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師的教育理念的感悟?泸定地震來臨時,四川雅安荥經縣一幼兒園老師正在吃飯,他們瞬間扔下碗筷逆行上樓,将正在午休的學生抱出宿舍——短視頻記錄的這一幕,這幾天刷屏網絡,感動無數網友有人說,這些幼兒教師們就是“最美逆行者”,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對老師的教育理念的感悟?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泸定地震來臨時,四川雅安荥經縣一幼兒園老師正在吃飯,他們瞬間扔下碗筷逆行上樓,将正在午休的學生抱出宿舍——短視頻記錄的這一幕,這幾天刷屏網絡,感動無數網友。有人說,這些幼兒教師們就是“最美逆行者”。
對老師們來說,心中始終裝着孩子,發自本能地保護孩子,這是一種最真實、最樸素的反應。正是這種本能反應,生動而深情地诠釋了教育的本質、教師的責任——“仁而愛人”。
教育,說到底就是一門“仁而愛人”的藝術。如果說,“仁而愛人”是反映了教育最本質特征和要求的話,那麼,一旦抽離了“仁而愛人”這一要素,任何教育都不會有效果,都會無濟于事。羅素說過:“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
隻有帶着滿腔的熱情,用教師火熱的心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讓學生充沛地感受到如沐春風、春風化雨般的溫暖,并由此點燃起思想、感情的熊熊火光;隻有帶着滿滿的“一桶水”,用教師的教育機智去啟迪學生、引導學生,才能叩擊出學生的快樂之心、智慧之光,并由此激發起思維、創造的汩汩源泉。
中宣部、教育部近日公布2022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從這些師者身上,我們也能一次次感受到“仁而愛人”的心靈輪廓。做“仁而愛人”的教師,就是要求每一個教師既要充滿慈愛、滿懷愛意 ,更要具備人格魅力。“正人先正己”,教師要教育學生,自己首先必須教育好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是也。
人格魅力,當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體現在具體的一人一事上、細枝末節上。比如對自己必須堅持做到嚴格自律、率先垂範;比如對學生必須堅持做到有教無類、無微不至;對教學必須堅持做到精益求精、追求極緻。這些歸納起來,就是“仁而愛人”,是給予學生的真誠大愛。輿論近來熱議的教師節前是否要給老師送禮、老師是否會收禮之類的問題,關乎社會風氣,歸根到底也能看出為師者是否守得住“小節”、展現得了“大愛”,是否具有真正的人格魅力。
但凡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總能受到學生的歡迎以至成為一生學習推崇的人格典範。想起《愛的教育》翻譯者、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在紹興上虞白馬湖畔春晖中學校任教。擔任國文教師的他既關心學生的學習,也關愛他們的生活,被同學們親切地稱之為“媽媽的教育”。隻要聽說哪位同學病了,他就會親自将煮好的湯藥喂給他吃,讓人倍感溫馨。每逢周日,他起得格外的早,并守候在學校大門口,碰到外出的學生便要叮囑:“早些回來,勿可吃酒!”等學生應諾了,他還會再墊上一句“銅钿少用些”。這一言一行裡的細節,無不彰顯難能可貴的育人情懷和人格魅力。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早就為人熟知的比喻。立德樹人,要靠師者“仁而愛人”——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這些歸根到底凝結于一個“仁”字、一個“愛”字。這兩個字,可以直擊靈魂,可以對一個孩子産生終身的影響。而它們的具體表現,或許就在一個個細節裡,一個個類似“最美逆行者”們身上展現出的“本能”裡。
欄目主編:朱珉迕 文字編輯:朱珉迕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趙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