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蘭陵王,相信玩過王者榮耀的朋友第一反應就是那個帶着面具,會隐身,高爆發的刺客。
卻不知在曆史上,蘭陵王是确有其人的,而且還是曆史是有名的四大美男子之一。因相貌太過柔美,故打仗總戴着面目猙獰的面具,可惜的是,曆史上并沒有他的畫像流傳下來,這倒也給了我們更多的想象空間。
曆史上的美男子同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一樣,衆說紛纭,流傳比較廣泛的說法就有好幾種,最常見的說法是:潘安、宋玉、蘭陵王、衛玠,這些美男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才貌雙全,或文學、音樂修養極高。
蘭陵王的美,則顯得比較柔弱,非常女性化的美,甚至讓一些美女都自行慚愧。史載:“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将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将士共之。”
蘭陵王高長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肅,字長恭,以字行,祖籍渤海調蓨,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将領。
高長恭性格溫良敦厚,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将躬勤細事,累次升任至并州刺史。初封樂陵縣開國公,從弟高殷即位後晉爵為蘭陵郡王,後曆任尚書令、錄尚書事、大司馬、太保、太尉等。與段韶征讨柏谷,又攻打定陽。段韶患病,高長恭總領其衆。前後以戰功别封钜鹿、長樂、樂平、高陽等郡公。河清二年(563年),突厥攻入晉陽,高長恭奮力将其擊退。次年,邙山之戰,高長恭為中軍,率領五百騎兵再入周軍包圍圈,直至金墉城下,成功替金墉解圍,高長恭在此次戰中威名大振,士兵們為此戰而讴歌他,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武平四年(573年),因“國事即家事”招緻北齊後主高緯記恨,被後主高緯賜死,時年僅三十三歲。死後北齊追贈假黃钺、太師、太尉公,谥号忠武。
北齊和北周子在邙山這個地方曾經有過一場大戰,史稱邙山之戰。北齊名将蘭陵王率領500鐵騎兩次沖入敵陣,殺敵無數,一直打到洛陽西北面的金墉城下,被敵人團團圍住,城上北齊守将隻見來着戴着面具,不知是敵是友,正在猶豫之際,蘭陵王突然摘下了他的面具,露出一張美輪美奂的臉龐(論美貌的重要性,辨識度高)。500将士在蘭陵王的帶領下,和城上守軍配合更是越戰越勇,結果北周的軍隊在上下夾擊之下潰敗而歸。 高長恭在此次場戰役中威名大振,士兵們為此次戰役而讴歌他,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那時的蘭陵王才僅僅23歲,就是一個威震四方的名将。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功高蓋主,禍必降之。由于蘭陵王功高蓋主,北齊後主高緯早已對他猜忌在心。一天,高緯假裝關心地問高長恭:“你這樣沖進敵陣之中,如果不小心發生意外怎麼辦?”高長恭沒想到對方己心懷不軌,随口回答說:“國事就是我的家事,在戰場上我不會想到這個。”後主高緯因為他說的“家事”,就認為自己的猜測沒錯,這人早晚都會造反,把國家的事,當成他的家事,那到底誰在掌握大權?又記起士兵們時常高唱的《蘭陵王入陣曲》,自己從來沒人記在心上,滋生出怨恨,怨恨滋生出殺意。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後主高緯派遣使者徐之範送毒酒給高長恭。萬念俱灰的蘭陵王将毒酒一飲而盡,将自己的絕美容顔定格在了這一刻。離開了這個可悲的世界。
那一年,蘭陵王年僅33歲,那是蘭陵王的悲哀,也是北齊的不幸。蘭陵王死後,北齊僅僅過了4年,便被北周滅了。
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也許蘭陵王也是厭倦了皇宮深處的爾虞我詐吧!
出自《宋詞三百首》
蘭陵王·柳 · 周邦彥
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迹,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度。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積!慚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陽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