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嘉興日報-嘉興在線】
師恩仁愛,豈能忘懷
如果,我們嘗試用文字記錄
關于“我的老師”的故事
你,會回憶起什麼?
您伴我一程,我念您一生。那些定格在記憶深處的畫面,或感動,或欣喜,抑或有些許失落……連綴成我與老師的故事,連綴成綿延記憶裡曆久彌新的永恒。
新學期開學,在第38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嘉興市第五高級中學的老師們,以紙筆感念師恩,深情講述“我的老師”的故事。
溫暖質樸,娓娓道來。
有些“我”,是學生眼裡、字裡的“我的老師”,而我曾經也是一名學生。在這個教師節,我,一名教師,将跨越時空,寫下“我的老師”的故事。
有些“我”,是老師口中、心裡的“我的學生”,何其有幸,遇見您,亦師亦友的守護。在這個教師節,我,您今天的學生、您永遠的學生,将以紙筆感念師恩,寫下“我的老師”的故事。
“晚報教育”,9月6日起以每天兩篇的頻率,展示這些育人故事,也以此向天下師者表達敬意!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嘉興五高化學組 張雅韻
暑氣漸退,天轉微涼。不經意間,職業生涯中第二十個教師節悄然而至。扳扳手指,自己沿着最初的夢想已經走了二十年了。為什麼能走這麼久,這麼遠?那就不得不說說我的老師——陳麗紅。她以敬業的紅燭精神、嚴謹的治學态度、友善的待人之道,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師職業肅然起敬,心向往之。
夢想的啟蒙者
記得是從高二時起,陳老師開始教我化學的。那時候,懵懂的我們涉世未深,對讀書充滿了排斥,與老師之間距離很遠。然而,陳老師的第一節課就以其淵博的化學知識、精巧的課堂設計征服了我們,讓我們感受到了化學世界的精彩,也讓原本沉悶的理科課堂被點燃了。
有人說,教育就是用一片雲去推動另一片雲,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無疑,陳老師用她的一節化學課深深影響了我。也正是從那時開始,一顆教師夢的種子播撒在了我的心頭。帶着對教師職業的崇敬,帶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帶着對化學學科的喜歡,我考上了杭州師範大學化學教育專業,四年之後我如願成為了一名化學老師。
職業的引領者
再次回到母校,擔任化學教師,也有了再度向陳老師學習的機會。以一名新教師的身份再見陳老師的時候,又是另外一份情愫。陳老師工作勤勉,治學嚴謹,在化學學科專業領域頗具影響力。還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就聽說陳老師任教的班級中有一名學生獲得了全國化學競賽二等獎。對于一所農村高中學校來說,沒有師生的共同努力、艱辛付出,取得這樣的成績是難以想象的。
陳老師作為一名任教多年的教師,但是仍然以新教師的心态精心備課、認真上課、細緻批改作業,給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樹立了榜樣。特别是在命題研究上,她更是頗具匠心。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每次命題之前,陳老師始終堅持先做試做,精選每一道題,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和美的傳遞者
陳老師既是良師,又是益友。她有着江南女子的柔美,剛強的外表之下有着一顆善良的愛心。工作以後,對于我這個“親學生”,陳老師十分關心。初登講台,我對教學目标的把握、教學内容的選擇,往往一知半解。
為了快速提升自己,我經常去聽陳老師的課。每堂課後,陳老師都會耐心地向我介紹每節課的構思,讓我對課堂結構設計有了清晰的認識。陳老師愛護學生,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總是不厭其煩地細心指導。每到中午,原本該是繁重工作間隙難得的休息時間,但對于學生上門求解,她總是微笑着歡迎,并予以耐心解答,直到學生滿意而去。
時間的流逝沒有淡退我對教育的熱情;繁雜的事務,也沒有抵擋我對工作的熱愛。正因為有着陳麗紅老師這樣的一大批愛崗敬業的老師感召着我,激勵着我,引領着我,讓我帶着最初的夢想,在平凡的教師崗位,踏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亦相信,初心不改,方得始終。
做老師的人不顯老
嘉興五高化學組 陳麗紅
學生時代對我來說早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三十年來,我一直堅守在教師的崗位上,雖然不再是學生,但其實從未和學校這片洋溢青春活力的樂土分離。有人會說,做老師的人不顯老。
我想,一方面是現在教師崗位的硬件條件遠比從前好了,三尺講台,一間教室,三四方天地,就足以支撐起一個人的青春歲月;另一方面,待在學校是不會想着老的,是感覺不到老的,三年又三年,一批批學生,像稻谷,像小樹,一茬又一茬地長大,每次都是全新的,每天都是年輕的面貌,老師在其中,隻顧享受播種與豐收的喜悅,無暇顧及一輪一輪溜走的時間。
我是新塍人,時間久遠,與許多老師都失去了聯系,有時候在路上相遇,也是七零八落地寒暄一番。
對于老師們最深的印象大概就是一溜煙的新塍土話,就連化學元素周期表用的還是土話,我現在跟我的孩子模仿着用新塍話念一念元素周期表,她能笑得在床上滾來滾去。
更别說英語這樣的科目,現在都在要求老師不用中文講英語課,可想我初中時候的英語課仍然是新塍話教的。老師們的專業水平也不像現在這樣好——師範畢業,教師培訓,時刻學習;那時我的小學老師可能也就是初中畢業,操着一口捋不直的普通話,半土話半普通話得教着我的拼音,現在想來還是啼笑皆非。
盡管如此,依然有非常好、令我尊敬、讓我感恩的老師。我大學一年級的生物老師是個可可愛愛的老頭兒,他對待那些花花草草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也樂意時常帶着我們鑽進林子草地裡學習。
在學校西南角,有一片他特别喜愛的草地,裡面沒有什麼奇珍異寶,也不是他照看的,在我們看來那就是一片荒蕪的園子。但他就是特别寶貝,每每都獻寶般地拉我們過去“考察”——美其名曰“考察”,不過就是我們這群學化學的崽子,揣着二十來歲懵懵懂懂的幹勁,沖進他的寶貝的園子裡“胡鬧”一番。
但他不管,手裡撚着一莖小草也能說上半天,似乎是在說給我們聽,似乎又是在自言自語。回想起來,頗有一番西南聯大紀事裡那一群老先生的學術精神呢!這樣的景象我記得很深,似乎成為了我對于“什麼是一名好老師”這個問題的标準答案——沉浸的、熱愛的,育人的、感人的。我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着,不知不覺也是一名老教師了。
作為老教師,我看着自己的學生長大,走向大學,走向社會,向着他們各自更精彩、更廣闊的人生不斷開拓。我的學生,有的也成了老師,甚至成為了我的同事。這是職業上的選擇。
但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如我,如我的老師們,紮根于講台,從未離開學校,或是走出學校,在更為廣闊的社會上開拓,都要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一直保持着學生時代的不斷學習的精神和拼搏奮鬥的活力。這是我在我的老師身上看到的,是我自己感悟的,也是我想對我的學生們說的。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