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間作用力與分子的性質
區分好這三種作用力,并能夠用氫鍵解釋物質的性質(熔沸點、溶解性)
2.分子的性質
(1)分子的極性
(2)分子的溶解性
①“相似相溶”的規律:非極性溶質一般能溶于非極性溶劑,極性溶質一般能溶于極性溶劑。若溶劑和溶質分子之間可以形成氫鍵,則溶質的溶解度增大。
②随着溶質分子中憎水基個數的增大,溶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減小。如甲醇、乙醇和水以任意比互溶,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顯減小。
(3)分子的手性
①手性異構:具有完全相同的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對分子,如同左手和右手一樣互為鏡像,在三維空間裡不能重疊的現象。
②手性分子:具有手性異構體的分子。
③手性碳原子:在有機物分子中,連有四個不同基團或原子的碳原子。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手性分子。
(4)無機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無機含氧酸的通式可寫成(HO)mRO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則n值越大,R的正電性越高,使R—O—H中O的電子向R偏移,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越易電離出H+,酸性越強,如酸性:HClO<HClO2<HClO3<HClO4。
晶體和晶胞
1.晶胞計算的思維方法
晶胞計算是晶體考查的重要知識點之一,也是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較好素材。晶體結構的計算常常涉及如下數據:晶體密度、NA、M、晶體體積、微粒間距離、微粒半徑、夾角等,密度的表達式往往是列等式的依據。解決這類題,一是要掌握晶體“均攤法”的原理,二是要有紮實的立體幾何知識,三是要熟悉常見晶體的結構特征,并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1)“均攤法”原理
【特别提示】
①在使用均攤法計算晶胞中微粒個數時,要注意晶胞的形狀,不同形狀的晶胞,應先分析任意位置上的一個粒子被幾個晶胞所共有,如六棱柱晶胞中,頂點、側棱、底面上的棱、面心依次被6、3、4、2個晶胞所共有。
②在計算晶胞中粒子個數的過程中,不是任何晶胞都可用均攤法。
(2)晶體微粒與M、ρ之間的關系
若1個晶胞中含有x個微粒,則1 mol晶胞中含有Nmol 微粒,其質量為NMg(M為微粒的相對“分子”質量);1個晶胞的質量為ρa3 g(a3為晶胞的體積,ρ為晶胞的密度),則1 mol晶胞的質量為ρa3NA g,因此有NM=ρa3NA。
晶胞密度的相關計算,掌握公式以及單位的換算
常見晶體類型
離子鍵、共價鍵和金屬鍵的比較
1.四類晶體的比較
2.離子晶體的晶格能
(1)定義
氣态離子形成1 mol離子晶體釋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單位:kJ/mol。
(2)影響因素
①離子所帶電荷數:離子所帶電荷數越多,晶格能越大。
②離子的半徑:離子的半徑越小,晶格能越大。
(3)與離子晶體性質的關系
晶格能越大,形成的離子晶體越穩定,且熔點越高,硬度越大。
3.晶體類型的5種判斷方法
(1)依據構成晶體的微粒和微粒間的作用判斷
①離子晶體的構成微粒是陰、陽離子,微粒間的作用是離子鍵。
②原子晶體的構成微粒是原子,微粒間的作用是共價鍵。
③分子晶體的構成微粒是分子,微粒間的作用為分子間作用力。
④金屬晶體的構成微粒是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微粒間的作用是金屬鍵。
(2)依據物質的分類判斷
①金屬氧化物(如K2O、Na2O2等)、強堿(NaOH、KOH等)和絕大多數的鹽類是離子晶體。
②大多數非金屬單質(除金剛石、石墨、晶體矽等)、非金屬氫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除SiO2外)、幾乎所有的酸、絕大多數有機物(除有機鹽外)是分子晶體。
③常見的單質類原子晶體有金剛石、晶體矽、晶體硼等,常見的化合類原子晶體有碳化矽、二氧化矽等。
④金屬單質是金屬晶體。
(3)依據晶體的熔點判斷
①離子晶體的熔點較高。
②原子晶體的熔點很高。
③分子晶體的熔點低。
④金屬晶體多數熔點高,但也有少數熔點相當低。
(4)依據導電性判斷
①離子晶體溶于水及熔融狀态時能導電。
②原子晶體一般為非導體。
③分子晶體為非導體,而分子晶體中的電解質(主要是酸和強極性非金屬氫化物)溶于水,使分子内的化學鍵斷裂形成自由移動的離子,也能導電。
④金屬晶體是電的良導體。
(5)依據硬度和機械性能判斷
①離子晶體硬度較大、硬而脆。
②原子晶體硬度大。
③分子晶體硬度小且較脆。
④金屬晶體多數硬度大,但也有較低的,且具有延展性。
【注意事項】
(1)常溫下為氣态或液态的物質,其晶體應屬于分子晶體(Hg除外)。
(2)石墨屬于混合型晶體,但因層内原子之間碳碳共價鍵的鍵長為1.42×10-10m,比金剛石中碳碳共價鍵的鍵長(鍵長為1.54×10-10m)短,所以熔、沸點高于金剛石。
(3)AlCl3晶體中雖含有金屬元素,但屬于分子晶體,熔、沸點低(熔點190 ℃)。
(4)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屬大,熔、沸點比其成分金屬低。
4.分類比較晶體的熔、沸點
突破五類晶體模型
1.原子晶體(金剛石和二氧化矽)
(1)金剛石晶體中,每個C與另外4個C形成共價鍵,C—C鍵之間的夾角是109°28′,最小的環是六元環。含有1 mol C的金剛石中,形成的共價鍵有2 mol。
(2)SiO2晶體中,每個Si原子與4個O成鍵,每個O原子與2個矽原子成鍵,最小的環是十二元環,在“矽氧”四面體中,處于中心的是Si原子,1 mol SiO2中含有4 mol Si—O鍵。
2.分子晶體
(1)幹冰晶體中,每個CO2分子周圍等距且緊鄰的CO2分子有12個。
(2)冰的結構模型中,每個水分子與相鄰的4個水分子以氫鍵相連接,含1 mol H2O的冰中,最多可形成2 mol“氫鍵”。
3.離子晶體
(1)NaCl型:在晶體中,每個Na+同時吸引6個Cl-,每個Cl-同時吸引6個Na+,配位數為6。每個晶胞含4個Na+和4個Cl-。
(2)CsCl型:在晶體中,每個Cl-吸引8個Cs+,每個Cs+吸引8個Cl-,配位數為8。
4.石墨晶體
石墨層狀晶體中,層與層之間的作用是分子間作用力,平均每個正六邊形擁有的碳原子個數是2,C原子采取的雜化方式是sp2。
5.常見金屬晶體的原子堆積模型
晶體結構的相關計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