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進校園活動,不僅使廣大青少年可以近距離體驗、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獨特魅力,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參與到非遺的保護和傳承中來。
福建晉江:非遺文化進校園
近年來,福建省晉江市大力推動“非遺進校園”,将南音、高甲戲、傳統手工藝等非遺項目融入鄉土教材。此外,晉江還在各個學校設立非遺傳習點,推動非遺項目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
河北石家莊:非遺戲曲進校園
近年來,石家莊市第四十四中學以傳承非遺文化為理念,将河北梆子引進校園,邀請專業老師講解戲曲知識。該校還定期舉辦河北梆子合唱節,既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又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非遺戲曲進校園 傳統文化顯魅力
近年來,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結合當地曆史文化,通過創辦少兒宜黃戲興趣班、推廣宜黃戲健身操等形式,大力推進宜黃戲進校園,讓中小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戲曲的文化魅力。宜黃戲曆史悠久,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閩西連城:客家非遺文化活躍校園
福建省連城縣是客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大縣,現有13個國家級和省級非遺項目。2016年以來,連城縣實驗幼兒園打造非遺文化特色幼兒園,将當地客家非遺文化元素融入到孩子們的戶外活動中,傳承傳統文化,活躍校園生活。
全民健身·悅動人生——非遺“花臉龍”進校園
貴州省錦屏縣隆裡所村的“花臉龍”迄今已有600多年曆史,是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當地的隆裡中小學,從2008年起開展“花臉龍”傳承人進校園活動——每周兩個課時,“花臉龍”傳承人們走進校園,帶領孩子們學習手工制作道具、舞龍技法、臉譜圖描,穿、騰、躍、翻、滾、戲……在看似遊戲的歡快形式中,孩子們既鍛煉了身體,又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非遺進課堂 文化有傳承
近年來,河北省衡水市珍寶街小學将當地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衡水内畫引入校園,開設校本課程,并成立“内畫工藝坊”興趣社團,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同時,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
湖北來鳳:非遺“地龍燈” 傳承進校園
近年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舊司鎮中心小學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地龍燈”引入校園進行推廣,引導孩子們學習傳統文化,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江西于都:“非遺”唢呐進校園
江西省于都縣長征源小學邀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于都唢呐“公婆吹”藝術傳承人肖卿華和徒弟來校,現場演示唢呐制作過程以及吹奏技巧,讓學生們近距離領略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江西泰和:舞獅進校園
2015年以來,江西泰和縣萬合中心小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開展“非遺傳承 舞動校園”特色活動,将集武術、雜技、音樂、舞蹈為一體的“華蓋雙獅舞”列入學校的傳統文化課程,讓這一非遺代代相傳。(視頻剪輯/馮文雅 資料來源: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