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拿着放大鏡在看什麼?
這是再力花,一種常見的水生植物。
來到大自然裡探索着其中的奧秘。
他們究竟發現了什麼奇妙的現象?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2018年,公園大課堂創新升級,全市30萬中小學生将在28座城市公園裡,開展一段綠色生态研學旅行。
從5月起,他們分期分批走進28座公園,開展綠色生态研學之旅。6月21日,神農小學不同年級的學生走進月湖風景區,觀察和記錄月湖風景區裡的水生植物的神奇現象。
此次研學課程分為:荷花、香蒲和水質三個主題,由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自然導師歐克芳和梁玉婷以及來自武漢市自來水公司漢陽供水部的專業人士,帶領小學生在研學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香蒲班
水生植物還分“生活型”?
“有水的地方就會有香蒲。”來自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的自然導師梁玉婷,帶領神龍小學的同學們觀察水生植物的4種“生活型”——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還發現了一個穩定的水生植物生态系統。
“大家看,長得高高浮出水面的植物是香蒲和再力花;浮在水面的圓圓的葉片是荇菜;沉在水底有尖尖角的是菱角。”梁玉婷老師的介紹激發了同學們的好奇,這一方小小的湖面竟然聚攏了這麼多種不同的水生植物。
一張圖畫出生态系統
用五感去感受大自然,用畫筆去描繪大自然。孩子們用稚嫩的筆法在自然筆記中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獲所感。
神龍小學四年級(4)班的李智康用一張圖繪出了4種水生植物。“像香腸一樣的植物挺出水面是挺水植物;像劍一樣立在水面上的植物叫香蒲;水面上像愛心的是浮水植物荇菜,根在水底,葉浮在水面;水面是還有細小的植物是漂浮植物。”
自然導師梁玉婷認為,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水體裡的動物、微生物和它們生活的無機環境組成了一個穩定的生态系統,“現在,月湖水的水質變好了,像香蒲、再力花、荇菜等植物起了一定的作用,水裡面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元素含量适中,植物長勢很好。”
荷花班
荷葉“不沾水”的秘密
來自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的自然導師歐克芳給孩子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采摘一片完整的荷葉,将水撒在荷葉上,水珠在荷葉上呈現出一顆一顆的狀态,它不會停留在荷葉上的某一處地方,反而在不停的流動,最終會落向荷葉的中央。
觀察完這個有趣的現象後,來自神龍小學二年級(4)班的亢子墨向老師提問到:“這真是太神奇了!水落在荷葉上都不會被水打濕,那荷葉是不沾水的麼?”歐克芳老師回答:“荷葉的表面附着無數個微米級的蠟質結構,這些微小的結構使得水珠和荷葉接觸面非常有限,從而會産生不沾水的現象,也正是利用荷葉的不沾水原理,讓我們在後來發明了雨傘。”
蓮蓬“胡子”,花瓣“褪色”
為了便于孩子們更好的觀察荷花和荷葉,月湖風景區的工作人員為孩子們采摘了幾株荷花、蓮蓬和荷葉。孩子們紛紛拿起放大鏡開始觀察植物樣本,并在自然筆記中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下來。
“這是個小蓮蓬,還長着黃色的胡須,這些胡須是荷花的花蕊。當結出了蓮蓬之後荷花就會凋謝,花蕊也會慢慢掉落,所以我平常看見的蓮蓬都沒有這個胡須。”二年級(4)班陳思妍在仔細觀察過後還發現蓮蓬小時候是“長胡子”的。
鄭桐鑫同學發現了荷花花瓣竟然是今年最流行的漸變色,“荷花的花瓣不是單一的粉紅色,花瓣的底下是白色的,在上面一點白色中又透着黃色,上半部分是粉紅色的,但是最上面又變成了紫紅色,一片花瓣上就有四種顔色,色彩斑斓的顯得非常好看,摸起來還有一些紋理感。”
水質班
小實驗了解水質
看了水生植物了解了生态系統,用五感去體驗了,不如動手做做科學小實驗,進一步了解大自然的力量。
武漢市自來水公司漢陽供水部的自然導師劉波現場給同學們演示了電解水實驗,通過這個小實驗讓學生們了解水質的好壞。
通過這個小實驗,同學們了解到水質的好壞對植物的生長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一定要保護水環境。
自然導師有話要說
自然筆記的研學活動更多的是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輕松的感受,不在于知識點的學習。通過這種在大自然中真實的體驗,讓孩子們發現大自然中很多有趣的現象,能夠培養孩子們多觀察和多了解大自然的習慣。
——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的自然導師歐克芳
志願者有話要說
從這些孩子們的自然筆記中,我感受到他們是真正走進了植物,深入到自然中。比如,楊骐菲同學發現藍天竹的葉子是綠色,而用放大鏡看葉尖為紅色。隻有用心觀察才會發現這些細微的差别。
——湖北大學地理科學專業三年級的梁雨桐
沙湖公園
21日,在沙湖公園,廣埠屯小學的42名學生以觀察水生植物為主題,了解濕地并親手制作出一個由水草、砂石和小魚共同組成的生态瓶。
沙湖公園自然導師陳昕說,香蒲是最為常見的水生植物,幾乎每個池塘都有,但由于孩子們很少親近自然、疏于觀察,尋常植物往往視而不見,這次研學中,果實形似香腸的香蒲成為了令孩子們無比新奇的新發現。
“研學旅行最有意義的是給了孩子充分的時間走進植物間細細觀察,發現平時忽視的大自然,”陳昕說。
常青公園
武漢市吳家山第三中學的56名學生,在常青公園展開研學旅行。重量級研學導師龐靜,是來自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的教授。
在她的指導下,孩子們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拿到一份圖文并茂的《植物學形态術語圖解》手冊,根據這一手冊,觀察常青公園科普園裡幾種常見的蔬菜瓜果,作自然筆記,最後總結出它們的共同屬性。
分組的形式特别新穎。公園草地上撿來的紅葉李、桂花、梅花、銀杏等四種56片樹葉,被裝進一個鞋盒做的暗箱裡。抽簽抽到同一種樹葉的孩子,就組成一個小組。龐靜稱,樹葉是來自自然界的東西,找相同的樹葉也是觀察的過程。
(文案:郭可滢、黃芷薇 照片:長江日報記者許魏巍、賀方程,沙湖公園程耀)
繼續閱讀漲姿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