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糾結麼?糾結是曆史上成大事者的高貴品質,那些在曆史上建立了不世功勳的人莫不如此。在這裡僅舉幾個帝王的例子。
李世民,年輕的時候是一個非常果決的人,策動李淵起義,在李淵猶豫不決的時候,讓裴寂用計使他上套,不得不起義;在李淵進軍長安受阻,因而打退堂鼓的時候,竭力勸止他。李世民圍洛陽,打柏壁,親自沖殺,多次深入險境,從來沒有猶豫過。
曆史記載的李世民第一次糾結,是李建成認為他功勞很大,威脅到自己的太子位置,要殺了他。這時候,他唯一的辦法是趁李建成還沒有動手先發制人,才能保命。但是為這事情,他糾結了很久,和秦王府官員們多次商量,未作決斷。他的親信一個個被調走,李建成把主意打到李世民死黨尉遲恭身上了,李世民再不行動,就會成為刀下魚肉,但是他還想找人打個卦,預測一下行動是否順利。
圖文無關
這時候張公謹走進來,大聲說:“都什麼時候了還打卦!難道打卦的結果不順利,就不出擊了嗎?”
張公瑾的話說明,李世民并不是真的想知道吉兇,還是糾結。
張公瑾一句話刺破了糾結狀态。于是,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事變發生了,李建成、李元吉成了刀下之鬼,大變之下,李淵為求自保,把皇權交給李世民。幾個月後,他正式退位當太上皇,李世民即位。
當然,這一次糾結并沒有直接帶來豐功偉績,而是帶來了貞觀年号。
之後,他的糾結就多了。最著名的莫過于他和魏徵的關系。魏徵本來是李建成的人,甚至勸過李建成及早動手殺了李世民,可惜的是李建成同樣糾結,沒能聽從。李世民讓魏徵進入自己的朝廷中樞,魏徵明白宣布自己隻做賢臣不做忠臣,李世民容納了他。魏徵經常在朝廷上反駁李世民的意見,讓他非常難堪;甚至李世民一道讓那些未滿十六歲但身材高大的人也要服役的聖旨,也被他三番五次駁回。李世民多次想過要處罰魏徵,甚至和長孫皇後說總有一天要殺了他。但是,李世民糾結之後,魏徵最終也沒有受到多大懲罰,更沒有被殺,而是深受信任,甚至李世民東征高麗未能達到目的,也懷念已經去世的魏徵。
李世民喜歡狩獵,這大概是具有軍功的人的共性,可是受到劉仁軌的阻止。劉仁軌認為狩獵應該等到秋收之後,否則會踏壞莊稼。他有專門的狩獵場名洛陽苑。有一次他在洛陽苑狩獵,有一群野豬跑出林中,其中一頭野豬奔到馬前,民部尚書唐儉趕緊下馬與野豬搏鬥,李世民撥出劍砍死野豬,回頭笑着說:“你沒看見朕将要殺掉野獸嗎,為什麼還這麼害怕?”唐儉說:“漢高祖從馬上得天下,卻不在馬上治天下;陛下怎麼能對一頭野獸逞威風呢?”一句話把李世民的炫耀打回去了。
圖文無關
這些時候,他的内心是糾結的。糾結的結果,都是接受了大臣的意見(那時候劉仁軌還算不上大臣,隻是個縣令)。如果換一個人,比如隋炀帝,恐怕就沒這些糾結,凡是反對他的,貶了,或者殺了。
李世民有心成為聖人,或者聖帝,因此處處約束自己,塑造自己的光輝形象。但他同時也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人,有感情要抒發,有想法要付諸行動,有好惡要表現。這兩者之間,往往形成糾結,糾結的結果,便是理智占了上風。
糾結的結果,便是理智占了上風,這幾乎是所有糾結者的定律。李世民依靠這一條定律成為千古一帝。至于他是不是聖帝,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價,并不是所有人都認同。但是,後來廟号為清“聖”祖的康熙,在很多時候都以李世民做自己的榜樣,希望方方面面超過他。
就因為此,康熙也經常糾結。為是否削藩,他糾結了很長時間;為收複台灣,他也曾糾結過;貶納蘭明珠,他也糾結了很長時間……當然,時間最長的糾結恐怕是選皇位繼承人了,由此引出了九子奪嫡驚世大案。但是他糾結的目的,也是希望選出一位明君。
話說回來,康熙和李世民相比,到底康熙是否超過了李世民,也是衆說紛纭。本文作者的觀點是沒有超過。但這是題外話。我們要說的是,兩位傑出的皇帝,他們的的豐功偉績無不體現出糾結。
更為糾結的,是雍正皇帝。雍正年輕的時候是一個遊山玩水、吟詩作對的文學青年,性格孤僻,觀點偏激。那時候來往的圈子狹窄,都是懂他的人,到沒有什麼困難。到了四十多歲當了皇帝之後,面對各種性格各種觀點各種派别的滿朝文武,他真的糾結了。
雍正沒有成聖的想法,他僅僅是想當一個好皇帝,盡自己的本職。但是當好皇帝也不是容易的,面對滿朝文武,他必須收起自己的小性子。他給臣子的谕令說“朕就是這樣的漢子”,事實上他本質上并不是漢子,而是多愁善感心胸狹窄誇張怪誕的文人。因此他推崇年羹堯,要人為把他塑造為千古名臣;他推崇隆科多,讓天下所有人都要稱為“舅舅隆科多”。
圖文無關
當自己的心性和皇帝這個職務産生沖突的時候,他就開始糾結。比如發現年羹堯跋扈驕橫的時候,發現隆科多弄權貪賄的時候。好的是雍正并不昏庸,糾結的結果,是基本選擇了理智,哪怕是自己打臉,收回給予年羹堯和隆科多的所有榮譽,把自己稱贊的“模範總督”蔡珽打入監獄,讓朝廷重新洗牌。
曾經的文學青年雍正,追求完美,眼裡容不得任何沙子。他因此追補虧空,反貪反腐,13年時間把康熙後期因為懶政也因為希望被後世稱為聖人而不殺大臣造成的朝政混亂扭轉了過來,中國的大船繼續鳴笛前行,奠定了乾隆朝廷的複興的基礎。雍正皇帝在這當中有過多少次糾結,無法統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沒有那些糾結,絕不會有朝政的逐漸清明。
不多舉例了。成就大業的人。人生中總會有過太多太多的糾結,糾結是一種高貴品質,而不是缺點。這就是結論。糾結其實是一個選擇過程,在經過方方面面的權衡之後選擇最為合理最為明智的選項。所以,如果你經常糾結,不要怕,怕的是草率決定。草率的後果,要麼需要花大量時間和力氣去彌補缺失,要麼無可挽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