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 交通先行
未來三年
南昌将集中力量組織實施
“1688”工程!
到2025年,實現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綜合運輸服務能力有效提升,交通綜合治理顯著推進,城鄉交通服務全面覆蓋,交通運輸行業整體競争力顯著增強,為率先建成交通強市打下堅實基礎,基本建成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什麼是“1688”工程?
實施“1688”工程,“1”是指打造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6”是指不斷完善航空網、軌道網、水運網、道路網、物流網、信息網等“六大網絡”;
第一個“8”是指加快推進綜合交通、産業交通、品質交通、綠色交通、美麗交通、數字交通、信用交通、平安交通等“八大交通”體系建設;
第二個“8”是指推動實施綜合交通設施建設、發展交通裝備産業、交通品質服務提升、推動綠色交通建設、打造美麗城鄉交通、推進數字交通建設、推進信用交通建設、推進平安交通建設等“八大任務”。
未來三年我們怎麼幹?
構建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加快南昌東站綜合客運樞紐工程建設,推進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綜合客運樞紐建設,推動南昌站、南昌西站樞紐綜合提升工程開工建設;依托南昌昌北國際機場、鐵路向塘站和向塘西站、龍頭崗和姚灣等綜合碼頭,打造具有強大區域輻射能力的南昌國際空港、南昌向塘國際陸港和南昌港。
加快推進昌北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新建T3航站樓等機場設施,推動機場大道(高速公路連接線)、神州路機場南路等道路建設;推動以向塘物流園區為核心的南昌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推進盒馬鮮生江西省新零售産業基地等第三方企業項目建設。
構建多層次城市交通網絡
高鐵高速路方面,通過實施昌景黃高鐵(南昌段)、昌九客專(南昌段)項目建設,加快形成以南昌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鐵網;實施昌樟高速二期楓生段擴建、續建南昌繞城西二環高速公路項目,加快形成以南昌為中心的“一環十二射”高速公路網,支撐與周邊區域的緊密聯系。争取開工建設景鄱昌、南昌北外環、南昌至修水高速公路,建立與周邊城市群“雙高速公路通道”聯系格局。
航線方面,加快提升南昌機場航線網絡輻射能力,增開泉州、南陽等次中心城市航班,适時恢複曼谷、新加坡、吉隆坡、巴厘島等東南亞國際客運市場,拓展日韓等東北亞國際客運市場,并大力推進航空貨運市場發展。到2025年,力争實現國内通航城市突破80個,國際及地區通航城市突破10個。
城市道路方面,我市将以構建城區“十縱十橫十聯”骨幹路網和完善交通微循環為目标,推動城市道路及過江通道建設項目21項。重點推進昌西大道、北二環快速路等項目建設,推動城市二環形成閉環;推動九洲高架東延、桃花南路快速化改造等連通道路工程,加強城市一、二環之間的聯通。
地鐵方面,加快推動南昌軌道1号線北延、東延工程,軌道2号線東延工程建設,力争2025年建成通車。
水運方面,圍繞打造南昌港億噸大港目标,全面提升南昌港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推動姚灣綜合碼頭、龍頭崗綜合碼頭二期等6項港口碼頭項目建設。全力推進贛撫尾闾綜合整治工程,推動贛江下遊尾闾整治工程主支、南支樞紐船閘建設。
大力發展高端特色的交通運輸裝備産業
航空裝備産業方面,以高新區南昌航空城為發展核心,重點圍繞“五大機”項目,逐步健全飛機研發、制造、總裝、試驗、試飛和配套加工一體化的航空制造産業鍊,支持南昌成為中國商飛第二生産制造基地。
汽車産業方面,以做大做強整車制造為主線,大力發展乘用車,堅定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打造提升特色零部件産業。
軌道交通裝備産業方面,以智慧軌道交通為引領,圍繞傳統制造業、新制式軌道交通、智慧運營及智慧維保進行“1 4”産業布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吸引一批成長空間大、聚集能力強的企業落地落戶,打造軌道交通全産業鍊。
提升交通綜合運輸服務品質
推動行業新舊動能持續轉換,以冷鍊物流、零擔貨運、無車承運、互聯網 貨運物流等為重點,積極申建國家骨幹冷鍊物流基地;建立多式聯運協同聯動機制,推動實現鐵水、公鐵、公水、空鐵多式聯運“一單制”和“一箱到底”。加強對各類貨運物流企業、個體私營貨運從業者的吸納管理,到2025年,建成4處貨運“司機之家”。
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
普及農村客運車輛代運信件、郵件、包裹的新型運輸模式,依托客運站開展交供合作、交郵合作、電商快遞等農村物流服務,利用“一網通辦”等APP發揮網絡優勢。推進農村貨運深入融合,解決農村配送“最後一公裡”難題。不斷拓展延伸農村公交覆蓋範圍和通達深度,實現城鄉交通一體化。
打造以人為本的美麗城鄉交通名片
未來三年,我市計劃依托城市“一江十河串百湖”水系網絡布局城市高品質綠道,規劃形成“九橫、九縱、八環”的城市綠道網絡體系。繼續加大縣道等級提升工程實施力度,加快實施行政村通雙車道建設工程,鞏固全國“四好農村路”建設市域突出單位成果,推進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和成網成片。
加快推進數字交通建設
籌劃推進南昌市交通運輸綜合交通智慧監管平台建設,繼續推進智能化水路運輸綜合管理平台建設。建設橋梁、車輛安全風險、鐵路、軌道交通、燃氣、供水、排水的安全監測預警系統。推動實現交通運輸大數據共享,深化“5GVR 駕培”的推廣應用,逐步開展試點工作。
在人才方面,我市将瞄準交通科技前沿和新興交通産業,積極探索和實踐政府、院校、企業三者合作的有效模式,積極創辦多種形式的産學研聯合體,建立政校企需求信息交流機制和平台,争取引進一批交通領域專業的高精尖技術人才和戰略科技人才。
建立健全交通運輸領域紅黑名單
南昌将依托江西省交通行業信用信息服務平台,對各交通工程建設領域實施從企業到個人廣覆蓋多層級的信用監督管理,強化與“贛服通”、南昌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等有效對接,将市場主體置于廣泛監督之下。繼續推動在客運、物流等領域實施“信易 ”工程,推廣“信易行”“信易貸”“信易保”等方面的探索實踐。
持續推進平安交通建設
在提升交通安全水平方面,南昌将堅持安全生産“三同時”原則,實現平安工地建設全覆蓋;強化“兩客一危”車輛動态監控管理,到2025年,确保“兩客一危”營運車輛4G 視頻監控設備和主動安防設備安裝率100%,公交車主動安防設備覆蓋率100%。
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轉發擴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