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的奠基之下,後世出現了一個“開元盛世”,那麼“開元盛世”是哪個朝代的呢?
“開元盛世”是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間所出現的盛世,發生在7136年至741年期間,所以“開元盛世”發生在唐朝。
唐朝是在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的王朝,由唐高祖李淵建立。617年的時候,當時身為唐國公的李淵在晉陽發動了兵變,并在618年在長安稱帝,自此,唐朝建立。在李淵之後,李世民繼位,開創了“貞觀之治”,之後在李治的治理之下,唐朝開創了頗有“貞觀之治”遺風的“永徽之治”。
但是唐朝也并非是一份風順的,身為唐太宗的妃子的武則天,與李治并稱為二聖,之後更是自立為皇帝,成了曆史上唯一一位正統的女皇帝。而在武則天在位期間,将唐朝改為武周王朝,直到705年,武則天病重,由當時的宰相張柬之發動了神龍革命才使得武則天退位,複辟唐朝,之後又曆經了唐中宗、唐少帝、唐睿宗,一直到唐玄宗即位的之後,由武則天退位所産生的政局動蕩才穩定下來,政治一片清明,社會安定,從而開創了“開元盛世”。之後因為“安史之亂”的緣故,在經曆了289年之後,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了五代十國。
說起唐玄宗,便會聯想到“開元盛世”,那麼唐玄宗與“開元盛世”之間是什麼關系呢?
唐玄宗是“開元盛世”的開創者。“開元”乃是唐玄宗在位時期的年号,而“盛世”則是因為在唐玄宗的治理之下,唐朝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在武則天被逼退位之後,唐朝進入了一個混亂的時期,一直到唐玄宗登基之後,這混亂的局面才得到了改善,政局開始穩定下來。
在唐玄宗即位之後,在各個方面對唐朝實行了改革。首先是在機構方面,唐玄宗便整治了吏治。他将機構精簡,一方面減少了朝廷的财政支出,一方面是提高官員的整體素質,從而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他恢複了唐太宗時期的谏官和史官參與宰相會議的制度,從而監察朝政。
然後是在兵制方面,唐玄宗建立了雇傭兵,将府兵制向雇傭兵制改變,從而避免了士兵逃跑的現象,解除了各地人到邊境守衛之苦,同時,接受了集中訓練的雇傭兵的戰鬥力也較一般的士兵有多提升。
除了這兩個方面之外,唐玄宗還采取了外交、文化、經濟、民族等方面相應的措施,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而全省時期的唐朝便被稱作是“開元盛世”。
到底怎麼樣的社會才會被稱作是“盛世”呢?唐玄宗時期的唐朝是什麼樣的狀态才會在曆史上被稱作“開元盛世”呢?“開元盛世”的主要内容是什麼呢?
首先,先來看一下“盛世”的意思。“盛世”指的是國家在從大亂走向大治之後在較長的時間内保持繁榮昌盛的時期。所以要想達到“盛世”,前提條件便是從大亂走向大治這樣的一個必經過程。“開元盛世”是在唐玄宗在位時期所出現的,在唐玄宗即位之後,将武則天被迫退位之後唐朝政局混亂的局面穩定下來,并在他的虛心納谏、重用賢臣之下,唐朝的政局一片清明,是結束了“大亂”的過程。
而之後的唐玄宗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走向“大治”。他打擊豪門士族,打擊佛教勢力,解放勞動力,減輕人民的負擔。他大力發展農業,發展屯田,提高軍隊的戰鬥能力。他采取和解的民族政策,與其他民族之間保持友好的關系,并與西域方面的吐蕃和親,建立了“親如一家”的關系,從而有助于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發展。
所以“開元盛世”的主要内容便是政局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力富強。
開元盛世的影響
“開元盛世”的出現,代表了唐朝到達了全盛時期,中國的封建社會也達到了頂峰。那麼“開元盛世”的影響有哪一些呢?
就“開元盛世”的影響來說,就不能隻看一個方面了。很多人一看到“盛世”兩個字便隻看到了它積極的那一方面,但是每一件事物的影響都是雙方面的,不僅有積極方面,也有消極方面。那麼就先來看一下“開元盛世”的積極方面。
能夠被稱作“開元盛世”的景象的,一定是非常的繁榮的社會。的确,處在“開元盛世”之下的唐朝達到了全盛時期。國内政局在唐玄宗的治理之下非常的穩定,君臣之間關系和諧,政治一片清明。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唐朝的社會變得異常的穩定,經濟也飛速的發展起來,唐朝的财政充裕,國力達到了最為鼎盛的狀态,百姓生活的也非常的安逸,各個民族之間關系融洽,社會非常的安定。
但是這并不意味着“開元盛世”的影響中沒有消極的因素存在。在軍事上,唐玄宗在加大了鄰接地區的軍隊防務之後,設立了節度使以統一指揮戰守軍事。雖然在前期這一項舉措是有利的,但是時間一久,便演變成了節度使統轄的軍事力量不斷地加強而内地的軍備則變得廢馳,形成了外重内輕的局勢。再加上之後變得日益激烈的土地兼并,在一定程度上是導緻安史之亂發生的潛在原因。
李瑛(706-737年),本名李嗣謙,唐朝宗室,唐玄宗李隆基次子,母為趙麗妃。
唐睿宗景雲元年(710年)九月,以皇孫身份封真定郡王;開元元年,唐玄宗即位,進封郢王;三年(715年)正月,冊立為皇太子。十三年,改名李鴻,納妃武惠妃和驸馬楊洄的構陷,與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一起廢為庶人,不久賜死。唐肅宗即位後,平反昭雪,恢複太子稱号。
因為唐玄宗寵妃武惠妃和驸馬楊洄的構陷,太子李瑛與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一起被廢為庶人并賜死,天下人都知道他們是冤枉的,稱之為“三庶人”。三人死後,武惠妃數次見到其鬼魂作祟,驚吓成疾,召請巫師作法,并将三人改葬,但終究無用,最後惠妃因此而死。唐肅宗即位後,為李瑛三人平反,追贈李瑛為皇太子,并廢絕武惠妃的皇後配享(武惠妃死後被玄宗追封為貞順皇後)。
幸蜀西至劍門
【原文】
劍閣橫雲峻,銮輿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
灌木萦旗轉,仙雲拂馬來。
乘時方在德,嗟爾勒銘才。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劍門山高聳入雲,險峻無比;我避亂到蜀,今日得以回京。隻見那如翠色屏風的山峰,高有千仞,那如紅色屏障的石壁,全憑五位大力士開出路徑。灌木叢生,好似纏繞旌旗,時隐時現;白雲有如飛仙,迎面拂拭着馬來。治理國家應該順應時勢,施行仁德之政,各位大臣,你們平定叛亂,建功立業,是國家的棟梁之才。
注釋
⑴幸蜀西至劍門:幸蜀:駕臨四川。劍門,古縣名,今四川省劍閣東北,因劍門山而得名。此詩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亂時長安收複後從四川回京時,行至劍門時所寫。
⑵銮輿:皇帝的車駕,此處是李隆基自指。出狩:皇帝到外地巡視稱出狩。
⑶五丁開:傳說中蜀道是由五個大力士(五丁)開通的。
⑷乘時:造就時勢。
⑸勒銘才:建功立業的才能。西晉時張載作《劍閣銘》,晉世祖司馬炎派人刻于石上。銘中有“興時在德,險亦難恃”之語。
【作品鑒賞】
《幸蜀西至劍門》“出狩”下緊綴一個“回”字,顯出玄宗心境的爽朗和愉悅,兩句一景一事,領起下文
“劍閣橫雲峻,銮輿出狩回”二句,開篇扣題,力度千鈞。劍閣天險,銮輿人主,铢兩悉稱。“峻”是劍門山主要的特征,其它如道路險曲等,都由“峻”字生出。詩中不去寫山,隻抓住山腰“橫雲”這一特定景觀來寫:在平原高不可及的層雲,此刻隻是層層低徊于劍門腰際,足見山高嶺峻路險。“橫”字,描繪出層雲疊起,橫截青峰,與峻偉山勢,共同構成一種浩然雄勁的氣勢。經過首句先聲奪人的渲染,出句交待皇輿返京,經行劍閣情事。《春秋》為尊者諱,天子逃竄,每稱“出狩”,用來不免難堪。但“出狩”下緊綴一個“回”字,又很能顯出玄宗心境的爽朗和愉悅。兩句一景一事,領起下文。
颔聯二句:“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互文見意。“屏”,“嶂”均指山峰,“翠”、“丹”渲染山色之美,玄宗回京經過劍閣,雖已是十月初冬時分,但南國天氣,正是楓葉流丹、青松積翠的好季節。山路萦繞,隻見座座山巒,紅綠紛呈,丹翠輝映。“千仞合”寫道路險阻。皇輿經行,擡頭看去,劍門七十二峰擁擠堆疊,壁立千仞,仿佛扇扇閉合的大門。山勢最險處,“峭壁中斷,兩岩相嵌,形似劍門”,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隘所在,山也因此得名,“五丁開”形象道路之險,其中流傳一個神奇的傳說:
秦惠王伐蜀不識道路,于是造五隻石牛,置金牛尾下,揚言牛能屙金。蜀王負力信以為真,派五壯士拉牛回國,為秦開出通蜀的道路。
《幸蜀西至劍門》格調莊嚴,筆力扛鼎,雖作于亂中,不失盛唐氣象
“灌木萦旗轉,仙雲拂馬來”,落筆于事,事中見景。“灌木”句寫道路之曲。太白詩“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萦岩巒”,足見彎道衆多。儀仗左轉右轉,旌旗搖動,乘輿前行,反覺是路邊的樹木山石在轉移倒退。“仙雲”呼應首聯“橫雲”,山中之雲;遠看陰濃層疊,等到拂馬而來,卻絲絲縷縷,輕靈潔白,使人看了,頓覺澄潔清爽,加上地勢之高,如入仙境。
尾聯“乘時方在德,嗟爾勒銘才”,是就劍閣石壁所勒張載銘文發議論,張氏在《劍閣銘》中明确提出,“興實在德,險亦難恃”,并在文尾聲明撰銘宗旨:“勒銘山阿,敢告梁益”,警告漢中和四川的不臣者,天命所鐘,在德不在險。玄宗讀罷銘文,深有同感。“乘時方在德”,“乘時”,是說眼前出現平叛的大好形勢。他相信李唐王朝德在人間,也相信其子肅宗的仁智,禍患很快就會消除。當然,面對銘文,玄宗也不會忘記,他追求享受、濫用佞人,與這次動亂的發生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不免感歎自己昔日之非,不無悔恨。因此對張載的識見才華十分稱賞:“嗟爾勒銘才”,“嗟”是贊歎之詞。
此詩格調莊嚴,筆力扛鼎。雖作于亂中,不失盛唐氣象。
作者介紹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廟号“玄宗”,又因其谥号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号“開元聖文神武皇帝”。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東都洛陽,生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知曉音律,擅長書法,儀表雄偉俊麗。
永昌年間(689年)過繼給李旦的長兄孝敬皇帝李弘為嗣,初封臨淄王,後改封楚王兼任潞州别駕。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後。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後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于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
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緻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天寶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寶應元年(762年)病逝,終年78歲,葬于泰陵。
本 名
李隆基
别 稱
李三郎、唐明皇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洛陽
出生時間
685年9月8日
去世時間
762年5月3日
主要作品
《唐玄宗禦注道德真經》、《霓裳羽衣曲》
主要成就
鏟除韋後勢力,開創開元盛世
年 号
先天、開元、天寶
廟 号
玄宗
谥 号
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陵 寝
唐泰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