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有種“藏頭詩編輯器”的軟件非常流行,那就是将剛剛發生的國内國際大事甚至明星绯聞串聯在詩歌的之中,還要假托是李白所作。其實,這些詩歌在李白的詩集中根本無從考證,而且質量極差,牽強附會,連打油詩的水準都稱不上,隻能稱之為惡搞。
然而,在詩仙的作品中,小珏發現有三首詩,的的确确有預言的成分。這三首詩,就是李白稱贊楊貴妃美貌的,叫做《清平調詞三首》。
天寶初年,李白終于等到了唐玄宗的征召,成為了翰林待诏。他本以為可以實現政治抱負,但他卻隻被唐玄宗視為普通的禦用文人,地位其實和戲子差不多。而且,離開了廣闊的社會天地,禁锢在皇家禦苑,詩仙的創作靈感也被不堪其擾的應付消磨。他隻能像普通的文人一樣,歌功頌德,寫下并沒有多少社會價值的詩歌。
《清平調詞三首》就是如此,從文學水平上看,當然無可挑剔,但從思想上看,幾乎沒有意義,就是溜須拍馬的無奈之作。當時,唐玄宗和楊貴妃在沉香亭中賞牡丹花,唐玄宗想聽聽新詞新曲,便命李白賦詩。其中第一首是這樣的: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這首詩寫得非常唯美,詩仙的浪漫筆法盡顯無餘。他看到雲彩就想到了美麗的華服,看到牡丹就想到了傾國傾城的楊貴妃。牡丹因為露水的滋潤更嬌豔,貴妃則因為君王的寵愛而更美麗。這樣的神仙人物,如果不是在仙山上見到,那隻能在瑤池下的月光中相逢。
全詩看起來并沒有什麼問題,但細思極恐。楊貴妃還是好端端的活人,明明就在眼前,就在皇宮,為什麼會在仙台、瑤池這些地方才能見到?後來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楊貴妃在馬嵬驿被賜死後,唐玄宗就是請人做法,才與之在海外仙山相見的。
如果說第一首詩,僅僅是朦朦胧胧透露楊貴妃的結局,那麼第二首詩就具體多了: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這首詩甚至比前一首更出名,李白在此處還用紅牡丹誇贊楊貴妃的美麗,并且連趙飛燕也比不上。許多野史甚至牽強附會地說楊貴妃為此很不高興,認為這是譏諷她長得過于豐滿。
其實,小珏也一開始也很不理解為什麼李白要拿楊貴妃與趙飛燕對比。趙飛燕在曆史上的名聲并不好,被認為是紅顔禍水的典型。然而,我們看看趙飛燕的結局,就是在漢哀帝死後,被貶為庶人,後來又被勒令看守皇陵。堂堂皇後淪落至此,她隻能被迫自盡。這與楊貴妃後來的遭遇,又是何其相似?
第三首詩,更是充滿了相對詭異的氣氛: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前兩句是寫當前之景,完全可以理解。當時唐玄宗和楊貴妃就是在沉香亭賞花、聽曲,尋歡作樂。那還是在開元盛世,唐朝繁花似錦,歌舞升平,百姓安居樂業。天下第一美貌的女子和意氣風發的皇帝,構成了絕美的畫面。
然而,後兩句的畫風突變,春風十裡芬芳,為何帶着恨,而且是“無限恨”?顯然很不正常。最後一句“沉香亭北倚闌幹”,很多詩集的解讀是君王寵妃含情脈脈,雙雙倚靠在欄杆之上。
但是,我們知道,相愛的兩個人應該是相擁,沒有聽說兩個人共同靠着欄杆的。更多的是,一個人憑欄遠望,等待另一個人的歸來。這在唐宋詩詞中數不勝數,完全可以信手拈來。所以,後兩句甚至是寫出了唐玄宗在回到京師後,失去了心愛的楊貴妃,心懷無限恨,憑欄遠望。
這三首詩,确實是李白所寫,寫詩的時間、經過也在《全唐詩》、《唐才子傳》、《松窗雜錄》等書中有所記載,應當可靠。李白雖然修道,但也沒有聽說真能未蔔先知,預言吉兇,詩中的驚人預言,當然應該是巧合,隻不過太巧了而已。
衆所周知,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三大詩人,沒有人不是讀他們的詩長大。然而,系統學習的并不多,其實也沒有必要,因為專家已經為我們整理了。平台和書店合作,精挑了三大詩人的詩集,并有詳細而獨到的見解。李白單獨一本,杜甫和白居易合為一本,我覺得價格相當合适,鍊接推給大家,可以看看。還推薦一本則是詩仙的生平趣聞,小珏也參考過,受益良多。鍊接奉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