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本來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能夠将更多的知識帶給偏遠地區的學生。
但在有些時候,一些大學生的支教不僅不能幫助山區孩子進步,甚至還會導緻一些孩子太過向往城市生活,不甘于目前的現狀。
不久前,就有一位山區村支書在采訪視頻中表示:希望來支教的大學生越來越少,并不是不想讓孩子們走出大山,而是這些大學生的思想“過于”先進。
大學生支教真的能夠改善山區教育嗎?
對于一些心存善意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可能會利用自己的寒暑假,前往山區進行支教,初衷就是幫助山區孩子走出大山,學到更多的知識。
但随着國家鼓勵支教的發展,考研、考公的學生隻要有支教經驗,就可以成為加分項,這些大學生前來支教的目的隻是為了給自己的簡曆加分。
抱有這種目的的大學生,往往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後,就會立馬離開,這也會讓山區中的孩子産生一定的失落感,還會影響接下來的學習。
還有一些支教老師,除了帶給學生知識外,還會刻意描繪大城市的生活有多麼美好,這就會讓一些孩子不甘于小山村,甚至産生了辍學打工的想法。
這樣一來,這些支教老師所帶來的的負面影響就要大于正面影響了,所以家長們也并不是很歡迎短期的支教老師。
為歡迎支教老師,前期投入太大
山區教育為什麼發展不起來?主要原因就是當地的條件不好,經濟發展緩慢。而很多樸實的村民,為了能夠迎接這些支教老師,在前期也會進行大量投入。
比如說自己家舍不得吃的、用的都會送給支教老師,而這些支教老師大多來自于城市,他們很難能夠留在這裡長期吃苦,也就造成了人力、物力的一種浪費。
特别是在一些極度缺水的地方,想要讓這些支教老師用到水也很難。在經曆了城市生活之後,再來到這裡支教,對于支教大學生來說就有了一定的心理落差。
平時在和學生交流的時候,也會側重講一講大城市的好處,這些已經接觸到或者是聽過先進事物的學生,想要讓他們再回到原本的生活中,也會更困難。
支教真的沒有好處嗎?
随着時代的發展,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落後地區的發展,很多善良的人也開始捐贈一些物資送給農村孩子,這是一件好事。
但随着一些不應該捐贈的物品出現,比如說高跟鞋、漂亮裙子等等,這也會讓學生的内心開始浮躁。支教老師的到來,是學生們接觸外面世界的紐帶。
從這一點來說,支教是有很多好處的,但因為一些老師的水平不同,學生在接受教育的時候也會有所差異,這些都值得我們關注。
也希望,未來前往偏遠地區支教的老師能夠先考核質量,然後再決定是否要讓他們去支教,不能申請就能去。最後,你對于支教這件事情,有哪些看法?歡迎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