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春日放風筝的詩詞?每年早春二月和清明前後,天空一碧如洗,東風拂煦,空氣清新地上花紅柳綠,綠草如茵,到處莺歌燕舞,正是人們踏青春遊和放飛風筝的好時候,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描寫春日放風筝的詩詞?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每年早春二月和清明前後,天空一碧如洗,東風拂煦,空氣清新。地上花紅柳綠,綠草如茵,到處莺歌燕舞,正是人們踏青春遊和放飛風筝的好時候。
放飛風筝是一項高雅的活動,它既是文化娛樂活動,也是體力健身鍛煉。同時風筝的制作和放飛,都有一定的技巧,考驗的是一個人動腦動手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放飛風筝有益于身心健康。人們在野外草地上目視高空中的風筝,随着風筝奔跑,這樣可以放松心情,緩解壓力,減輕眼睛疲勞。人們呼吸到野外清新的空氣,心情也會更舒暢愉悅。
放風筝在我國古代就很流行。最早風筝是木頭做的,也叫做木鸢,後來紙質的又叫做紙鸢。早期風筝用于測量和傳遞書信,到了唐代才演化成了一項文化娛樂活動。
文人墨客最喜愛風筝,他們把風筝制作成各種造型,在風筝上安置竹笛和絲帶,有的還題上詩詞和書畫。《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就酷愛字畫和風筝,他窮困潦倒的時候甚至還用書畫和風筝來維持生計。
曆朝曆代的詩人中有很多都喜好風筝。他們制作風筝,放飛風筝,吟詠風筝,也為風筝寫下了不少的詩文作品。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組有關放風筝的詩歌。
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鸢。
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将兒輩上青天。
這是明朝詩人徐渭的題畫詩《風鸢圖》。前兩句是寫天真活潑的孩子們聚精會神,在用柳條和棉線等材料制作風筝。後兩句寫孩子們放飛風筝的喜悅神情。同時用春風送飛風筝,來象征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
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别離。
這首《風筝》詩是曹雪芹小說《紅樓夢》中的一個謎語。清明節前後天空上飄蕩着風筝,引得孩子們仰面觀看。但是風筝線一斷,風筝就要遠走高飛。這裡實際上是隐喻賈探春遠嫁異鄉的悲劇命運。
文辭苦思徒妨睡,官職虛名不療饑。
垂老始知安樂法,紙鸢竹馬伴兒嬉。
陸遊的這首《村居書事》是寫自己老年的生活感受。寫詩做文章動腦筋會影響睡覺休息,做官隻是名聲好聽。人老了要知道安閑自在,和孩子們放風筝騎竹馬,一起遊玩嬉戲,享受童年的快樂。
軟紅無數落成泥,庭前催春綠漸齊。
窗外忽傳鹦鹉語,風筝吹落屋檐西。
清代女詩人陳長生的《春日信筆》寫的是斷線風筝。庭院裡已經是落花滿地,樹枝上的葉子也一片碧綠。窗外不斷傳來鹦鹉的叫聲,詩人朝外一看,原來是一隻斷線風筝挂在了屋檐上。
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是寫孩子們的快樂生活。陰曆二月還是早春的氣候,但湖岸的楊柳已經是如煙似霧了。孩子們剛放學,來不及放下書包,就急忙趁着這東風放起風筝來。
春寒料峭乍晴時,睡起紗窗日影移。
何處風筝吹斷線?吹來落在杏花枝。
清代女詩人駱绮蘭的《春閨》,也是寫的斷線風筝。因為遇上了一場倒春寒,閨中女子睡了一個懶覺,起床時太陽已經升得老高了。是誰家的風筝斷了線,落下來挂在這邊的杏花樹枝上。
百尺東風舞紙鸢,無端聲到别離邊。
人生自是無根蒂,卻被功名一線牽。
明代詩人張弼的作品《詠紙鸢送陸文質之京》,是一首送别詩。詩人借風筝飛向遠方表達對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時聯系到社會生活,人們之所以到處漂泊,就是因為有名利這根風筝線拉扯着。
上面古人這些吟詠風筝的詩歌,或表達春天的風光,或表現高雅的情趣,或書寫童年的快樂,或流露出閨中寂寞,或感慨人生艱難與離愁别恨。當然放飛風筝也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這個内容自然也是包含其中。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