對:張亮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