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迹。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裡,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将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注:
金銅仙人,指漢武帝在長安建章宮所造的承露盤銅人,手持巨盤,承甘露,和玉屑服之,以求長生。魏明帝時命将銅人移到魏都洛陽,相傳搬遷時銅人流淚不止。茂陵句,指漢武帝劉徹,他死葬茂陵。他作有《秋風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夜聞句,《漢武故事》載漢武神靈活動時有馬叫聲。畫欄二句,漢宮秋天桂花飄香,今已荒廢,長滿青苔。三十六宮,典出班固《西都賦》。土花,苔藓。魏官,拆遷銅人的魏國官員。将,攜帶。酸風,凄風。憶君,思念舊主人漢武帝。天若句,天本冥漠無知,若有情感,也一定會衰老。渭城,指長安。
譯:
茂陵中埋葬的漢武帝,
象秋風過客匆匆逝去。
夜裡聽到他的馬叫聲,
天亮後卻又杳無蹤迹。
畫欄旁邊的株株桂樹,
秋來還散發濃濃香氣。
當年豪華的三十六宮,
卻早已苔藓遍地都是。
魏朝官員驅車載銅人,
直奔千裡外洛陽而去。
剛剛走出長安城東門,
凄風吹到銅人眼珠裡。
它憶起舊主人漢武帝,
流下傷心淚重如鉛水。
枯萎的蘭草送别遠客,
在那通往鹹陽的古道。
上天若是真的有感情,
此時也會因悲哀衰老。
銅人手持巨盤遠離去,
月光正在荒涼中映照。
眼看長安城漸行漸遠,
渭水波濤聲越來越r:。
評:
金銅仙人是漢武帝在長安鑄造的銅人(一說是銅柱),用以承接甘露,和玉屑服食以求長生。魏明帝也求長生,故下令把銅人運至洛陽,相傳搬運銅人流淚不止。李賀據此作詩,時間在元和八年(813)。時李賀辭奉禮郎由京城赴洛陽。詩中借銅人辭漢的傳說,來吊古傷今,抒發憂時憤世的情思。
全詩十二句,分三層,四句一層。
第一層慨歎人生難久。漢武帝追求長生,如今已是秋風中的茂陵荒冢,當年的三十六宮,如今己是遍地苔藓。詩人把情感投射到銅人身上,這裡寫的是銅人的觀感。
第二層用拟人手法寫銅人離漢宮時的凄婉情态。霜風射眸,眼酸心亦酸,淚如鉛水,依依不忍去。這裡詩人主觀的情與客觀的物已完全糅合到一起了,詩句含意異常豐富。
第三層又從側面描繪銅人周圍的景物,給它們塗上一層憂傷的色彩。衰蘭送客,漢月荒涼,渭城已遠,渭水波聲漸杳。這些景物有力烘托了銅人(實即詩人)的凄苦之情。“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設想奇偉,表達了一種極深沉的情感,宋代司馬光稱為“奇絕無對”,後又被當代毛偉人引用到他的名篇《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就更極大地增加了這句詩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這首詩是李賀的代表作之一。拟人化手法的運用,奇異的想象,精妙的語言,使這首詩充滿着浪漫主義的色彩,成為詠史詩中的名篇。
今人程千帆《古詩今選》評曰:這篇詠史詩,寫漢,魏易代的興亡之感。對前代人事的成敗興亡加以詠歎,并不具體地比拟某事某人。這篇就是如此。
附圖:
畫欄桂樹懸秋香,渭城已遠波聲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