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為什麼都看重第一學曆

為什麼都看重第一學曆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25 09:40:51

為什麼都看重第一學曆?“對不起,你本科不是985/211”,現在越來越多的碩士在面試時遇到這樣一句話,第一學曆往往重要性甚至超過了你的最高學曆,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為什麼都看重第一學曆?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為什麼都看重第一學曆(機構為什麼越來越多看第一學曆了)1

為什麼都看重第一學曆

“對不起,你本科不是985/211”,現在越來越多的碩士在面試時遇到這樣一句話,第一學曆往往重要性甚至超過了你的最高學曆。

第一學曆按照現在人的理解顧名思義就是你取得的第一個高等教育學曆,企業的要求往往也是這個意思。為什麼現如今的人都把第一學曆看得如此重要呢?

現在有一個明顯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公司更傾向于去名校招聘,而不是去雙非院校的招聘。

無論是國企還是外企,基本上都會注重第一學曆的!

這種“歧視”,在畢業生求職過程中并不少見,尤其是高校、科研院所、軍隊、銀行、醫院等事業單位和國企、民營企業招聘中尤為突出。

一些高校、企業在招聘時,也表明學曆要查“三代”:“國内優秀博士畢業生,本科、碩士、博士階段均就讀于985高校或中科院、社科院……”

對于那些努力讀完碩士、博士課程,但本科學校不是特别突出的畢業生來說,第一學曆反而成了自己的“污點”。

一、為什麼機構越來越看重第一學曆?

1、為什麼會存在第一學曆至上的現象?

首先考上985/211的同學在高中的時候付出了比平常人要更多的努力,上大學後享受到的資源都是不一樣的。好的大學可以給學生提供更高的平台、更好的資源和更多的機會。

比如說,實習的時候學校會有崗位推薦,好的大學合作的企業肯定是優于差的大學,那麼學生拿到的實習證明含金量也就高,學到的東西肯定會多。

有時候你後面再怎麼努力,你也很難改變你的出身,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一定要多次複讀,一定要讀一個好的本科。

這也是為什麼圈子裡流傳着清華北大也是“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碩士,三流的博士”,相對來說,還是清華北大的本科學曆因為經受過高考的檢驗,最為貨真價實,也最能檢驗一個的人的智商和學業水平。

至于後面的研究生階段,清北的很多學生出國了,會把大量的招生指标讓出來給其他高校的考研大軍,這個也從側面證明了清北兩所大學本科的價值。

其次,好的本科所依托的城市都不會差。在大城市上學,即使跟社會接觸比較少,但是見的世面是不一樣的,心中的格局也是不一樣的。

例如,可能你在一線城市做酒會服務員,你學到的社交禮儀都比在三線城市當一個酒店領班要多。

還有就是我的親身經曆,讀本科的時候,舍友經常在宿舍看劇玩遊戲。我去朋友所在的211大學,她們宿舍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學這個學那個,這個社團那個實習,大家都在努力地進步,整個的氛圍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處于一個積極向上的圈子當中,你也會被推着走的。那些學霸宿舍不就是這麼回事嘛。當然,如果你身邊都是牛人,你也會慢慢變得牛起來,因為驢不會待在牛圈裡吧

因為非第一學曆文憑有很多都是靠着人為的、外在的因素去取得的,有的就是為了得到學曆而得到了學曆。更多的就是為了能夠達到某種目的、通過各種手段甚至是非正常的手段去獲取的。

這種學曆,完全就不是真才實學的證明,而是升官進爵的一個敲門磚或者叫做裝裱門面的窗戶紙而已了。

還有些非第一學曆文憑是獲得學曆的人參加工作後通過在職學習或者某種特定的渠道獲得的,這些獲得學曆的人往往沒有脫産、沒有時間去系統的、完整的學好學曆必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的要領,往往就是對學科知識知之不多、知之甚少、勉強過關的那種,

完全沒有在校生和應屆生那樣的對專業知識學習的連續性、系統性、專業性地接受培訓和研究的,也許隻會考試,不會應用,隻是為了文憑而隻學了考試所需要的那些點上的東西,知識的面和深度都是非常欠缺的。

考上國内名牌大學是個巨大榮耀,大家認可說明此人在青年時代學習能力是優秀的,學習能力是後續提高的很重要的方面。

現在是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提倡終身學習,第一學曆固然重要,學識、毅力、品格、眼界還更重要,不要拘泥于它。

2、第一學曆的含金量更高

因為高考參加人數遠多于碩博招生,且試題統一,所以考試結果具備甄别人才的作用,與中考類似。

同時大學擴招使得本科生這一标簽失去本該承載自高考的甄别人才的功能,而這個功能如今被985/211體系繼承了。

比起考研來說,高考的難度不言而喻。你需要從小學開始經過12年的寒窗苦讀才能在高考的考場上一決雌雄。而考研呢,往往是大三開始,一年的時間裡準備好有各種各樣指導押題的四個科目。

如果說高考你是在和全國的高中生競争,那麼考研你是在和大學生裡面的三分之一甚至不到的人在競争,單從對手來看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而且考研更多的是一個自制力的比拼,而不是學習能力的比拼。隻要你能每天堅持學習五個小時,那你就超過了絕大多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考研人。

所以越來越看重第一學曆并不是一時起意,而是第一學曆就直接反映了一個人的學習能力,盡管學習好不等于工作能力好,但是我從學習好的人裡面挑選工作能力好的概率總要好過從學習能力都不好的人裡面挑吧。

不僅國内學校遭歧視,海外學校也遭着白眼。國内HR很自然地形成了一條海歸留學鄙視鍊:北美研究生 > 北美本科 > 英國本科 > 英國研究生 > 澳洲研究生 > 澳洲本科。

對于英國和澳洲學校來說,碩士隻要一年到二年的時間即可畢業,申請的門檻低,并且澳洲相對美國知名學校少,很多HR沒聽過的學校,在腦海裡自然而然就歸類成了“野雞大學”。

而美國好學校的碩士和本科生相對比較難申請,申請到了,順利畢業也需要下點功夫。

不過其實在國内HR心目中,留學生主要分成兩類:牛津劍橋哈佛麻省理工和别的學校。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人才太多了,總要有個篩查的标準,至少第一學曆算是比較靠譜的。

3、就業嚴峻,第一學曆成了能力的證明材料

你會發現,大部分用人單位發布的招聘簡章或者是招聘要求,基本都不會明确地注明本科或者研究生必須畢業于某一層次的院校。但這并不代表在就業時,不會有學曆歧視,不會有性别歧視。

要知道用人單位收到那麼多簡曆,肯定要比較找出差異。

同等學曆——都是研究生,那麼比較本科學校;本科學校相同級别,比如,都是一本,那麼就比較是不是211,是不是985,是不是北大清華的;如果本科學校也相同,有的還要比較戶籍,是不是上海戶口、是不是北京戶口;戶籍信息也差不多,還要繼續比較,比如性别,男性女性;比如都是女性,還要看是不是結婚了,有沒有生育情況,隻要找差距,總會構建出一個差異。

不然,用人單位的HR如何抉擇呢,如何填寫應聘理由呢?

用人單位在招聘階段,一般會設置一個門檻,這個門檻僅僅是學曆水平。比如,要求碩士以上學曆,高一點的要求985高校碩士學曆,隻要能夠達到這個門檻,就有資格參加筆試、面試,獲得就業機會。

事實上,很多時候,用人單位HR關注更多的是你的簡曆。就是你的個人經曆,能不能體現出的能力,與單位工作适合不适合,具備不具備創新精神。

你可以對比C9本科同學的簡曆,和三本學校同學的簡曆,具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C9院校的同學,可能在本科階段就參加過大企業的實習或者參與過國家級的科研項目,而二本同學獲得這種經曆的機會就很少。這也是用人企業為什麼要選擇本科學曆作為篩選的理由。

雖然還是會有這種繼續卡第一學曆的情況,但是企業和單位會更多考慮你的實際工作業績和在工作中表現的能力,出身很重要,後期努力更重要。

所以說,在每一個階段都必須全力以赴,無論是讀書還是上班,都要努力出成績、出業績,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二、第一學曆是不是歧視?

在百度裡搜索原始學曆歧視:一種原始學曆不是“211”、“985”等名校,即使最高學曆是博士,也一樣會被歧視的現象。說得簡單一點就是你高考時考上的哪所院校就是第一學曆的院校!!

對于剛出校門的牛犢,用人單位不好判定未來發展如何,隻能根據既往的教育背景來推斷其素質,第一學曆,尤其是本科學曆,因為高考的選拔機制,更容易被作為衡量的标尺。

1、學曆從本科就得好,才有保障

近年來,由于高等教育市場化,以及各高校擴招,“考上大學”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的事。

上世紀80年代,“大學生”還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詞,各個企業都十分重視;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到處都是。每年都有大量的應屆生求職,但企業的崗位是有限的,在這種供需嚴重不平衡的情況下,企業招聘人才加設各種門檻就是有情可原的了。

無論是“第一學曆本科及以上”,還是“隻招收985,211”都是為了快捷地篩選出需要的人才。

在付出相同多勞動報酬的情況下,企業肯定是更希望招聘到學曆更高、能力更強的應聘者啦。

就高中那點知識,還要學三年,最後考不上211或者一本,懶、笨至少占一個。現在抱怨别人重視第一學曆,以前老師家長苦口婆心勸你好好學習的時候你幹啥去了?

高中是基礎,而且很全面,高中知識一部分是常識一部分是大學課程基礎。基礎知識沒學好,真的對一個人影響很大。

在這個函授、電大、夜校、成教等都可以獲得本科或者研究生學曆的時代,在拿錢買學曆的時代,第一學曆的含金量是最高的,其他的學曆,你真的不知道這個學曆是不是買的。

其次,名校本科教育有一部分屬于通識教育,對學生個人發展很有用,通識課可以按興趣選,擴寬知識面,其他基礎課和專業課也很多,不止英語、政治、數學、專業課這幾門。

而某些二三本考研生,四年隻學4門考研課,其他都不管,學校各種活動、社團也不參加,也不競選學生幹部,除了這4門課,其他一問三不知,試問這不就是所謂的書呆子嗎?大學四年學4門課和學50門課外加各種社團活動,那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而且第一學曆代表一個人勤奮、聰明的程度,第一學曆好的人知識體系全面,又受過重點大學熏陶,眼界寬,見過世面,懂得多,自然就受各用人單位重視。

2、學曆bug如何補救?

第一學曆不好的人,更要讀好研究生

為什麼很多本科學曆差的人都說:“你憑什麼看不起我的學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其實這根本不是畸形的自我感覺良好,而是因為眼界狹隘造成的錯誤認知,在自己的母校裡,總是覺得自己是最努力的,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讀研,上好的學校,才能大開眼界,看到自身與其他人的差距,明白不足,才能更加努力往上沖。讀完研找的工作,難道不比曾經依靠本科學曆找的工作好太多了嗎?

所以第一學曆非好學校的人就沒有出路了嗎?

當然不是,近幾年由于就業形勢嚴峻,很多已經工作了兩三年甚至五六年的人重返學校讀研的都大有人在。

還有很多牛人不是出身所謂的名校,依然有很高的成就,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依然碾壓名校生。

一般來說,第一學曆在初入職場的前三年比較重要,後面就更看個人能力和發展了。王健林的口頭禅就是“什麼清華北大,都不如膽子大”最後獲勝的還是靠人的綜合素質,所以馬雲馬化騰都沒有讀過211和985,卻是中國市值最大的兩家公司的領頭人。

雖然還是會有這種繼續卡第一學曆的情況,但是企業和單位會更多考慮你的實際工作業績和在工作中表現的能力,出身很重要,後期努力更重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