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終于迎來了大結局!
熱度空前高漲,引發了觀衆熱議,收視位居東方衛視、浙江衛視的收視第一。
這部由魯迅文學獎得主滕肖瀾同名小說改編,《心居》憑借飽滿立體的人物與共鳴強烈的劇情,自開播以來始終牽動觀衆的心弦。
大結局的劇情,依然圍繞馮曉琴和顧清俞兩人展開。
或許,原著的結局太過殘酷,所以劇版對一些主要人物的結局進行了改編。
但是,導演滕華濤并未給出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而是将鏡頭對準了角色的得與失,表達了“家”這個唯一不變的重心。
正因為如此,電視劇《心居》留下了不少遺憾。
而且相比原著,很多角色該有的戲份,也進行了一定的删改。
等到大結局,也是時候該解開了。
第一大遺憾:展翔的愛情沒有得到圓滿
當顧清俞離婚後,追求她十年的展翔,終于站在了夢寐以求的男朋友的位置上。
這一刻,我相信很多觀衆内心充滿了期待。
畢竟,“好男人”展翔終于轉正成功。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大結局卻是顧清俞和展翔和平分手。
原本,展翔準備向顧清俞求婚,就連戒指都準備好了。
結果,顧清俞率先提出分手,盡管沒有直說,但是展翔已經明白了她的心思。
後來,在和顧清俞分開後,展翔也沒和馮曉琴在一起。
這裡的劇情,跟原著一樣。
但是,在細節上略有不同。
在原著中,是展翔主動放棄追求顧清俞。
因為他明白,這段感情不會有結果,而且顧清俞從來沒有真正愛過他。
第二大遺憾:馮曉琴的心,依然沒有得到心心念念的“居所”。
抛開馮曉琴人設不談,全劇最遺憾的人,應該是馮曉琴。
盡管劇中的大結局,顧清俞借錢給馮曉琴買房子,讓她在上海有了房子,并且兩個女人的心結終于徹底解開。
但是,她真正的願望卻沒有得到圓滿。
首先,她沒有照顧好妹妹馮茜茜。
雖然馮曉琴勸了馮茜茜很多次,讓她不要去找顧昕,但是她偏偏不聽。
最後,顧昕自食其果入獄,馮茜茜隻好落魄地離開上海。
其次,是她和展翔的愛情無果而終。
馮曉琴對展翔有好感,而且還打算向這個好男人表白。
而展翔對馮曉琴那是真的好,馮曉琴也能感受到。
盡管她靠自己的努力,在上海站穩了腳跟,有了屬于自己的房子,還有屬于自己的事業,但是她的心卻居無定所。
《心居》的大結局,展翔跟顧清俞分了手,但是卻沒向她表白,隻是送了養老院百分之十的股份給她。
這是她最大的遺憾!
第三大遺憾:顧清俞和施源沒有複合。
顧清俞和施源從小就是青梅竹馬,隻可惜後來家道中落,導緻兩人分開了一段時間。
中年後,兩人機緣巧合相遇,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其實,看到這裡,這樣的愛情無疑讓很多觀衆心向神往。
然而,現實的差距,讓兩人的婚姻最終走到了盡頭。
盡管,後來施源獲得了一筆遺産,改寫了他的命運,但是兩人的隔閡,卻永遠無法解開。
在《心居》中,兩人的結局跟原著一樣,到最後顧清俞和施源都沒有複合。
針對這一劇情設定,編劇曾透露,自己之所以不讓兩人的愛情得到圓滿,是因為有些時候,生活本身就不是那麼完美。
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光有愛是不夠的,還要在身份上對等,物質上充裕,情感上互相慰藉。
于是兩人的離開,無疑是清醒後的結果。
對于觀衆來說,或許是一大遺憾,但是對于兩人來說,卻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其實,《心居》整個故事看下來,一個個角色都是那麼真實。
無論是借錢買房的馮曉琴,還是逃避現實出軌的顧昕,又或者是為體面而不惜走捷徑的馮茜茜.....
将《心居》中每個人物串聯起來,就是生活最原始的面貌。
而《心居》大結局的落腳點,依然是對“心居”的集中诠釋。
馮曉琴的“心居”是放下對房子的苦苦追求,坦然接受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這座城市的接納和尊重;
顧清俞的“心居”是認清自己在感情方面的短闆,卸下堅強的僞裝,重新接納最真實的自己。
盡管每個人的理想都有所不同,但是心靈的歸宿卻殊途同歸,那就是家永遠是心靈的港灣。
所以,當劇集接近尾聲時,顧家的人又坐在了一起,吃起了團圓飯。
雖然他們之中的每個人,對生活都有不少遺憾,但是卻最終得到了意料之外的收獲。
那便是家和人之間,永遠無法剪斷的親情。
總的來說,家對于每一個中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蝸居》到《心居》,這13年間,導演滕華濤始終在講述同一個故事。
不管發生多大的事,隻要有家在就會有希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