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完全屬于我自己的第一個iPad,不用為了工作去裝一些我自己不喜歡APP,不過也不想這個蠻有意義的iPad僅僅隻用來看愛奇藝,本文我會從**産品介紹**,**配件選購**,**APP分享**三個方面介紹一下我使用iPad的經驗,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款“普通”iPad是否值得購入。
iPad 9代是目前iPad系列在售的産品中價格最低的産品,64G教育優惠價格2399元,天貓旗艦店和和Apple官網都可以還都可以享受6期免息。
外觀方面,iPad 2021作為第九代普通iPad,延續了上一代8代的外觀設計,采用100%再生鋁外殼,取消了不怎麼受歡迎的金色,隻提供黑銀兩個配色,我拿到的是銀色版本。
iPad 2021的顯示屏配置 10.2 英寸的 Retina 顯示屏,是支持APPLE的原彩顯示,True Tone (可根據房間的色溫調整屏幕内容,使圖像看起來更自然)也搭載在iPad 的Retina 顯示屏上,可能是我基本沒怎麼使用過iPad的原因,我自己感覺這款iPad的非全貼合屏幕還可以,寬邊框和HOME鍵還挺懷舊的。
iPad 2021的數據充電接口依舊是蘋果的lightning接口,因為我手上的蘋果設備中MacBook為usb-c接口,而iPhone依舊全系lightning接口,所以現階段對我來說其實lightning或是usb-c沒什麼區别。
位于lightning接口兩側為立體聲揚聲器,iPad 2021的外放音質比手機強一些,但感覺比MacBook要弱一點,比較驚喜的是保留3.5mm耳機接口,直推大耳機的體驗還不錯。
電源鍵在邊框上方靠右側,音量鍵則在邊框,手感和手上的iPhone差不多。
在左側邊框有三個金屬觸點可以用于連接蘋果的智能鍵盤。
iPad 2021采用A13仿生芯片芯片,雖不是最新的,但日常娛樂追劇,或者做一點點輕度的照片編輯完全沒有問題;考慮到iPad 2021 的487g的重量和250.6*174.1mm的尺寸,我感覺玩遊戲的話還是考慮手機或新款的iPad mini。
我收到的是64G版本,系統和預裝APP占了一部分容量,實際可使用容量為40多G,如果照片和視頻較多,這個容量不夠用的,可以選擇256G版本或者和我一樣開通iCloud,不過如果喜歡更簡單還是直接考慮大容量的版本。
iCloud服務共有三種不同的容量選擇,分别是50GB每月6元,200GB每月21元,2TB每月68元,其中200GB和2TB的套餐是可以與家人分享使用,适合幾個朋友分享或者需要保存大量數據的用戶,同時我個人的建議是不要一次就阿迷最貴的,先從最便宜的買,慢慢升級就好。
iPad 2021背面攝像頭為800W像素,最大光圈2.4的廣角鏡頭,應該與上代機器沒有區别,在光線較好的條件下完成拍攝沒有什麼問題。
夜晚光線不好的場景下,這顆鏡頭的拍攝效果就不太理想了,能拍下來,不過照片噪點較多,當然也很少有人将iPad作為拍攝設備,整體而言背面這顆800萬像素的廣角鏡頭夠用。
此次iPad 2021的正面攝像頭升級為12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122度視角,F2.4最大光圈,除了像素提升,超廣角和視頻通話人物居中功能讓用戶在FaceTime時獲得很不錯的視頻通話體驗,現階段微信視頻還沒開通此功能。
無論是iPhone還是MacBook想要得到更好的使用體驗,相關配件是離不開的,許多公司專門為蘋果産品生産相關配件,為了讓我的第一個iPad不僅僅放在沙發上刷愛奇藝使用,我在中獎名單公布之後就下單了幾個配件。
Pitaka磁吸平闆支架iPad 2021約一斤重,手持拿着刷一會兒視頻還可以,如果用來工作長時間使用,麒麟臂再發達也撐不住,同時在桌面上使用時單獨的iPad智能平放在書桌上,使用和操作都很不方便,經過對比我最後選擇Pitaka品牌的磁吸平闆支架,之前就在站内大佬分享的iPhone配件中看過Pitaka的配件介紹,該品牌的産品材質度多使用芳綸纖維,我眼饞了許久,也是感謝值得買給了這個免費的iPad才讓我有了第一個Pitaka的産品。
這款Pitaka磁吸平闆支架支持自家的此款保護殼,但是因為并沒有iPad2021的保護殼,所以我使用了包裝内自帶的磁吸貼片,使用定位工具确定好中心位置将磁吸片貼好即可。
使用附送的六角扳手将支架底座與金屬支架臂組合到一起,插上充電線,值得注意的是充電線的插頭位置也是芳綸纖維元素,細節非常到位。
使用時磁吸片和支架通過強磁固定,磁吸片表面和支架與磁吸片接觸位置都使用塑膠材質包裹,吸附的時候無噪聲。該款支架支持上下-5°~32°的角度調節,更重要的是其支持360°平面旋轉,每個90°一個限位,豎屏切換橫屏非常方便。
頂級的用料和極簡的設計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在支架底座上還有一處15W無線快充區域,工作時将手機或耳機放在此處即可無線充電。
iPad 2021自帶充電頭和數據線,不過我考慮到外觀和性能問題,我還是按自己的使用習慣選購第三方的充電頭和數據線,對比後選擇了口碑一直不錯的Anker,因為手上各種充電頭有許多,也算是因此次iPad終于說服自己入手一套Anker充電套餐裝:Anker 氮化镓超能充30W充電器和Anker MFi認證 lightning親膚線。
為了搭配iPad銀色外觀,充電頭和數據線都選擇了白色。
Anker安克氮化镓超能充30W 充電器是今年6月份推出的新品,除了30W版本還有45W和65W供用戶選擇。Anker 氮化镓超能充30W整體呈現方型,不過每個面每條線都有一定弧度,這讓其看起來有點可愛,白色的柔光表面處理,質感很出色,側面灰色的Nano II 30W以方便辨别“身份”。
Anker 氮化镓超能充30W充電器的接口面闆使用的銀灰色面闆,上面印有Anker 和IQ3(Anker自研POWER IQ 3.0智能快充技術)标志,層次感十足做工非常好,銀色也與iPad的銀色呼應上了,充電内舌為藍色,這點和我之前的Anker充電器一緻,也算是Anker的标志設計語言了。
這款充電器的插腳為固定設計,相較于折疊結構,我個人更喜歡固定結構的插腳,更可靠對經常出差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在插腳這一面印有Anker 氮化镓超能充30W的産品信息: 型号:A2665;輸入:200-240V 0.5A 50/60Hz;輸出:5V3A、9V3A、15V2A、20V1.5A;PPS:3.3-11V 3A、3.3-16V 2A。
Anker 氮化镓超能充30W不計算插腳長度的外觀尺寸為37.8*31.6*30.7mm,重量為47g,比原廠20W更小的體積重量,更強的性能是我選擇這款充電器的最重要原因。
Anker MFi認證 lightning親膚線0.9m是與充電器一起入手的,第一個感覺是真的很軟,區别于編制線材的粗犷,這款線材的插頭與插頭表面均為食品接觸級别的矽膠材質,觸感非常舒服,線材很粗,回彈很好不容易打結。
Anker MFi認證 lightning親膚線可以說是外柔内剛,柔軟的觸感和搭配同樣柔軟的矽膠收納帶,内裡卻是經受2.5W次彎折測試的能承受100kg的高性能内芯。
區别與原廠數據線插頭分離式的設計,該款數據線的插頭為一體注塑工藝,更堅固耐用,同時也更容易清潔。
與Anker 氮化镓超能充搭配使用風格很統一,除了白色之外還有珊瑚粉、薰衣草灰、薄荷綠三款莫蘭迪彩色款可以選擇。
在我心中,沒有手寫筆相當于封印了iPad一半的功能,iPad 2021支持Apple pencil一代筆,原裝筆我之前有個在公司使用,此次這個屬于我自己的iPad,我選擇的是摩米士出品的小黃鴨(B.Duck)聯名款iPad主動式電容觸控筆,之前看别人分享,眼饞了很久。
摩米士小黃鴨(B.DUCK)聯名款iPad主動式電容觸控筆的黃色 透明上蓋的包裝可以直接看到電容觸控筆的外觀樣子,色彩明亮的黃色加上卡通形象應該會很受女孩子和小朋友喜歡。
包裝背面最上方就是B.Duck的卡通形象,下方則是這款主動式電容筆的産品介紹,包括産品參數。合格證以及每個摩米士正品産品上均有的防僞标簽。
打開産品包裝 ,将電容觸控筆和所有配件取出,包裝内配件包括電容筆主體、聯名筆套、充電線、替換筆頭,還有幾張紙質說明和宣傳冊,聯名筆套與電容觸控筆主體卡通原色和色彩統一。
這款摩米士聯名版電容筆筆身側面也有B.Duck的卡通頭像,非常的俏皮。尺寸和Apple pencil尺寸基本一緻,長度為16.7cm,直徑為9mm,重量約13.5g,拿在手中很輕巧,握感舒服無壓力。
摩米士聯名版電容筆的充電方式與Apple Pencil不同,摩米士聯名版電容筆使用的是USB-C口充電,使用非常方便,充電時位于充電接口下方的指示燈呈現為紅色,在電容觸控筆滿電的情況下可以連續使用10小時。
摩米士聯名版電容筆尾端為輕觸式的電源鍵,使用時像是以前用自動鉛皮按一下即可開機,很有儀式感。
摩米士B.Duck聯名款電容筆使用時無需與iPad配對,開機即可使用,畫畫時反應速度和反饋都不錯,這款電容觸控筆有防誤觸設計,手可以大膽的放在屏幕上來提高畫畫時候手部的穩定性,對于剛開始使用iPad繪畫的用戶有非常棒的使用體驗加成。
摩米士B.Duck聯名款電容筆内置傾斜傳感器,在一些繪畫軟件中,電容觸控筆的傾斜角度不同可以畫出不同的線條,使用流暢性個人感覺和官方一代Apple Pencil沒太大差别,初次使用我就簡單畫一下我家最早的兩盆綠植。
因為我的iPad還沒有貼膜,使用起來有一些滑溜,喜歡畫畫的兄弟還是給iPad貼上類紙膜,畫畫體驗體驗會更上一層。
摩米士B.Duck聯名款電容筆筆身支持磁吸吸附功能,即使不使用随機附送的精美筆套收納,使用完随手将電容觸控筆吸附到iPad側邊也非常方便,下次使用時無需手忙腳亂的尋找。
綜合價格、顔值和使用體驗,無論工作之餘畫畫插畫、簡筆畫休息一下,還是給家中小朋友使用,摩米士B.Duck聯名款電容筆是一款原廠Apple Pencil不錯的平替産品。
iPad 2021是支持蘋果智能鍵盤的,一千多的售價以及我家本來就有的Mac外置鍵盤的手感讓我放棄了它,但是鍵盤還是要買的,因為我工作時候iPad會放到主屏幕左側,有時候單獨使用有時候作為一塊擴展屏幕,而在單獨使用時就要求我可以方便的切換鍵盤連接的設備,于是三模無線鍵盤就是基本要求。我之前使用的DURGOD K320三模版其實也可以,買新鍵盤不過也是因為iPad給自己一個心安理得的借口,比如我需要一個尺寸小一點的鍵盤。
我自己比較守舊,最近喜歡櫻桃銀軸的手感,也有兄弟和我講有的國産軸也很出色,我比較嫌麻煩就沒嘗試,等工作不忙時候再給自己找個合理的理由買個試試,回到原題,考慮到櫻桃原廠銀軸和小尺寸,最終我選擇了對品牌充滿好感的DURGOD Fusion三模鍵盤櫻桃銀軸版本。
DURGOD Fusion的包裝盒區别于以往黑藍配色的包裝,采用很有複古設計感的牛皮紙原色包裝,非常的OG,這個包裝好看到我不太舍得丢掉。
沒錯,我選擇的鍵盤顔色也是複古白,感覺三款配色中複古白這款的質感最優秀,鍵盤主體和鍵盤顔色軍事做舊的複古白,模拟了鍵盤經過許多年歲月變色後的樣子。
左上方的DURGOD銘牌下隐藏着藍牙适配器,很特别。
同為櫻桃原廠銀軸,與我上一款鍵盤手感上基本沒什麼區别,櫻桃銀軸的手感個人感覺很适合工作或者碼字,反饋要比紅軸強一點,鍵程短一點,熟悉之後會一定程度提高打字速度。
DURGOD Fusion的鍵帽為雙色耐磨PBT工藝鍵帽,質感很棒,要比一些便宜的PBT鍵帽觸感好一些,大鍵位有衛星軸保證穩定;内置純鋁襯闆,保證輕量化。
DURGOD Fusion是一款重新設計的68鍵的非全尺寸鍵盤,與我的K320放到一起對比長度要短一節。
插一句iPad在桌面上使用,多數時候我在工作時會将iPad作為我的擴張屏幕,如果你也是Mac OS用戶,那麼隻需要使用自帶的“随航”功能即可。
我是MacBook Air M1,本來理論上隻能外接一個顯示屏幕,有了iPad之後我就可以使用“随航”功能擴展出來第二塊外接屏幕,排列好三個屏幕大的位置。
日常工作時候iPad會展示工作号的釘釘和企業微信頁面,以便我可以及時回複客戶問題;碼字的時候,我就在iPad上展示我的私人微信,方便和朋友吹水。也正是因為随着我桌面東西越來越多,更小尺寸的鍵盤或者換個桌子就成了必須要做的事,先結算還是先換個鍵盤實惠(再次找到買個小尺寸鍵盤的理由)。
最後放上我現在在使用的兩個鍵盤,全尺寸104鍵和小尺寸68鍵,兄弟們更喜歡哪個?
與手機一樣,硬件之外,好用的APP才是靈魂,因為剛剛到手沒多久,我下載的APP數量也不多,就将我自己在用的幾款APP按娛樂、工作效率、照片視頻三個闆塊分享一下,又跟和很更好用的APP歡迎兄弟們留言補充。
娛樂日常我用iPad娛樂并不多,就是将之前手機上幾個看視頻的APP和家中兩個健身器材的APP下載到iPad上。
哔哩哔哩HD版本相比較手機版更像是電腦網頁,有時候工作不是太忙的時候我喜歡在從哔哩哔哩上看看評測視頻或各種“沙雕視頻”,相比較看劇看電影時候全屏,我更喜歡這種播放窗口,以便一邊看視頻一邊在感覺沒勁的時候即是換個視頻看。
家中兩個健身器材都有APP,可以很方便的跟着教練視頻或者在線課程鍛煉,iPad更大的屏幕要比之前使用手機方便的多,能很清楚的看清自己運動狀态和實時排名。
SONOS音響,早已經退燒,現在聽歌基本就是QQ音樂、網易雲音樂,但因為各家音樂資源不共享确實很麻煩,如果你有SONOS音響,那麼就可以直接在SONOS APP播放許多APP中的音樂,不過現在國内SONOS的定價有點離譜,需要的兄弟建議海鮮市場看看,有大驚喜。
我用的提升工作效率的APP都是免費的,對我來說是足夠的,比較iPad還不是我的主要工作工具,有非常非常值得的收費APP歡迎兄弟們補充。
To Do 是一款記錄個人待辦事項的軟件,由微軟推出,與市面上其他待辦事項軟件APP相比,To Do支持在iOS、Android、Mac OS、Windows 10 和網頁間進行同步,頁面簡潔幹淨、多平台是我選擇它的主要原因。
補充:如果是喜歡可愛風的小姐姐也可以使用小日常APP進行一天的規劃。
多平台文件處理我沒有選擇使用Apple和微軟的辦公軟件而是選擇了國産的WPS Office,日常工作使用感覺足夠了,開通會員後很多模闆也方便。
騰訊文檔/石墨文檔 這兩個APP是在需要多人在線編輯的時候使用,有時候做課件需要幾個公司和出版社多方查看,這兩個軟件就很方便,最近石墨文檔暫停了分享功能,改用騰訊文檔體驗還不錯。
照片視頻照片和視頻編輯我很少會放在iPad上進行,一般在家使用Mac在外邊就使用手機,不過對于将iPad作為随身工作的兄弟來說,我個人感覺手機上好用的snapseed和美圖秀秀足夠完成一些簡單的修圖工作。
視頻編輯APP用過許多,不過在剪映的雲備份功能上線後,這個就成了我唯一在用的,除了手機拍攝雲備份之後可以在iPad或Mac上下載編輯之外,随時調取抖音上的素材也讓使用更加簡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