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模型?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 題:從冰糖葫蘆到宇航熊貓——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的創作故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模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 題:從冰糖葫蘆到宇航熊貓——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的創作故事
新華社記者姬烨 汪湧 王夢
在吉祥物評審過程中,冰糖葫蘆的創意作品入圍前十,這就是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最初的創意來源。這一作品來自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團隊。
2018年10月10日,冬奧組委宣講團來到廣州美院進行宣講。雖然那時距離征集截止日期已經很近,廣州美院黨委書記謝昌晶當即表示,要舉全校之力做好設計的征集工作。他們第一時間組建了吉祥物設計團隊,同時明确了此次将以集體創作的形式進行作品的創作和署名。
在初評和複評之後,2019年1月20日,北京冬奧組委主席辦公會議指出,吉祥物設計方案的深化修改要突出冬奧元素、中國元素,造型要生動可愛、富有創意、被多數人認可。會議從10組吉祥物入選設計方案類别中,研究确定了深化修改類别。其中,冰糖葫蘆方案位列其中。
1月25日,冬奧組委遴選了10名吉祥物設計方案修改專家,正式組建吉祥物設計方案修改專家組,為每一組設計團隊都提供指導建議。
同一天,冬奧組委正式與廣州美院設計團隊聯系,要求團隊對自己的入圍作品進行修改。
短暫開心過後,設計團隊迎來的是長達7個月的漫長且頗感壓力的修改過程。從最初的冰糖葫蘆,到最終的“冰墩墩”,他們進行的大大小小修改不計其數,草圖上萬張,相關文件累計超過100G。
按照冬奧組委的要求,廣州美院設計團隊需要在2月13日也就是正月初九遞交圍繞這件作品的第一輪修改方案,這就意味着他們的春節假期“泡湯”了。但大家沒有怨言,正月初三早上八點半,全體成員準時出現在廣美昌崗校區綜合設計樓705工作室。這個工作室也成為接下來7個月設計團隊的主陣地。
冰糖葫蘆的創意正是出自廣州美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劉平雲之手,他說冰糖葫蘆是他兒時對北京的記憶,而且糖葫蘆外表的“冰殼”也與冰雪運動“或多或少有些聯系”。
設計團隊在元宵節前一天交出了第二份修改方案。經過短暫但又漫長的10天等待,新的修改意見是保留冰殼的創意,嘗試圍繞其他珍稀或特色動物展開設計。廣美設計團隊在冰殼裡做了許多嘗試,有鹿、虎、兔子,考慮到冬奧會正值春節,他們還設計了元宵、餃子等等。
出于保密需要,每次遞交修改方案,都需要團隊成員從廣州“人肉快遞”到北京冬奧組委,有的成員往返北京近20次,有時為了提升效率,還要當天往返。
廣美設計團隊負責人、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曹雪笑言,這7個月來京的次數已經超過他整個前半生來京的次數,“我原本最讨厭坐飛機,但現在已經習慣了,反倒是(冬奧組委)林老師幾天不叫我來,我就難受。”
曹雪說的林老師就是林存真,北京冬奧會會徽“冬夢”和冬殘奧會會徽“飛躍”的設計者,如今她已經從中央美院調到冬奧組委,擔任文化活動部高級專家。
3月,修改專家組建議更加突出動物特征,進一步體現中國文化特色,并且提出了吉祥物設計方案應融入互聯網、新技術、時尚文化等元素的建議,明确了卡通動物、拟人化、科技化、立體化的深化修改方向。
整個3月和4月,廣美設計團隊對吉祥物形象的概念表達、角色造型、動作比例、裝飾紋樣、五官細節、說明文案和設計元素進行反複修改。
經過無數次的摸索,他們的修改重點終于逐漸明朗——被冰殼包裹的熊貓。
吉祥物評委會主席、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蔣效愚解釋說,選擇動物作為吉祥物是冬奧會一個通行的做法,但選擇在各種大型活動都擔當過吉祥物的熊貓,相當于給自己出了一道難題。“選擇熊貓确實有出人意料的感覺,但細想又在情理當中。”
“你設計的熊貓要與以往不同,而且還要與冬奧會相匹配。”蔣效愚說,“雖然是個難題,但隻要我們有創新,就會有獨特魅力。因為熊貓是我們的國寶,是世界上獨一無二、中國本土的珍稀動物。國際上看到熊貓,就知道它代表中國,不用任何語言解釋都會被認同。”
從設計内行角度來講,選熊貓則是把雙刃劍,因為用熊貓的太多了,如何做出一個易于傳播、可愛、非傳統的熊貓?
為此,廣美設計團隊專門成立一個資料組,把能收集到的熊貓資料全部收集,每天都去比對分析,無論是在冬奧組委辦公室,還是廣美工作間,都貼滿了各式各樣的熊貓圖樣。
由于冰殼的創意一直被保留下來,設計團隊發現這種帶透明冰殼的熊貓,之前沒人做過。但還是感覺冰殼熊貓與冬奧會的聯系不夠。
“那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老覺得這吉祥物少點什麼東西,雖然有冰晶外殼,跟冰有直接關系,但怎麼就和冬奧會密切聯系在一起,怎麼就說它是冬奧會吉祥物,不是别的活動的吉祥物呢?”林存真指出了當時遭遇的困境。
由于遲遲無法突破,大家甚至一度懷疑這個方案是否可行。為了吉祥物,團隊成員沒少熬夜,在煎熬中過日子,也沒少抱怨。可一旦難得地在交完稿等待消息的“安逸”時間中,又無比期待地想熬夜,用曹雪的話說:“我們還能熬說明我們還有希望,如果不讓我們熬了,也就說明我們沒戲了,所以,熬熬更健康。”
果然,靈感就在這種等待和期盼中悄然而至。4月30日,廣美設計團隊又一次進駐冬奧組委。“那天大家一起探讨,突然有個想法說能不能把‘冰絲帶’融進去?”林存真說,這一下“點醒”了大家。當象征着冰雪運動賽道的彩色光環出現在熊貓臉龐時,這個身穿冰殼的吉祥物看上去酷似航天員,一下有了未來感、科技感,又是“冰絲帶”,又有冰晶外殼,而且是中國國寶,全球人都愛的動物,這樣定位馬上就很清晰了。
圍繞冰晶外殼和流動線條帶來的速度感,設計團隊又把代表互聯網時代的5G概念加入其中,把熊貓頭部裝飾的彩色光環打造成可以賦能的能量環,讓“宇航熊貓”的形象更加飽滿豐富。
“(加入‘冰絲帶’之後)效果特别炫,跟之前完全不同,所以那是一個大突破,‘宇航熊貓’抛開了之前所有(熊貓)的内容和特色。那個時候,我們感覺天要亮了!”劉平雲激動地說。
突破瓶頸之後,團隊朝着比較精确的方向進行小細節修改。在熊貓的掌心,為了表達愛心、和平的理念,他們畫了一個心形圖案。此外,還借鑒了入圍十強的小學生作品中關于雪闆圖形的靈感,在熊貓的背後,把連接兩個胳膊的黑色圖案構成了一個雪闆的圖形。
5月,北京冬奧組委召開主席辦公會議,聽取吉祥物修改方案、社會評議情況以及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意見情況彙報。會議研究确定了4組候選方案。
2019年7月初,廣美團隊得到進一步的指示,對之前并行的三個吉祥物造型設計做出取舍和側重,專注冰殼熊貓的修改完善。
廣美團隊與冬奧組委溝通,除了進京開會,更多是在電話或者網上,但因為保密,雙方在非面對面溝通時隻能用“暗号”交流,比如不能提“熊貓”二字,甚至連“黑眼圈”都不能說。
随着冰殼熊貓的方案逐漸完善,起名字也被提上議事日程。冬奧組委廣泛動員,借助許多“外腦”。有人可能沒有看到吉祥物的樣子,就告訴他們幾個定位點。
“當時外國人、小孩子都幫我們起名字,還有文學作者、藝術家等等,我們收到了幾百個名字,在這幾百個名字中來挑選适合冬奧會、冬殘奧會吉祥物的名字,其實是很難的工作。”林存真說,要讓中國人和外國人讀起來都順口、能理解,理念還要好,更重要的是過得了商标查重。
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當時吉祥物的名字并沒有被要求注冊。但如今國際奧委會專門提出名字也需要注冊。在起名的時候,兩個字的名字就放棄了,因為很難過查重關。當時就說起三個或四個字的名字。
冰殼熊貓的最初創意來自冰糖葫蘆,“其實冰糖葫蘆原來也叫糖墩兒,‘墩兒’是一個特别有意思的詞。有一種北方冬天的特點,也特别親切,像鄰家小孩一樣特别健康、活潑、可愛。”林存真說,“一有這想法以後,馬上去網上查,結果沒有重複的。後來又發現,南方人和外國人很難讀出‘墩兒’,後來我們就改成了‘冰墩墩’。”
吉祥物正式發布前夕,在北京冬奧組委聯合泵站5樓辦公室,廣州美術學院書記謝昌晶和設計團隊正式得到冬奧組委确認,他們提交的方案被選為北京冬奧會吉祥物。
宣布的那一刻,設計團隊的成員無不流下眼淚。謝昌晶說:“我們代表了南方為咱們北京冬奧會做的一個特别的貢獻。南方少見冰雪,它對冰雪運動更加渴望和憧憬。我們是粵港澳大灣區獨立建制的美術學校,現在取得這樣的成績,對于我們引領大灣區的美術設計發展将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
回望這段充實的歲月,曹雪不無感慨地說:“這個瞬間,就像過電影一樣的,刹那間,所有不容易的感受全部湧到我的腦海裡了。”
劉平雲為了這個胖胖的吉祥物,2019年初以來瘦了十幾斤,連原來束着個馬尾辮的長頭發都剃成了光頭,留起了胡須。“我們之前也做過類似這樣的吉祥物設計,一般來講一周、一個月就搞定了。這個的話現在看來是滿滿的一個路程,不斷地加壓,不斷地去推進、不斷去修改,确實讓我們整個身心受到很大的挑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