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朋友,同事的孩子都在學鋼琴,我的孩子也應該學鋼琴嗎?”
“我不太理解,孩子有必要學鋼琴嗎?”
“我們是初學,那應該買鋼琴好,還是先買個電子琴學好了再換鋼琴呢?”
……
這些問題不絕于耳,同樣也是無數年輕父母的困惑。
音樂是無國界的語言,所以,她的功能性正是因為這種“無國界”而變得抽象。
鋼琴的學習,自然不會成為像英語學習這樣的剛需。原因很簡單——我們對于鋼琴文化的了解和認知的局限性,就像每個人都愛美食,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食物是怎麼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一樣。
鍵盤樂器
我們先試着給大家介紹一下鍵盤樂器的概念——
同屬鍵盤領域的樂器,除了鋼琴以外,還有管風琴,手風琴,電子琴等。
而常見的三種聲源則來自:琴弦振動,簧片震動和電子發聲(擴音器)。從這些字面上便可顧名思源:鋼琴的聲音,是完全通過手指的控制展現出來的,也就是說,你怎麼彈,她怎麼發聲,這是多麼的美妙,多麼的令人神往,你是聲音的主宰者,而聲音則能替你說話。
鋼 琴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鋼琴的大概構造,其内部結構之精密——打開琴蓋便一目了然:琴槌、琴弦以及環環相扣的“機關”缺一不可,其設計工藝經過幾百年更新,到目前為止已經是極其複雜、精确了。
一架三角鋼琴,内部零件多達八千多個,共有六個主體結構:琴弦、鑄鐵支架、音闆、擊弦機系統、木質外殼、踏闆。在敏感的演奏者手中,她們能夠綻放出千萬種細膩的聲效,為音樂的表達提供了無限可能性,這讓其他樂器無法與之相媲美——這些聲音的背後,是科學。
鋼琴是純機械物理發聲,這是一種完全區别于通過擴音器發出的金屬聲音的“真實存在”,因為它有“振動——發聲”這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演奏者親自制造出來的。這樣的“制造過程”,才是訓練聽覺審美的關鍵,對孩子捕捉美好聲音的聽覺能力,由此達到身心合一,和諧發展,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說到這裡,我們嘗試着用最簡短的語言,向初學者引薦一下“鋼琴”這位雄霸世界三百多年的樂器之王——
鋼琴的前身就不隆重推出了,“piano”的概念,是意大利語“piano-forte”的簡稱。(意大利語的意思是:輕和重),後來,人們估計嫌意大利人太啰嗦,就取了“piano”作為鋼琴的名字了。
中文名“鋼琴”的由來,也有一個好玩的故事:話說清朝年間,西洋人給慈禧太後進貢了一台很大的鍵盤樂器,慈禧看罷問這是什麼東西做的,來人回答是“鋼”,慈禧便下了道懿旨,——既然是鋼做的,就叫“鋼琴”吧。我們當然不會去找老佛爺去對質這件事的真僞。
言歸正傳,鋼琴在經曆了三百多年不斷的“革命”下,鑄成了現代鋼琴,也就是我們今天用的鋼琴。當我們随便翻開一本曆史書,都能快速的了解到,西方近三百年發生的許許多多的重大曆史事件。
鋼琴在這三百多年的曆史演變中,不僅沒有像她的前身——古鋼琴那樣萎縮,反而能逐漸成為器樂中的巨擘,并且作為工業革命在音樂領域中的集大成者,俨然以一副英雄的姿态傲然于世,發展至今,是承載了怎樣的曆史使命和璀璨的人文精神!
選擇各有不同,如果你隻是想選擇一件相對廉價的學習音樂的工具,多種可能性皆有。
但是,如果希望通過這件“工具”來獲得更高級的訓練,這似乎是道顯而易見的單項選擇題——鋼琴, 因為“物美價廉”的概念,不會出現在知識的領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