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位于伊犁林則徐紀念館中的林則徐雕像
近年來,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四師檢察機關一直以“兵團精神”為指引,以“民族英雄”林則徐流放邊疆的廉潔事迹為尊崇,結合本地實際,打造了四師檢察機關的院史陳列室、廉政文化牆、預防職務犯罪廳。我們一是發揮院史陳列室的育人功能,弘揚“兵”的精神。鼓勵幹警在繼承和發揚中不斷創新,服務當地,在屯墾戍邊中實現自我價值。二是發揮廉政文化牆的潛移默化作用,從我做起,不踩紅線、不越雷池,樹立檢察機關的良好形象。三是發揮預防職務犯罪廳的法治教育作用。通過組織參觀活動,提升社會各界對四師檢察機關工作的全面認識。
在祖國西域伊犁河曆史的長河中,有一個人他永遠不會被這裡的人們所忘記,有一段傳奇也會永遠镌刻在伊犁各族人民的心中,他就是民族英雄林則徐和他被流放邊疆的那些故事。
“伊犁林則徐紀念館”坐落在新疆自治區伊犁伊甯市,占地面積1萬餘平方米。因為伊犁是林則徐曾經被流放邊疆的地方,更是他墾荒勘田興修水利鞏固新疆邊防的地方,是他關心百姓疾苦,團結各族人民,為新疆作出卓越貢獻的地方。在這裡充分體現了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有容乃大千秋幾,無欲則剛百世師。比武守疆驅虎豹,論文說理寓詩詞。為官首要心身正,蓋世功勳有口碑”。
林則徐(1785年-1850年11月22日)漢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是清朝後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林則徐他為官從政的愛國情懷,為人處世的生活态度,對于我們當代人有着很強的教育意義。
在新疆流傳着一個故事,林則徐在帶領各族百姓修水渠發展農業生産時,經費不夠,他就把自己僅有的1萬兩白銀拿出來供修渠用。這些銀子是他離家時一位姓蘇的大富自願捐贈的,當時林則徐堅決不收,但對方誓不罷休,最終林則徐以奉養父親的房契相抵才收下,而最後卻把這僅有的白銀無償全部捐獻出來,自己則過着清苦的生活。
林則徐的《析産閹書》中曾說:自己為官30餘年,沒有時間管理家業,每個兒子隻能分到價值1萬兩銀子的房産,現銀則無可分。在當時的封疆大吏中,3萬兩白銀是少而又少。他在書中囑咐兒子:“産微息薄,非儉難敷。各須慎守儒風,省啬用度。”他還告誡:“凡我子孫,當念韓文公所雲‘辛勤如此,無迷厥初’,倘因破蕩敗業,即非我子孫!”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惑。排除欲望,堅守廉潔,做一個剛直不阿的大丈夫,這是古人林則徐留給後人的精神财富。作為當今新疆的黨員領導幹部、檢察官,在反恐維穩的前沿陣地,更要以林則徐為榜樣,對身家名節有慎終之心,對黨紀國法持敬畏之心,摒棄欲望、雜念,公正司法,積極履責,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貢獻力量。
(本報通訊員趙彥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