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茶人雅士認識、收藏、迷戀鐵壺。擁有一把手工鐵壺不僅可以怡情養生,“一壺落桌,霸氣沉穩”更是人們追求茶道文化的一種方式。
鐵壺使用一段時間後,内部會生成一層白色的物質,我想多數的壺友,都知道那是水垢。
(圖片來自于網絡)
所謂水垢,簡單的說,是水中的礦物質,如:鈣、鎂。因加熱後導緻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所形成的一種結晶。
有些人讨厭水垢,認為帶有水垢的水,飲用的時間久了就會對健康産生不利影響。所以會隔段時間就竭盡全力去除水垢。
但也有人認為,附有水垢的鐵壺煮出來的水,口感上渾厚且圓融(滑)也較好喝,所以會想盡辦法養水垢。
其實,水垢本是源自大自然的江湖河水之中,每當有鈣離子或鎂離子的水被煮開,水垢就會誕生。能夠煮出水垢的水往往意味着水質偏硬,含有對人體有利的礦物營養。
我們曾經對比過兩種壺,發現,有水垢的壺煮出的水更加渾厚且圓融,口感更佳。
有水垢的鐵壺,煮出來的水的确不錯,可是要用來泡茶,在茶類的選擇上就必須注意。
因為這樣的水,對以重香氣的茶類,如:綠茶系-龍井、碧螺春、日本綠茶等;輕發酵系-高山烏龍、金萱、翠玉等,有壓抑的效果。
具體而言,就是泡出來的茶,香氣方面可能會較不輕揚,比較沒有茶葉新鮮活性的感覺。
雖如此,但卻非常适合用來泡重口感的茶類,如:普洱老茶、台灣老茶、鐵觀音、岩茶或其他焙火的茶類等。
有壺友曾經比較過,用有水垢與無水垢這兩種壺煮的水,來泡重口感的茶類,結果使用有水垢的壺,煮出來的水所泡的茶,口感上相當不錯,确實有加分的效果。
另外還有認為水垢會影響鐵質釋放的朋友,在此提供一個實際案例。
有壺友曾經使用過一把補過的壺,水垢也養成,後來想長期放置不用,于是上了一點油在壺外部保養。結果幾天後,看到壺的内部竟也滲進油。
從這個例子來看,再怎麼包裹完全的水垢,其實還是會有空隙,所以對于鐵質的釋放影響應該有限。
更何況有水垢的壺,其實能阻擋空氣,也有防鏽的功能。由此看來水垢,還真是好處不少。
所以排斥水垢的朋友,有機會不妨考慮看看,使用有水垢的壺。
若要養水垢,最好還是使用未過濾的水較好。因為水垢是水中礦物質的結晶,若是水中沒礦物質那來的水垢。
選擇礦物質就較多的水,通常山泉水跟井水都是不錯的選擇。
一般新鐵壺開始使用後約5天左右,内部會出現紅色像鏽斑一樣的東西,10天左右會出現白色的水垢,長期使用後,内部會全部變紅。
(圖片來自于網絡)
這層水垢是鐵壺的保護層,和汽車過了磨合期更好開一個道理,有了這層精心養成的水垢保護層,鐵壺會更加好用,煮出的水也更穩定。
01避免幹燒
避免在壺内無水的情況下幹燒。
不要在壺内無水時加熱。反複的幹燒、空燒,持續的空燒,會縮短鐵壺使用的壽命,甚至會将鐵壺燒裂。
清光堂 失蠟法鑄造 丸蘆屋龍鐵壺02防止溫差過大
不能讓鐵壺在急熱之下立即冷卻,在使用時甚至要注意。
如在壺低溫時,忽然倒入70 以上的熱水,或壺溫高時,忽然倒入冷水。極具的熱脹冷縮,會使得鐵壺自身面臨裂壺的風險。
比較好的做法是:
1、使用兩把以上的鐵壺交替使用;
2、隻有一把鐵壺時,可以先燒開熱水,再行補充水量,避免溫差。
03保持鐵壺幹燥
鐵壺在使用完畢後,壺内還留有水份的話,很容易生鏽。
所以,鐵壺在使用完畢後,利用壺身和爐的餘熱,蒸發壺内殘留的水分,以确保壺内的水份完全蒸發,以保證壺内幹燥。
在使用完鐵壺後在鐵壺仍有餘熱時,拿布沾一點茶水輕輕擦拭,久而久之就會産生獨特的光澤。
鑄鐵壺是手工藝精品的器物,需要用心去生活,去保養,去傳承。
一把鐵壺,傳承到第二代人,第三代人····更能顯現它的魅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