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陰性熊貓血有多稀有

陰性熊貓血有多稀有

寵物 更新时间:2024-09-13 06:53:56

陰性熊貓血有多稀有?導讀他們将血液由口注入體内,獻血者和輸血者都死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陰性熊貓血有多稀有?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陰性熊貓血有多稀有(江蘇發現2例黃金血型)1

陰性熊貓血有多稀有

導讀

他們将血液由口注入體内,獻血者和輸血者都死了……

來源:醫脈通

作者:馬清清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泰州人民醫院接診了一名重度貧血女子,在對其進行血型和血型抗體檢查時發現,她不僅僅是RhD陰性(俗稱熊貓血),而且其RhC、Rhc、RhE、Rhe均為陰性(Rh),再加上其ABO血型為O型,紅細胞上再也沒有任何血型抗原。

這意味着,如果她作為獻血者,可以将自己的血提供給任何一個需要輸血的病人。該院輸液科主任高靈寶介紹,調查發現患者親姐姐血型與其一樣,均為O型Rh。

根據網絡信息,Rh血型,被稱為黃金血型,人群中的概率是六百萬分之一。該血型自1960年發現以後,全球不足50例,國内報道僅有4例。

不止黃金血型,所有的血液都非常珍貴,屬于稀缺資源。那麼在很久以前,血液是怎麼發現的,又是出于什麼契機創造了輸血?大家了解這些嗎?

醫學真的很奇妙,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講一講。

在這段漫長的曆史中,彙集了太多先輩的智慧、靈感、創新和突破,他們在探索和求證的路上跌跌撞撞,在嘲笑中被質疑,在質疑中去證明,就這樣把醫學這堵厚厚的牆砸穿了一個洞,然後一束光透過來,照亮了璀璨星河。

起源

他們将血液由口注入體内,獻血者和輸血者都死了

血液是生命之源,它流通在每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體中,也蘊含了我們人類共同的進化史。

人類的原始祖先還住在洞穴時以捕獵為生,沒人知道血液是什麼,但他們看到獵物乃至自己身上的創口流出紅色液體時,生命也會随着不斷流出的紅色液體而凋亡,于是,生死之大,便與這紅色的血液密不可分,随即它被蒙上一層神秘與魔幻色彩。

縱觀曆史,其文化蹤迹出現在世界各個民族,聖經中的基督之血,影視作品中的吸血鬼,各種祭祀活動,歃血為盟等,把血液當作崇拜對象或祭祀符号。

曆史上最早對于血液的醫學相關描述,見于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記載,他們認為血液由肝髒所控制,巴比倫祭師則把人體内的血液分為兩種:白晝血與黑夜血。顯然,這是古人對于動脈血與靜脈血的初步認識。

古埃及和古希臘的醫生們對血液、心髒及脈搏都有所描述,赫赫有名的古羅馬醫生蓋倫(Aelius Galenus)認為血液由肝髒利用食物合成并輸往心髒,再被血管由心髒泵至腦部,然後循環神經系統運輸至全身各處并随之消失,被來自肝髒的新生血液所更換。

現在看來,蓋倫關于血液系統的認識很顯然是錯誤的,但當時在蓋倫的盛名之下,這種錯誤理論在西方古代醫學領域延續長達1400年,這個時期被稱為“黑暗時代”的中世紀。

在這個“黑暗時代”,古羅馬人會飲用被殺的角鬥士的血以使自己強壯;為了讓自己更美麗,古埃及皇後殺死奴隸,用他們的血沐浴;在中世紀的歐洲,曾有人将貴族的血液注射給罪犯,試圖改造他們的本性。這些荒誕離奇的傳說讓人匪夷所思,人們普遍認為善惡本性與血液緊密相關。

直到1492年,教皇英諾森八世(Pope Innocent VIII)病重陷入昏迷,醫生們建議為其輸血。

三名10歲男孩成了最早的“獻血者”,因為缺乏循環系統的解剖學知識,醫生們隻能将血液由口注入教皇體内,當然,結果是悲劇的,男孩們跟教皇都死了。

這可能是最早的治療性輸血的嘗試。

初試

他們給大出血孕婦輸血,有的存活了有的死掉了

又是誰打破了蓋倫錯誤理論的桎梏與障礙呢?

作出這一劃時代貢獻的是英國醫生威廉·哈維(William Harvey),他的洞見像一線光束穿透了籠罩在醫學領域上的烏雲。

1616年,哈維通過測量,計算出每分鐘流經全身的血液約為3.78升,如果按照蓋倫的理論,每天人體必須産生1440加侖血液(約5443升),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哈維認為人體内隻有一個循環系統,血液在心髒的驅動下經由動脈流至全身,再經靜脈返回心髒,如此循環流動、周而複始。

由于他發現揭示了血液循環的奧秘,否定了神聖不可侵犯的蓋倫,迎接他的不是榮譽,而是鋪天蓋地的嘲諷與批判,他被視為僞科學的宣揚者。無論如何,事實證明他是對的。這也正好印證了那句話,真理始終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曆經波折,但終将被看見。

哈維的血液循環系統奠定了輸血的基礎,也啟發了後人往血管内注射藥物,借助流動的血液把藥物帶至全身來治療疾病,就是人們現在所熟知的輸液。

1665年,英國生理學家、醫生洛厄做過一項實驗,将一條放血後瀕臨死亡的狗的靜脈與另一條健康狗的動脈用鵝毛管連接起來,受血狗竟然從瀕臨死亡中恢複過來,這一發現證明輸血能夠救命,自此也開創了動物輸血的先河。

1667年,法國醫生丹尼斯用同樣的方法把羊血輸給一名有病的男孩也取得成功。随後他又給一位願意做實驗的健康人輸羊血,還是安然無恙。丹尼斯被公認為第一位人體輸血實驗的成功者。

現在看,這是萬萬不能的,羊的血怎麼能輸給人呢?但是面對未知,沒有這一次次的探索和冒險,哪有現在的醫學權威呢?沒有這一塊塊的基石和無數人的心血,哪有現在安全的輸血流程呢?

1817~1818年,英國婦産科醫生布倫德利常見到産婦因失血而死,想到用輸血來挽救産婦生命。他在進行了動物之間的輸血實驗并取得成功後,設計了一套輸血器材。開始将健康人的血液輸給大出血的産婦,這是一次值得慶賀的突破。

目前公認布倫德利開創了直接輸血法,并作為第一位把人血輸給人的先驅者,載入史冊。

那時候還沒有人發現血型的存在,為什麼經過輸血後有的産婦存活,而有的卻會死掉,隻能說能存活的産婦是幸運的,恰巧輸的是同型血。

升級

他們發現了新型抗凝劑,但還是有人出現了輸血反應

1900年,奧地利病理遺傳學家卡爾·蘭德斯坦納目睹輸血病人有的平安無事,有的卻痛苦死去,他執着于探究這其中的道理。

他用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交叉混合,發現紅細胞和血漿之間發生反應,也就是說某些血漿能促使另一些人的紅細胞發生凝集現象,但也有的不發生凝集現象,最終發現了A、B、O三種血型,找到了以往輸血失敗的原因。

在兩年之後,他的兩名學生又發現了AB血型血。

1930年,蘭德斯坦納的這一研究成果為安全輸血提供了理論指導,并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獎,享有“血型之父”的美譽。他的生日6月14日,也被定為世界獻血者日。

臨床輸血量需要獻血者獻血,為了防止捐獻的血液很快分層、凝固,變成一袋袋“血豆腐”,19世紀,産科醫生布拉克斯曾提取出具有抗凝作用的物質,并發表了報告。

1918年,詹姆斯·格雷厄姆又發現了一種新的抗凝劑——枸橼酸鈉,為儲存捐獻的血液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抗凝劑的發現和使用,也是輸血史上的重大突破。

1939年,萊文和斯泰森報告了一起輸血後溶血反應,奇怪的是,該女性患者明明輸入的是與自身相匹配的O型血,為什麼還會發生嚴重的輸血反應,不得不說,醫學實在是存在太多的未知。

後來又發現了Rh血型,Rh血型的分布因種族不同而差異很大。陰性血在白種人中的比例較高,但在中國,隻占到總人口的1%,因為罕見,所以被稱為“熊貓血”。

而本次發現的Rh血型,首次是在一名澳大利亞女子身上發現的。對于所有Rh系統中擁有罕見血型的人來說,Rh血型可以被視為“通用血”,其救命能力是巨大的,而對于Rh型血的人來說,如果自己要輸血隻能輸入Rh型血。

也正因為如此,Rh型血受到了醫生的高度重視。盡管隻有在經過慎重考慮,并在極端情況下才會将其輸給病人,因為它幾乎是不可被取代的。

法國國家免疫血液學參考實驗室主任蒂埃裡·皮拉德說:“它就是黃金血液。”也被認為是熊貓血中的熊貓血。

血液由血漿和各類血細胞組成,根據各種疾病、具體情況,并不是每一次的輸血都需要全血,為了不浪費寶貴的血液,有人提出了“成分血”一詞。

1959年吉布森提出按成分輸血,但到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成分輸血才真正發展起來,特别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才算進入了成分輸血的新時代。

成分輸血不但使寶貴的血液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還達到“一血多用”的目的,提高療效和安全性。其先進性、科學性和合理性目前普遍得到認可,是輸血史上的再一次革命。

先輩們發現了血型,發明了抗凝劑、輸血器材,提出了成分血的輸注,是不是輸血就一定安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後期那麼多患者輸血後得了乙肝丙肝等傳染病,這說明輸血還存在人們未知的風險。

1963年,巴魯克醫生在澳大利亞土著人血液中發現一種抗原性物質,起名“Aa”。經過研究,巴魯克及他的同事們明确了:Aa實際上就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這一發現提醒了臨床醫生們,如果能夠采用适當的方法對血液進行篩查,就可大大減少輸血後肝炎的發生。血液捐獻的初步篩查試驗就這樣逐漸發展起來,這一舉措造福了後來千千萬萬的患者。

我們是幸運的一代,前人曆盡艱辛留下無數醫學碩果,我們盡情大快朵頤,但人體又是複雜體,還有很多無法攻克的難題,還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責編|蘇沐

封面圖來源|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