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為人處世智慧?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論語為人處世智慧?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今天這一節,孔子明确的提到了人的命,也明确的給出了他的态度。
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魯國人,孔子的學生。孔子認為他的德行非常好。但就是這個德行非常好的人,居然生病要死掉了。還有好學的顔回,居然窮得住在貧民窟,每天隻能吃一點點米飯,喝涼水度日,最後也是短命死掉了。
我們先把原文翻譯過來看。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從窗戶外面握着他的手說:這個人要沒了,這就是命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
孔子說:顔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箪飯,一瓢水,住在貧民窟裡,别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顔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顔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老師您所講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夠呀。孔子說:能力不夠,是全力以赴後再停下來,現在你還沒有開始,就給自己劃了界限。
文中,要特别注意的兩個地方,一個是孔子在窗外握住伯牛的手,而不是進到屋裡面去看他,一個是惜字如金的《論語》居然記錄了孔子重複的說這樣的人怎麼會得這樣的病啊!
有很多專家學者的解釋是伯牛得了傳染病,所以孔子不敢進屋裡去看他,所以在窗外。如果那樣?為何敢握住伯牛的手呢?顯然這個解釋不對,但伯牛到底得了什麼病,這裡沒有交代,顯然病很重,但不是這一篇和這一句話的重點。再看惜字如金的《論語》記錄了孔子重複地說這樣的人怎麼會得這樣的病啊!我們就明白了了,孔子不是害怕傳染,而是不忍心見到伯牛病危的樣子,因為他要失去一個德行很好的愛徒,就像一個父親要失去自己心愛的兒子一樣,他不忍心看,隻能在窗子外面握住他的手,悲痛的說,為什麼啊?我的孩子品德如此好,為何會得這樣的病啊?為什麼要讓我失去他啊?這難道就是我和伯牛的命嗎?
再看顔回,前面提到很多了,孔子在這裡再次表揚他,說到窮得沒有住的沒有吃的,卻能安貧樂道,這樣的品質實在難得。如果我們和上一句伯牛的事情聯系一下,就知道,這個也許就是命。一個人你的才華再好,德行再高,也無法左右命運窮通,也無法控制生老病死。
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要努力學習,不要努力工作,不要提高德行了嗎?孔子和他的學生們也不要去實現他們的宏偉志向了嗎?顯然不是,因為緊接着有下一句孔子就告訴我們,如何對待命這個話題。
冉求說自己沒有能力去學習孔子的道,孔子告訴他你還沒有努力,怎麼知道自己沒有能力?你這是自我設限,自甘堕落啊!
所以,從這一節,我們可以明白,孔子和《論語》告訴我們,即使命中注定,哪怕知道了自己明天就要死去,也要努力到最後一刻,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