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節氣,也是下一年二十四節氣循環的開始。農村民間流傳着一句農村諺語老話說“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2023年正月冷嗎?
冬至在月尾
冬至這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也是冬天的第四個節氣。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中的最南端,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這一天北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時候,太陽到達黃經270度。因此,民間諺語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的說法。
古人雲:“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意思是說:“季節變化,人事交替,日子像被催趕着似的向前走着,不知不覺冬至已至,天氣轉暖,陽光當空,又是一年春天的到來。”翻看日曆,發現今年的冬至日是12月22日即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日,很明顯今年的冬至是在月尾。民間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南北方農曆冬至日,都會像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一樣,過得很隆重。一般在這一天北方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炖羊肉湯,南方則有吃湯圓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
寒冷在正月
冬季是冬藏的時節,北風呼嘯大地冰封。冬至後便是數九寒天的開始,每隔九天為“一九”,前後要經曆九九八十一天,才能迎接春天的到來。按照古人使用的幹支曆來計算,若冬至日在月尾,則農曆的三九四九天會出現在來年的農曆正月,農諺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意思是說逢一九二九之時,天氣冷到讓人掏不出手,隻能将手插在褲兜裡。三九四九時,自然界天寒地凍,有些地方冰凍達三尺多厚,成年人直接能在上面正常行走,可見這個時候的天氣要更冷一些。翻看老黃曆發現,2023年的三九四九天氣,正好是正月。那麼,2023年農曆正月會不會冷呢?
冬至并非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地球白天吸收太陽輻射的熱量,到夜裡則散發熱量。盡管過了冬至,白天時間會慢慢變長,黑夜會逐漸縮短,但整體來說,黑夜的時間仍然長于白天。也就意味着地球吸收的熱量,仍然小于散失的熱量,氣溫仍然會持續下降。到冬至以後一個月左右,地球地面的儲存的總熱量到達一年中的最低點,天氣将變得最冷。農村諺語老話說“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這句話是古代老祖宗的經驗智慧結晶。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方氣候差異大,僅憑古人的農諺俗語老話,來預測天氣變化,未免有些不科學。如今,我們有天氣預報,2023年正月是否寒冷?最好還是要實時關注好當地的天氣預報,以便安排好農耕生産活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