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金寶、許鞍華、譚家明、袁和平、杜琪峰、林嶺東、徐克,七位導演,膠片拍攝,抽簽決定各自負責的年代,關于香港的故事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直講到未來。聽起來很吸引,但也叫人暗自擔心,太過豪華的陣容,會不會反而生出敷衍來,倒不如初出茅廬的小年輕來得真誠、犀利、才華橫溢? “拼盤”作文又會不會沒辦法融合,互相割裂地講述着不同的境遇和時代,還不如一個人安安分分地講好一個小故事?
坎坎坷坷,兩年前已經完成後期制作并且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的電影《七人樂隊》,終于要在這個周末全國公映。昨日提前看片,興沖沖,也吓絲絲。看完,一塊石頭落地,盡管它的票房應該不會很好。
首先,這111分鐘,除了最後讓電影院笑聲此起彼伏的徐克的《深刻對話》,其它六個篇章,從氣質到節奏,都在監制杜琪峰的努力下,接近“渾然一體”了。盡管篇幅都有限,但關于一座城市的回憶,橫跨半個多世紀,悠悠蕩蕩,故事都講得笃定而平和;盡管角色都不多,但人與人之間或溫情的、細膩的羁絆,或疼痛的、無奈的告别,其間流淌的、萦繞的都是真誠。也就是說,雖然他們視角不同,雖然他們擅長也不同,但講述的都是香港這座城市,曾經有過的希冀、盼望,也有過的迷茫、陣痛,起起落落之間,已經過世的導演林嶺東在他的篇章,最後借由角色道出了所有主創的心聲——比香港更好的地方有很多,但都沒有我對家鄉的這一份感情。
其次,七位導演,雖然都名聲赫赫,幾乎配得上“殿堂級”的前置定語,甚至這次搭檔的演員吳鎮宇、任達華、元華、林雪等等,也顯出幾分老舊的氣息來,但這一次,或許是回到久違的膠片拍攝,或許是能跟青年時代的夥伴并肩作戰,他們交出的答卷看得見赤誠之心。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天台帶領孩子們練功的是洪金寶的兒子洪天明。故事很短,但初晨那抹充滿希望的朝陽,卻在觀衆心裡閃耀了100分鐘。六十年代,社會清貧,但求學者衆,在許鞍華的鏡頭下,一位執筆忘返的校長和一個善良溫婉的女老師,讓一座天台學校成為六十年後記憶裡那個最溫暖的家。譚家明同樣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重要導演,曾憑《阿飛正傳》《東邪西毒》兩奪香港金像獎最佳剪接,又以其執導的《父子》奪得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三項大獎。《父子》中飾演郭富城兒子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新人獎的吳澋滔已然長大,他在《别夜》中與導演再次合作,一段初戀故事在八十年代的出國潮中徐徐展開,也在一個玫瑰色的夜晚沉沉結束,相聚别離,都是愛情正好該有的樣子。袁和平與元華的合作,這次沒有武打,甚至沒有動作電影的叙事框架,《回歸》借由功夫片的線索,講述了一個充滿溫情的家庭故事,老與少,傳統與現代,互相體諒、包容。杜琪峰的《遍地黃金》大約是個人風格最為明顯的,在這個世紀股市、房地産、互聯網的浪潮裡,那三五個始終努力掘金的小市民,像極了我們自己,導演唏噓他們的白日夢碎,更唏噓時代起起伏伏間的無常和荒誕。擅長暴力美學的林嶺東這一次有幾分溫柔,也有幾分殘忍,任達華飾演的老人在曾經熟悉的城市《迷路》,滄海桑田,他再也過不了那個路口,去不到那個劇院。一路追憶,浩浩蕩蕩,末尾徐克的《深度對話》最是出人意外,卻也意料之中地展現了“老怪”的怪誕和天馬行空,在那個未來的精神病院,四位參與者已然分不清誰是病人,誰是醫生,嬉笑之間讓人幾乎忘記徐克已經年過七旬。
“光陰似箭,一去不回,往事隻能回味。”這是洪金寶在第一篇章最後的一聲詠歎,是一位武打巨星關于一個過去的時代的一聲詠歎。但,《七人樂隊》并不僅僅是一首緻敬往昔的挽歌。電影裡,你看得見往昔的光輝歲月,也看得到新鮮的面孔,香港新生代演員餘香凝、吳澋滔、林恺鈴、伍詠詩在片中都有出色的表現;你看得見對舊時光的緬懷,也看得到新舊對撞後的融洽共生,尤其看得到香港電影人始終的活力、熱情和深情。(孫佳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