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内的投資市場常常會用跑赢通脹這樣的噱頭來誤導投資者,進而将一些投資者引入投資誤區,許多投資者因無法理解無風險資産與風險資産之間的緊密關系,無法立足于穩健投資策略有效平衡投資收益與風險之間的關系,而導緻傾向于高風險投資,造成投資上的損失乃至嚴重損失,不僅不能跑赢通脹,反而容易造成本金上的虧損。
關于無風險資産與風險資産之間的轉換關系,我之前闡述的已經比較多了,而關于投資标的的評級、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穩健投資策略、資金配置與風險管理等問題,我之前也撰寫了很多文章,這裡都不一一重複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翻閱我之前的文章。今天我主要講一下國内投資與跑赢通脹的邏輯問題,因為不明白這些邏輯,許多投資者總會認為跑赢通脹才是赢得未來之路,就會不斷追求投資收益最大化,結果就會跌入投資誤區。
通脹主要是貨币現象的反映。次貸危機以後,全球主要經濟體普遍采用了量化寬松貨币政策,就是人們常說的QE,導緻貨币增量現象非常突出,這使全球在一定周期内出現了通脹乃至惡性通脹現象。
由于美元、歐元與日元等都是國際貨币,所以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的增量貨币可以向全球輸出,而中國等是國際貨币的主要輸出地,這就為中國帶來了輸入型通脹,這實際上就是發達經濟體對發展中經濟體的債務轉嫁過程。而我國經濟又處于快速發展周期,居民收入增長又處于上升周期,再加上價格機制改革與商品金融化等,多種因素疊加,令我國在2008~2015年之間的通脹壓力非常大,其中房價就是突出的代表現象。
反觀歐美日等經濟體,由于所印的鈔票主要流向國際,得以從全球加強資源配置,且超發的貨币又主要流入金融體,所以美歐日的通脹水平不漲反跌,長期達不到2%的通脹目标。當然美歐日等經濟長期發展遲緩、工資增長長期處于瓶頸期、消費下降等原因,也是形成美歐日的通脹水平長期偏低的主要原因。而形成這一問題的關鍵主要在于美元、歐元與日元等是國際貨币。
由于我國長期将人民币與美元綁定,借美元體系尋求發展,所以人民币國際化進程緩慢。而外資對我國的巨額輸入與我國的強制性結彙政策長期相結合,又令中國外彙儲備高速增長,這樣一來,中國的外向型經濟以及外資的巨額流入就片面限制了人民币的升值之路,因為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中國持有的巨額外彙儲備的貶值,就意味着外資可能借人民币升值獲利跨境流出,就意味着中國出口的下降。
正是由于中國對外資的過度依賴,才導緻人民币無法有效升值,才令人民币無法在全球優化資源配置,同時也無法有效控制内部通脹,導緻房價等大漲。所以人民币國際化問題不解決,中國的巨額外彙儲備問題不解決,中國就會長期面臨通脹壓力。
當前,全球因衛安危機影響經濟嚴重衰退,發達經濟體貨币增量嚴重,後期必然會引發全球通脹,而中國當前處于兩難境地,不印鈔就不能對沖國際貨币增量,外彙儲備就要遭受嚴重損失,印鈔對沖國際貨币增量就會帶來内部嚴重通脹問題。而人民币又被外彙儲備高度牽制,在美元指數近期大幅貶值過程中又不敢充分升值,所以預期國内通脹水平未來會走高。在這種大背景下,投資者想跑赢通脹并不容易,跑不赢通脹是大概率的,隻能盡力維持投資與通脹之間的平衡,如果過于強調風險投資則會帶來投資上的高風險。那麼投資者該怎麼辦?
由于國内市場實際利率居高難下,令風險資産難以走高,所以居民的大部分資金主要還是配置在銀行長期存款、大額存款與國債等方面,首先保障長期收益率的穩定性,這部分投資額度不應低于閑餘資金的35%~40%;而鑒于優質債券與部分銀行理财産品的穩定性,也可以配置部分高等級債券與銀行理财産品;另外,由于國内股市估值偏低,可部分配置股市中的核心資産或購買ETF基金;而在未來對沖通脹風險當中,白銀由于價格優勢而會體現出對沖通脹的作用,因此可以長期配置部分白銀。而我認為上述配置是未來投資中比較穩健的組合,是考慮風險與收益平衡後的較優選擇。當然投資組合不勝枚舉,上述投資組合也隻是一種參考。(本文系馨月說财經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于頭條号馨月說财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