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作為中國曆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一生可謂毀譽參半。深知自己不平凡的她,死後立下了無字碑,功過是非讓後人自由評論。
不過這種“自由”也不是無度的,有些評論甚至直接影響到她的身後事,比如葬在哪裡。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牽扯到朝廷不同政治派系的利益。
皇帝迫切需要一個與哪一方派系都不相幹,卻可以秉公暢言的人。這個人名叫嚴善思。
一、十三不靠有一個“學術名詞”叫十三不靠,手中的13張牌哪個都不挨着。嚴善思當時的政治站位就是與哪一方都不熟的十三不靠。
他的父親嚴延是知名的大儒,同時還知曉天文、曆法,是位學術高人。嚴延一身學識沒有浪費,盡數傳給了兒子嚴善思。
嚴善思青年便以博學聞名,深得當時宰相褚遂良、上官儀等人的賞識。褚遂良是唐朝著名的書法大家,上官儀有個出色的孫女,叫上官婉兒。
在公元666年這樣一個好年景下,嚴善思進士登科,成為一介清流官員。不久之後母親去世,按照制度需要離任服喪。服喪期滿後,嚴善思卻拒絕上班,跑到窮鄉僻壤隐居長達10年。看似他是清流出身,卻拒絕與清流同流。
武則天上台後廣攬天下人才,嚴善思才奉旨出仕。由于長時間沒有做官,他躲過了武則天對舊臣的清洗。在這裡,看似他傾向于武氏政權。
重新上崗的嚴善思壓不住自己嫉惡如仇的性子,當時武則天實行告密和酷吏政策,嚴善思便針鋒相對。由于他秉公執言,引發了武則天的重視,來俊臣等酷吏雖對其恨之入骨,卻也無可奈何。
公元692年,在武則天的支持下,嚴善思重審刑事案件,釋放了八百多被冤枉的人員,同時将捏造罪名的酷吏們下獄。這徹底觸犯了來俊臣的利益。通過羅織罪名,嚴善思被流放交趾。這樣看來,他又不是武氏的貼心人。
二、錯綜複雜的政局
神龍政變之後,重新掌權的中宗皇帝并不輕松。武則天雖然去世了,但她的影響力卻沒有消失。反而因為她的去世,政權更加動蕩。
神龍政變之初,張柬之、崔玄暐為首的五大功臣在朝中是占據上風的。可沒過多久,武家代表人物——武三思又有把持朝政之嫌。
還有如何對待前任皇帝,對待一個李唐王朝的背叛者?這位“背叛者”同時還是自己的媽媽。反對武則天便是不孝,支持武則天又是不忠于自己的李唐王朝。中宗皇帝很難抉擇。
很多史料都描述過一個奇怪的現象:作為當時武家政治勢力的代表,武三思竟然與皇後韋氏的關系不清不楚,中宗皇帝非但沒有表示不快,反而百般維護。
有人認為這是中宗的懦弱才造成的,後人對此紛紛表示無奈與不滿。可問題在于,再懦弱的皇帝也是皇帝。如果他不想縱容武三思,扶植五大功臣反制就可以了。但事實是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中宗就扳倒了五大功臣的勢力。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神龍政變對于中宗皇帝來說是多此一舉。因為武則天準備将皇位再次傳位于“六味帝黃丸”是顯而易見的事,不需要中途搞什麼政變。
政變發生後,五大功臣趁機上位,撈取了政治資本,但苦了皇帝。因為“來路不正”,中宗做什麼都是錯。蕭規曹随吧,神龍政變失去了意義;推倒重來吧,中宗就頂個“不孝”的帽子。
其次,武則天的設計非常高明。她為了防止自己死後家族被清算,讓武家與李家聯姻,兩家聯系越來越緊密,并不是想象中的不共戴天,畢竟有武則天這個親情紐帶呢。
還有,武三思雖然跋扈,但十分會做人。跋扈是對朝堂上的外臣,對于皇室成員還是非常阿谀逢迎的,否則也不會與韋皇後如此親密。
最後就是韋皇後。有了婆婆做“榜樣”,她也想過一把皇帝瘾。那麼對于她來說,忠心李唐皇室的臣子們都是敵人。
三、神助攻從上文可以看出,如何對待武則天是一個政治風向标,多方勢力都在暗中窺探。“死後的武則天”成為了一個争奪點,所有勢力都在圍繞于此展開鬥争。此時必須有一個人來破局,他就是嚴善思。
“十三不靠”的嚴善思率先發難,抛出了武則天死後葬在哪裡的話題。現在我們都知道,武則天與自己的老公皇帝一起葬在了乾陵。但當時的人是不認可的。
武則天自稱皇帝廢唐立周,等于是唐朝的敵人。作為敵人,她有什麼資格與唐朝的皇帝合葬呢!
乾陵是以梁山為主體,嚴善思建議在梁山外邊專門為武則天修建一套陵。這樣既與李唐分隔開,又替武則天保全了面子。
這種做法等于變相驅逐了武則天,不承認她的合法性,甚至是她當皇後期間的合法性。因為皇後都是要與皇帝合葬的。
如果嚴善思的建議實現,那麼之後武氏家族将如何立足?之後會不會也受到一樣的清算?
我們知道,最終皇帝否決了嚴善思的提議,堅持讓自己的父母合葬。他作為皇帝,又作為喪主,無論是感情還是認知都是旁人無法比拟的。但看似簡單的結果,過程卻不簡單。
因為中宗皇帝并沒有果斷下決定,而是中途讓百官自由發表議論。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步步驚心。
百官議論無非是葬與不葬,但背後卻是支持李唐還是支持武三思。經過一番言辭交鋒,皇帝對于百官的歸屬有了底,才大膽做出決定。
有人說嚴善思其實是“五大功臣”之一張柬之的黨羽,其實未必。因為武則天先是下台被軟禁,後來才去世。在去世之前,五大功臣已經被擠出了政治中心。
而嚴善思對于皇帝來說是再合适不過的人選,就因為他十三不靠。清流他看不上,武周時期還得罪權臣,他就是一個敢說話敢負責的人。
用嚴善思“抛磚引玉”,引出了各方的态度。又因為他不屬于任何陣營,不至于引發派系鬥争。同時皇帝否決了嚴的提議,得以站在“孝”這個道德制高點上,避免了武氏陣營的攻擊。
四、最後
對于神龍政變之後的朝局,有人很着急。因為常規來說,應該馬上對武則天、武三思的勢力進行清算,但皇帝并沒有,反而武三思等人越活越滋潤。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着急,因為武則天倒台後,清算是遲早的事,就像她必須要把皇位傳給兒子,而不是傳給娘家人一樣。
中宗皇帝作為武則天的兒子,被“孝”綁架無法發難。最好的結果就是回避根本問題,繼續支持自己的母親。他擺脫不了武周與李唐之間的過渡性質。
直到唐玄宗上台後,沒有道德束縛才得以進行大規模清算。這麼看來中宗的确懦弱、妥協,但并不愚蠢。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參考資料:《唐中宗、韋皇後傳》、《中國古代吏部名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