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準備入坑機械鍵盤,不得不面臨一個十分糾結的問題:要不要選擇全尺寸配列?
簡單來說,全尺寸鍵盤默認有104個鍵位,外設廠商為了減少一部分的成本,或者說想有獨特的設計風格,會“砍”掉一些不常用的按鍵。比如最右邊的數字鍵區域,于是就産生了很多87鍵、84鍵,甚至隻有61鍵的鍵盤。
你可能要問,鍵盤都“缺斤少兩”了,還有人買嗎?實際情況是仍有很多人願意選擇非全尺寸鍵盤,原因也很簡單,很多鍵位是真的用不上,一年也用不上幾次。
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鍵盤鍵位設計的由來了。
初代鍵位布局的發展
最早的鍵盤設計發明者,也就是打字機之父——克裡斯托夫·拉森·肖爾斯,在打字機的鍵位排列上,隻有26個英文詞加符号的排列。後來經過不斷地優化,加入了上面一排數字鍵以及其它一些功能按鍵。
随着現代PC電腦鼻祖IBM的誕生,奠定了初代101鍵布局的設計,包含了主鍵區、功能鍵區、編輯鍵區和數字小鍵盤一應俱全,在我們童年玩的小霸王學習機上也是采用這種鍵位。
最後在Windows系統的全面普及下,IBM在101鍵布局基礎上增加了左右Windows鍵和一個右鍵快捷菜單鍵,至此104鍵标準定型。
當代外設廠商做出的改變
不過這也不代表104鍵是最好的答案,在Windows 95操作系統之前,很多電腦用戶,還在使用DOS、Linux、Unix等命令行操作系統,鼠标很少用上。
在Windows系統圖形化的操作占比變大之後,人機操作開始出現了本質性的改變,鼠标的作用開始變大。用戶在使用電腦時,很多都是左手鍵盤、右手鼠标來進行操作,鼠标與鍵盤之間的距離太小,隻要向左移動速度略快,鼠标就會和鍵盤來個激烈“擁吻”。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偶爾來這麼一次并無影響,在操作較為頻繁的遊戲用戶上就十分常見了,有一些職業選手甚至養成了“斜放鍵盤”的習慣,可見104鍵位的鍵盤對于用戶的局限性有多大。
其實隻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标準的104鍵位布局中,編輯鍵與數字鍵部分功能完全重複。也就意味着隻要将現有的數字鍵區重新排列,去掉一些用戶不常用的按鍵,就可以為右手鼠标留出更多活動空間,這也是一些外設廠商推出的84、87鍵配列的關鍵原因。
如今的鍵盤設計不僅在布局上更為合理,鍵盤的外觀也會更為吸睛,鍵帽的設計更為舒适,用以提升鍵盤整體的品質。
在功能操作上也做了許多優化,針對不同用戶有不同的軸體,不同材質的鍵帽,舒适感也在大大提升。
(綠聯KU101鍵盤)
鍵盤配列選擇
回到我們最初的話題,其實想選到一款适合自己的鍵盤并不難。
如果你實在接受不了非全尺寸鍵盤,就選104配列的全尺寸鍵盤;如果你是重度遊戲愛好者,建議選擇84、87鍵位的中尺寸鍵盤;如果你是追求輕便、便攜辦公的用戶,可以選擇61配列的小尺寸鍵盤。
最後說句,不要輕易入機械鍵盤的坑,用了一圈後你會發現,體驗感這玩意永遠沒有滿足的,簡簡單單才是真,薄膜鍵盤yyds!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