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自古以來都是頑疾,各朝各代皆是如此,到了清代,更是明目張膽,賣官鬻爵屢見不鮮,于是,有錢的土豪劣紳也可以靠通過捐錢撈取一官半職。而此類人上任當官,就會拼命盤剝百姓,搜刮民脂民膏。
話說清朝同治年間,有一個貪官名叫柳儒卿,此人便是靠賄賂和捐錢當上縣令的。平日裡啥正事都不幹,隻知道魚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私下裡,當地老百姓便給他取了個外号,叫“柳剝皮”。
柳剝皮本來就不學無術,卻偏偏又愛附庸風雅,喜歡出頭露面,而且頗為享受被人追捧的感覺。話說這一年,縣裡舉辦燈會,廣征燈謎,柳縣令就想,我身為父母官,這得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展示展示自己。可他一不會猜燈謎,二更不是出燈謎。思來想去,就想起而來一個辦法,那就是找個槍手代寫,然後就說是自己出的燈謎,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出個好燈謎豈不人人稱贊?于是,立刻令人尋找燈謎高手來為他出一副燈謎。
很快,縣裡最有名的制燈謎高手找到了。而這個人對于平素縣令的為人早有耳聞,本來想拒絕,突然想,何不借此機會,羞辱縣令一番?讓不學無術之徒也收斂收斂。于是,他不再推辭,大手一揮,寫下了一副燈謎:
本非正人,裝作雷公模形,缺少三分面目;
掼開私卯,會打銀子主意,絕無一點良心。
在燈聯的末尾寫道:各打一字。
柳剝皮湊上來一看,這字寫得是真漂亮,剛勁有力。雖然沒讀懂燈謎,又不好意思問,以為這是一個非常高深的謎聯,裝作看懂了,連聲叫好。并讓人把這副燈謎貼在大紅燈籠上。
晚上逛燈會的人很多,許多人路過衙門,會猜燈謎的人自然也不少。一位老者路過,停留了片刻,便捋着胡須哈哈大笑,連聲說有意思,有意思。旁邊的人便問是何意思。老者便做了解釋:
先看燈謎的上聯,“非正人”指的就是“ 亻”,“裝作雷公模形,卻少三分面目”很顯然說的是“需”字,因為需和雷形狀接近,“面“去掉三橫不就是”而“字嗎?這樣合起來,上聯的謎底就是”儒“字。
再看下聯,“掼開私卯”是說把”卯“字分在兩邊,“會打銀子主意”,就是把“銀”字左邊的“钅”偷走,“良”字“絕無一點”就是把“良”字去掉,顯然都指一個字“艮”,這樣一組合,下聯說的就是“卿”字。上下聯不就是縣令“柳剝皮”柳儒卿的名字嗎?這樣結合謎面,就是罵縣令柳剝皮沒有一點良心,隻會剝削老百姓。從而為老百姓出了一口惡氣。
聽了老者的解答,圍觀的人都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于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整個縣城的人都知道了,大家都覺得太解氣了。就這樣,這個故事就這麼流傳了下來。附庸風雅的縣令本想炫耀一把,沒想到被人當猴子耍了一把。這個故事,适用于那些愛慕虛榮的人。
作者:陌上榆
END.
更多精彩内容,請點擊右上角“聊史補丁”關注閱讀。看完記得點贊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