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好的同學可以試試下面幾道題。
分析: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彈簧測力計中的彈簧肯定會發生形變,所以彈簧測力計一定有示數;
我們通常所說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由作用在挂鈎上的拉力大小決定的.
解: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時候都是在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态下的,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态是一種平衡狀态,受到的就一定是平衡力;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挂鈎上受到的力,題中彈簧測力計的挂鈎上受到了4N的力,所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4N。
故選:C。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彈簧測力計是我們研究各種力學實驗時都要用到的,是我們研究力學的基礎,需要掌握.
分析:彈力是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時,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産生的力;彈簧受到的彈力與其伸長量(彈簧實際長度與原長之間的差值)成正比。
解:彈簧受到的拉力與其伸長量(彈簧實際長度與原長之間的差值)成正比;而圖甲和丙都是使彈簧伸長的,圖乙和圖丁都是讓彈簧壓縮的;
在圖甲中,力F通過彈簧傳遞給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牆對彈簧施加的力等于F,和圖丙中的效果相同,所以圖甲和圖丙的作用力相同,故伸長的長度相同;圖乙和圖丁上的作用力相同,故壓縮的長度相同,故有L乙=L丁<L甲=L丙;故ACD錯誤,B正确;
故選:B。
點評:彈簧的伸長量取決于作用在彈簧上的力的大小,作用在挂鈎上的力都是F,則伸長量相同,注意判斷彈簧是伸長的還是壓縮的。
分析:彈簧測力計在靜止下使用,此時彈簧受到的力為平衡力,彈簧測力計指針指示的示數為這個力的大小,考慮彈簧測力計外殼重.分析出甲、乙、兩彈簧挂鈎的受力情況,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解:A、甲彈簧受力為0.5+1N=1.5N,乙彈簧受力為物體的重力1.5N,故A錯誤。
B、由A分析知,B錯誤。
C、由A分析知,C正确。
D、由A分析知,D錯誤。
故選:C。
點評:分析甲彈簧受力時,将乙彈簧和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分析乙彈簧受力時,可以将甲彈簧看做繩子或細杆,分析好彈簧下端所受的拉力即是示數
分析:彈簧測力計使用時,總是處于靜止狀态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态,此時彈簧測力計處于平衡狀态,受到的就是一對平衡力,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可以分别以其中一個彈簧測力計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某一個力的大小。
解答:解:
以左側彈簧測力計為研究對象,測力計處于平衡狀态,受到一對大小為5N的平衡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某一個力的大小,等于5N。
同理以右側彈簧測力計為研究對象,測力計處于平衡狀态,受到一對大小為5N的平衡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某一個力的大小,測力計的示數仍為5N。
故答案為:5。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彈簧測力計的理解和使用,難度不大,但容易出錯。
分析:在彈性限度内,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所以要解答此是,需要先求出一根彈簧伸長1cm需要施加的力,然後乘以彈簧的伸長量及彈簧的根數,就可以得出最終所需的拉力大小。
解答:解:把一根彈簧拉長5cm需要15N的力,所以一根彈簧伸長量1cm需要施加的力等于 15N÷5cm=3N/cm,
将那三根并接的彈簧同時拉長10cm需要施加的力為:F=3N/cm×10cm×3=90N。
故選:C。
點評:此題考查了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以及在計算中的應用,屬于一道中檔題,正确理解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的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歡迎讨論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