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确自己的顯示器需求不同人對顯示器的要求各不相同,比如公司職員的辦公顯示器、遊戲玩家的電競顯示器、設計領域的專業顯示器。需求的不同,讓顯示器有了更有針對性的細分領域。
不同的顯示器類型從最開始的設計思路,到後期顯示面闆的權重傾向幾乎是完全不同的。例如辦公顯示器注重護眼和極緻性價比,一般幾百塊錢就能搞定。電競顯示器追求高刷新率和防撕裂,最高的刷新率甚至達到了恐怖的240Hz。設計顯示器對色域和色準不能妥協,哪怕是一點色彩偏差都可能造成幾千到幾萬的經濟損失。
我之前的幾篇顯示器選購避坑的文章,熱度和評論區都還不錯,除了讓我很榮幸可以幫到很多人以外,評論區的讨論也能給我更多的啟發和思考。之前跟大家聊了很多關于遊戲和辦公顯示器的事兒,這次就輪到專業級顯示器出場了。
▼很榮幸本人的顯示器選購文章已經全網TOP 3了
.
顯示器的行業現狀對于進階階段、專業階段的攝影師,以及從事印刷行業的人來說,專業級顯示器是絕對的不二剛需。哪怕是一點顔色上的偏差不準,都可能造成整個攝影工程或印刷制品的回爐重造,損失幾千幾萬絕對不是危言從聽。
如今的顯示器行業可謂良莠不齊、魚目混珠,宣傳頁面也是把好的參數使勁吹,不好的參數絕口不提。很多打着專業級顯示器的旗号,其實完全達不到專業設計的标準。再加上一個主型号甚至能衍生出十幾個子型号,千變萬化的型号更是讓選購的成本無限的增加了。
▼LG起訴三星虛假宣傳
對于專業級顯示器來說,它的刷新率和防撕裂是絕對不如遊戲顯示器的,但對顯示效果的要求卻達到了變态的極緻。因為顯示效果是專業級顯示器的唯一生命線,所以顯示面闆就成了核心中的核心。
術業有專攻,因此如果有顯示器宣傳自己既能遊戲電競,又能專業設計,這類“全能型”的顯示器八成是浮誇不靠譜的。關于專業級顯示器選購的黃金法則,其實就是色域、色準、色深、分辨率、尺寸的博弈,那麼裡面到底有哪些符合常理的誤區呢?接下來就跟大家好好聊聊。
·
一、色域不代表色域覆蓋色域指的是顔色的範圍區域,常見的色域标準有sRGB、DCI-P3、Adobe RGB、NTSC等。例如在下面的CIE-xy色度圖中,Adobe RGB的面積要比sRGB要大,因此可以顯示更多的顔色,對圖像的還原度也就越高。
相比DCI-P3的電影色域、NTSC的電視色域、Adobe RGB的專業領域,sRGB是所有色域中最為主流的。因為互聯網和絕大部分設備端的大環境,都是以sRGB色域顯示内容的,因此顯示器的sRGB色域可以說是重中之重了。
不過我們在選購顯示器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某顯示器的sRGB色域竟然達到了127%,那麼如何理解超出了100%的127%呢?這裡就牽扯到色域容積和色域覆蓋的這兩個概念了。
我們可以把色域容積和色域覆蓋,簡單地理解成水杯和水。127%色域容積的水杯容量是127ml,但杯子裡的水卻不一定是127ml,因為隻有100ml 的水、100%的色域覆蓋。
所以在選購專業級顯示器的色域時,其實考慮的是色域覆蓋,并不是色域容積。單純色域的說法比較籠統,購買前一定要擦亮雙眼,看到超出100%色域的顯示器得多留個神。
·
二、色準不代表色彩準确色準常用ΔE表示,顧名思義,它指的就是實際色彩顯示與标準顔色之間的偏差值。數值越小,代表色彩偏差越小。
不同色準在顯示影像時,色彩的偏差對于普通人來說可能無所謂。但對于攝影師和出版行業的專業人士來說,簡直是要了命了。
普通顯示器的色準達到3就算優秀了,有的甚至絕口不提。但專業級顯示器的合格分數線卻僅僅為2,高色準需要對顯示器逐台逐區的校準,這個過程可以說是既費時又費力的技術活,這也是專業級顯示器為什麼價格普遍較高的原因之一。
那麼為什麼說色準不能代表色彩的準确度呢?這就要從校色的方法說起,标準的校色過程通常會把顯示器面闆平均分成9個區域甚至更多,通過對每個小區域進行獨立校色,最終讓平均色準維持在較低的偏差。
接下來我想表達的可能已經有人猜到了,那就是色準和平均色準的概念了。随機的單區色準并不能代表顯示器的整體顯示水平,隻有9區或更多的平均色準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技術參數。
因此在專業級顯示器的時候,“逐台校色”這個說法是模糊籠統的,一定要搞清楚平均色準是多少,或者自己用校色儀親身測一下。隻有這樣,才能知道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
·
三、分辨率絕對越高越好屏幕分辨率指的是屏幕橫縱的像素點數,相同屏幕尺寸下,分辨率越高代表着像素點越多,也就代表着像素點之間的點距越小。在影像的呈現時便會更細膩,細節也更為豐富。
剛剛提到了“相同屏幕尺寸下”這個前置條件,因為馬上就要引入另一個概念了,就是我們最常聽到的PPI。PPI是Pixels Per Inch的縮寫,也就是屏幕每英寸的像素數量。因此單純讨論分辨率是沒有意義的,必須得結合屏幕的尺寸。
專業級顯示器通常以27英寸和32英寸為主,這裡就來看一下在27英寸的屏幕下,不同分辨率造成顯示精度的區别到底有多大。
可能有人會說離顯示器遠一點,不就看不到“大果粒”了?确實,哪怕是1080P分辨率的顯示器,離10米開外都看不到像素點。但請别懷疑,更高分辨率帶來體驗的提升,絕對是值得的,有人能說蘋果的XDR顯示器不香嗎?
高分辨率其實就是顯示面闆硬件的原始素質表現,尤其5K、6K的超高分辨率顯示器,這類顯示面闆真的像大熊貓般極度稀缺。受限于較低的良品率和專利壁壘,5K分辨率顯示器的價格要比4K分辨率高了1~3倍,6K則高了8~10倍。
超高分辨率的顯示器對于專業領域的意義是重大的,更細膩的顯示效果可以帶來更多的細節。在面對複雜的影像工程時,成倍提高生産力的效率,絕對會值回票價。
·
四、抖動色深不是原生色深色深是色位深度(Color Depth)的縮寫,這是顯示器在處理影像信号轉換的基本單元數量,單位是bit。說句人話,色深其實就是色彩的細膩度,數值越大,色彩過渡的也就越平滑自然。
大家都知道屏幕是由無數個像素點組成的,色深越高的顯示器,在顯示顔色時每個像素點背後的運算單元也就越多,顯示出來的顔色也越接近肉眼的顔色。
顯示器常見的色深有6bit、8bit、10bit、12bit,因為6bit幾乎被淘汰和12bit尚未普及,所以主流的還是8bit和10bit。因為色深是呈指數增長的,所以别小看8bit和10bit之間的差距。10bit的一億色要比8bit的1600萬色,足足高了64倍。
對于一款專業級顯示器的來說,10bit色深是絕對的标準配置。因為攝影師和印刷出版業對色彩更加敏感,需求也遠比正常人要高,所以顔色豐富、過渡自然平滑的10bit色深幾乎是他們的剛需。
那麼選擇10bit就萬無一失了嗎?其實這裡面也有坑。這裡就要引入抖動色深和原生色深的概念了,原生色深是顯示面闆本身的硬件素質,而抖動色深是通過軟件驅動模拟出來的。簡單的說,選擇顯示器時要看硬件的原生色深,而不是軟件的抖動色深。
因此在選購專業級顯示器時,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是不是原生色深10bit。如果發現類似“8抖10bit”“10bit FRC”之類的說法,切記謹慎購買。因為即使抖動算法再先進,顯示效果還是比不上原生色深的。
·
五、黃金法則之外的基本功色域、色準、分辨率、色深可以說是專業級顯示器的黃金法則,剛才幾乎把所有的技術核心和避坑方法都講得差不多了。
但除了剛才的四個核心選購要素外,接口、支架、OSD菜單、一線智鍊同樣是一台專業級顯示器必不可少的基本功。這些功能會極大程度的豐富使用體驗,可以說也是不可或缺的。
▼反向充電的一線智聯
現在越來越多的高端顯示器都會把一線智聯作為标配了,一線智聯帶來的好處很實在很直接。它的輸出功率通常在30~90W,完全可以作為筆記本或手機平闆的電源适配器。
因為減少了筆記本和手機的電源适配器和充電線纜,所以桌面就會變得更加整潔簡約了。這對于收納強迫症的患者來說,這個功能簡直是剛需。
▼超高帶寬的雷電3接口
一線智聯除了可以反向充電外,還有一種更高級的一線智聯,那就是雷電3。不過配備雷電3接口的顯示器普遍都不便宜,雷電3除了可以滿足更高規格的顯示需求,還可以進行充電、視頻、音頻的混合輸出。
既然聊到這兒,不妨再普及一下接口帶寬的概念。輸出端和顯示端在進行圖像傳輸時,需要通過線纜進行大量數據的傳輸。
但是不同規格接口的傳輸速率是不同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帶寬。在USB 4.0的大一統時代普及前,40Gbps最大傳輸速度的雷電3是仍是目前兼容性最強、規格最高的接口,沒有之一。
▼靈活的顯示器支架
平時在使用顯示器的時候,難免會根據不同的使用情景,調整顯示器的高度、角度甚至橫豎狀态,以讓顯示器調整到更舒服的位置,來主動迎合使用者的日常體驗。
因此,具有靈活人體工程學的支架,一定是一台好顯示器的必備條件。如果後期有顯示器支架手臂的要求,就必須得看準顯示器的懸挂标準,切記要認準VESA 100的懸挂标準。
▼豐富的OSD控制菜單
顯示器的OSD控制菜單也是顯示器的基本功之一,通過OSD菜單可以對顯示器進行豐富的調節。比如色彩模式、色域類型、信号輸入等等。
OSD調節的方式也是影響體驗的重要一環,現在常見的類型有按鈕式、搖杆式、外置控制器式。個人感覺搖杆式的體驗比較舒服,其次是傳統的按鈕式。外置控制器目前我還沒體驗過,所以沒有發言權。
·
★★★專業級顯示器推薦清單因為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專業級顯示器,所以這次推薦的也都是專業級顯示器。我本來前期篩選了10款左右,可是沒想到很多品牌的數據并不完整,需要一款一款的查面闆,導緻數據提煉的工作量很大,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所以我這裡隻推薦了五款。下面是統計出來的核心性能指标,裡面的所有數據已經克服了誇大宣傳,均為真實的客觀描述。如有某些數據跟頁面不同,建議以我為準。
▼推薦清單橫評對比表
Apple Pro Display XDR |
LG Ultra 32UL950 |
Geekon Xero X27 Pro |
ASUS ProArt PA27UCX |
BenQ PD2725U | |
尺寸 |
32" |
31.5" |
27" |
27" |
27" |
面闆 |
Nano IPS |
Nano IPS |
LGD IPS |
Mini LED |
IPS |
基礎 |
6K@60Hz |
4K@60Hz |
5K@60Hz |
4K@60Hz |
4K@60Hz |
分辨率 |
6016×3384 |
3840×2160 |
5120×2880 |
3840×2160 |
3840×2160 |
點距 |
0.115 mm |
0.181 mm |
0.116 mm |
0.155 mm |
0.155 mm |
PPI |
218 |
139 |
217 |
163 |
163 |
亮度 |
SDR:500 nit 峰值: 1600 nit |
SDR:450 nit 峰值:750 nit |
SDR:500 nit 峰值:600 nit |
SDR:400 nit 峰值: 1000 nit |
SDR:250 nit 峰值:400 nit |
色域 |
DCI P3-99% A RGB-97% s RGB-94% |
DCI P3-98% A RGB-93% s RGB-100% |
DCI P3-98% A RGB-91% s RGB-99% |
DCI P3-97% A RGB-99% s RGB-100% |
DCI P3-95% A RGB-92% s RGB-100% |
色準 |
ΔE≤0.5 |
ΔE≤2 |
ΔE≤2 |
ΔE≤1 |
ΔE≤3 |
色深 |
10 bit |
10 bit |
10 bit |
10 bit |
10 bit |
接口 |
雷電3 |
雷電3 |
雷電3 |
雷電3 |
雷電3 |
特色 |
576分區背光 原彩顯示 |
HDR 600 60W菊花鍊 |
HDR 600 65W智聯 |
576分區背光 Dolby Vision |
OSD控制器 65W菊花鍊 |
官價 |
39999 |
9599 |
5999 |
20999 |
8999 |
1、Apple Pro Display XDR
首先推薦的自然是蘋果的XDR,隻要是蘋果出品幾乎可以代表行業标杆。尤其是在mini LED普及前的五年,就跨時代的加入了分區背光。除了顯示器本身的高昂價格外,還需要額外購買五千元的顯示器支架。如果可以接受它的價格,那麼蘋果XDR絕對是顯示器的最終夢想。
總結一句話:“貴是真的貴,好也是真的好。”
2、LG Ultra 32UL950
LG的顯示器一向是顯示器班級裡的優等生,産品線也覆蓋了高中低全部檔位。作為LG高端顯示器的Ultra系列,曾經一度被廣大專業攝影師和後期工作者,認為是蘋果XDR最具性價比的合格替代者。
平民版的XDR形容這款顯示器,再合适不過了。
3、Geekon Xero X27 Pro
Geekon屬于偏定制化的品牌,它的産品調性主要傾向高端專業系列。這款顯示器我進入工程模式查到面闆來自LG的LGD面闆,因此它的顯示品質絕對毋庸置疑了。如果能認同它的品牌,同時是純性能取向,不太在意粗邊框的話,性價比簡直可以用爆棚形容。
唯一一款PPI和點距可以跟蘋果XDR抗衡的顯示器,自用甚好。
4、ASUS ProArt PA27UCX
華碩旗下高端顯示器品牌ProArt,也是全球首款正式量售的mini LED顯示器。記得首發一機難求,甚至加價兩三千都買不到。跟蘋果XDR相同的分區背光數量,以及次時代mini LED的顯示特性。如果有幸能搶到,起碼5年内依舊屬于機皇般的存在。
下一個顯示器的革命時代已經到來,mini LED代表着未來之光。
5、BenQ PD2725U
明基作為顯示器的一線品牌,旗下顯示器的價格普遍較高,好像從來不屑于跟競品拼性價比。明基的品控一直一來都很高,不說産品有多驚喜,但絕對不會令人失望。創新的外接控制器可以優雅的在桌面就能切換不同的色彩模式,不過面闆性能的數據稍顯平庸。
最穩妥的選擇,更從來不會令人失望。
在選購顯示器的時候,一定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如果在專業攝影、後期調色、圖文印刷領域有生産力需求,一定不要吝啬錢包,選購一台專業級顯示器是十分必要且剛需的。因為專業級顯示器作為生産力工具,其帶來的商業價值是無法估算的。
我覺得現在顯示器行業的内卷挺嚴重的,很多兩三千元的顯示器都會主打專業級顯示器。單從核心性能方面來看,貌似沒什麼不妥。但是根據我在本文中提到的“專業級顯示器黃金法則”,相信找出其中的秘密并不是難事。
總之,永遠記住一句話,“貴的不一定是好的,但便宜的絕對好不到哪去。”
好了,這次專業級顯示器黃金原則到此就告一段落了,希望下次還能有機會跟大家聊聊顯示器的那些事兒。如果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大家,這對我來說絕對是最大的幸運了。先這樣,我要去接受甲方爸爸的問候了,我們下次再見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